APP下载

生态优先理念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对策
——以遵义市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2021-11-17强侯营月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板遵义市森林公园

胡 强侯营月

(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森林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兴林富民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利用森林景观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森林公园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 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现状

1.1 生物景观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金鼎山、大板水、小板水森林面积2 823.5 hm2。园区内森林植被繁茂,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多样,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毛竹林、方竹林和灌丛草甸等各种植被层次分明、色彩缤纷,季相丰富。园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2%,多样的地形地貌、茂密的林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1.2 水文景观资源

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丰沛的降水、茂密的植被,孕育了大板水桃溪、小板水及数十条小溪沟,山中处处流水潺潺,四季溪水长流。山溪、瀑布、水潭、泉水、温泉、水库和溶洞阴河等水景皆有。公园内水体景观虽然规模较小、气势不大,但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随处可见,赋予了大山娟秀的灵气。

1.3 人文景观资源

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内有大量宗教名胜与古迹,这些寺庙和古迹不但丰富了森林公园的景观类型,而且大大增加了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品位。同时,大板水、金鼎山一带民间传说较多,尤以“先有金鼎,后有峨眉”的传说引人关注[3]。众多的传说极大地增添了公园景观的神秘感和文化内涵。

1.4 地文景观资源

大板水位于黔北高原、大娄山山脉的腹部,岩孔—松林脊状山脉横贯其中,位于乌江和赤水河分水岭地带的乌江水系一侧,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白云台海拔1 722 m,是大娄山脉中段最高峰,比山脚谷地高出807 m,气势雄伟。区域范围内群山起伏、峰峦众多、气势雄伟,各大峡谷怪石嶙峋、形态万千,河谷迂回婉转、幽深迷离,集聚了山峰、峻岭、峭壁、奇石、石林和溶洞等景观。

1.5 天象景观资源

1.5.1 气候。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水丰沛,灾害性天气少[4],是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每年冬季来临,气温下降之时,大板水公园遍地银霜,树枝竹尾挂满冰柱;寒冬腊月则大雪纷飞,一派北国风光,到处是雪的世界。

1.5.2 云雾。金鼎山和白云台山高坡陡,四周是沟谷,湿度大、云雾多,构成了产生云海的良好自然条件,可夏观云海、冬赏雪景,四季朝迎日出、暮送晚霞。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增加了金鼎山的神秘感和梦幻感。冷暖气团作用于峰峦深谷,导致冬季云雾笼罩、阴雨冷湿,夏季温凉潮湿、雨量充沛,经常出现彩虹、云雾、雾淞等不同的气象景观。

2 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规划目标与原则

2.1 规划目标

为满足广大城镇居民对良好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提高城镇生态承载能力[5],促进遵义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大板水森林公园确定规划总目标如下:统筹“山、水、林、寨”等自然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以“绿、奇、秀、静、野”和“原始、古朴”为特色,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屏障、绿肺和天然氧吧,把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一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国家级示范性生态公园[6]。

2.2 规划原则

2.2.1 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保护优先,保护现有景观资源的特征及地域特色,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7];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建设与保护同步进行,建立适合现代需求的观赏游憩项目;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公园内多种资源可持续发展。

2.2.2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原则。充分考虑遵义市城镇布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森林植被分布等因素,坚持科学区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并且加强全局观念,科学地进行功能分区,健全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和协调各区域间的相互关系。

2.2.3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城郊森林公园旨在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在保障城镇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空间体系。

2.2.4 坚持生态修复、坚守红线的原则。加强对森林公园的保护、修复与治理,坚守生态红线,推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承载能力,保障城镇生态安全。

3 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对策

3.1 功能区规划

根据大板水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特色、森林公园性质和自然地貌等条件,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经营管理和便于游览线路组织等为前提,将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划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4个功能区(见图1)。各景区根据不同的发展需要,进行景点或项目规划(见表1)。

表1 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特点与游览主题规划

图1 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分区

参考《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 2005—2012)[8],根据公园风景资源的地域组合、类型结构、分布状况、资源特色、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组织与管理的需要[9],遵循综合整体性原则、地域空间完整性原则,采用“森林公园—功能区—景区—景点(项目)”四级区划系统进行划分,将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划分为大板水森林核心景区、大板水森林游览区、金鼎山宗教文化观光区、聚仙洞(新土沟)石林地质景观区、马老湖山水景区、莲花山森林景观区和小板水南方红豆杉群落(见图2)。

图2 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规划

3.1.1 管理服务区。森林公园接待管理处分别设在金鼎山镇所在地北面莲花山东南面的金鼎山佛教文化观光区入口广场和汪家咀大板水森林公园入口广场2个服务区,作为森林公园管理、旅游接待与服务的综合区域。因大板水为城郊型森林公园,距遵义市城区13 km,所以预测在森林公园内住宿的游客较少,公园游客住宿服务主要依托金鼎山镇及遵义市城区现有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因此,仅在公园管理处利用牛蹄温泉修建温泉宾馆,在原大板水林业站修建森林度假接待服务站。

3.1.2 核心景观区。将大板水自然保护区范围纳入核心景区进行保护,位于森林公园中部,呈东南至西北向不规则形状,核心区以森林景观资源保护为主,面积200 hm2。

3.1.3 一般游憩区。该区域位于森林公园中部,呈横向不规则形状,包括大板水森林游览区、金鼎山宗教文化观光区、聚仙洞(新土沟)石林地质景观区和马老湖山水景区,总面积2 124 hm2。

其中,大板水森林游览区位于森林公园中部,东面连接小板水南方红豆杉群落,西面连接大板水森林核心景区。该区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自然和人文景点都集中分布在该区,是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主体区域。

大板水森林休闲景区以大板水林业站、老龙头树、小竹海一带保护最为完好的天然次生林为景观中心,面积783 hm2。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小溪瀑布等优异的生态环境,建成森林游览、森林浴保健、森林康养区[10],让游人充分了解自然、体验自然、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该区域的主要功能是森林观光、休闲、避暑、科研、科普、保健和康养。

白云台森林探险景区位于森林公园中部主峰地带,东面连接大板水森林核心景区,西面连接聚仙洞石林景观区,南面连接金鼎山宗教文化观光区,主要由白云台、红岩、尖峰顶几座山峰组成,面积465 hm2,植被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该区域山势雄伟、视野开阔,人迹稀少,森林植被多样,保存着较完好的自然状态,规划作为森林远足、探险、野营区域。

金鼎山宗教文化观光区位于森林公园南面,西南面紧靠莲花山森林景观区,北面依次连接白云台森林探险景区、大板水森林核心景区和大板水森林休闲景区。金鼎山自唐代开始即有佛教传入,历代均对金鼎山佛寺多有建设,明清鼎盛时有十余座寺庙,号称“小峨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恢复大庙、万福寺、观音殿、普贤殿和报恩寺等9座寺庙,有僧人居士近百人,是黔北著名的“灵山胜境”,香客众多。每年仅“白云会”佛会期间,游人就达数万人。规划继续恢复完善金鼎山宗教建筑,改建新建公园内部道路,建成黔北渝南一带佛教圣地。该区域的主要功能是宗教朝觐、宗教文化观光、山寨访古。

聚仙洞(新土沟)石林地质景观区,位于森林公园西面,东面与白云台森林探险景区连接,面积267 hm2,有多处石林和溶洞景观资源。其岩溶地貌较为特殊,被著名地质学家刘知远命名为新土沟灰岩,具有典型性。但该区森林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正处于恢复期。待条件成熟后,可将该区域规划为溶洞、石林地质景观观光区。

马老湖山水景区,位于公园东南面,主要景观有马老湖水库及其山水,面积43 hm2。区域内山环水绕、碧水青山、风光秀丽,是公园的主要水体景观。本规划期内暂不作深度开发,适度修建沿湖栈道,作为休闲健身区。

3.1.4 生态保育区。该区域含小板水、莲花山两部分,以森林植被景观为主,总面积808 hm2。由于其与中心园区相对独立,交通连接不便,因此,主要从森林公园的综合利用与总体发展角度出发,将该区域规划作为生态维护和旅游资源储备区,以保护生物资源、森林景观、生态环境为主,将来可以根据公园旅游发展需要纳入旅游开发范围。

其中,小板水南方红豆杉群落位于森林公园东部,分布有大量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部分区域已形成南方红豆杉林,有较高的自然保护和科研价值,规划作为珍稀树木保护区,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维护功能,也是公园景观资源储备区,视公园旅游发展状况可作为景区开发。

莲花山森林景观区位于森林公园西南面,由原金鼎山林场莲花山工区山地森林构成,面积198 hm2,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区内原有莲花寺。该区处于公园南部,在金鼎山景区各处基本均能看到,对金鼎山景观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规划对现有森林植被进行严格保护,维护金鼎山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并为将来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预留空间。

3.2 植物景观规划

3.2.1 绿化美化工程

3.2.1.1 人工林改造。因多方面原因,公园内相当一部分马尾松、杉木林林相不整齐,并有一些林中空地,马尾松纯林景观过于单一,不利于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规划对林相不整齐的人工林进行改造,面积21.0 hm2,在林内补植阔叶树种,逐步形成针阔混交林分,以营造良好的森林景观效果。对小板水的马尾松、杉木人工林进行改造,在小板水人工林分内补植青冈、香樟、杨梅、桦木、木荷和枫香等,在马老岩水库人工林分内补植杜英、杜鹃、白玉兰、垂柳等阔叶树种。

3.2.1.2 公园周边绿化。规划在森林公园新土沟西面坡、公园东南面边界线上营造一条边界林带。营造边界林带的作用是标示公园界线、增强公园的森林景观效果、防止森林火灾、便于公园管理。林带宽20 m,总长12 km,种植木荷、杨梅、香樟、石楠和女贞等常绿阔叶树种。将边界林带列入公园防火林带进行建设。

在公园周边的人工林或遭采伐破坏的林分中,仿自然补植阔叶混交树种,补植树种为枫香、杜英、桦木、杜鹃、木莲、石楠、樱花、润楠和杨梅等。

3.2.1.3 宜林荒山造林。在新土沟的水桶沟、后庄沟、雪洞沟、泥巴囤和马老岩水库西南坡等区域尚有35 hm2小块零星分布的宜林荒山,这部分荒山土壤瘠薄,立地条件较差。规划在水桶沟、雪洞沟等喀斯特地带的荒山,种植春季开花的野樱桃、杜鹃和秋季赏果的火棘、五爪金龙、金樱子等观赏性灌木,让游人在观赏喀斯特奇石异景的同时,领略野花野果带来的情趣;对泥巴囤附近的荒山以种植猕猴桃、刺梨、杨梅等果木树种为主,增加游客采摘山林野果情趣,也可将其作为森林公园的一种旅游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对马老岩水库西南坡的荒山和疏林地,种植刺槐、枫香、水杉、枫杨和檫木等防护与观赏兼用树种。

3.2.2 道路绿化

3.2.2.1 公路绿化。在大板水和新土沟公路两旁选择润楠、香樟、喜树、杨树、榆树、臭椿、栾树、慈竹、枫香和银杏等易存活、树冠美、冠幅较宽的阔叶树种作为行道树。造林时可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树种,在公路转弯等视线变化处可变换另一树种,丰富道路景观。林区公路两侧绿化应与周边森林植被景观相协调,以自然配植为主。

3.2.2.2 步行游道绿化。在公园现有步行游道中,公园金鼎山大门(南大门)至金鼎山山顶步行石阶游道两侧进行过绿化,但因种种原因,绿化效果不理想。其余步行游道两侧虽未进行过绿化,但森林植被长势较好。规划在金鼎山大门至金鼎山山顶步行石阶游道两侧补植柳杉、枫香、女贞、杜英、刺槐、乌桕等阔叶乔木和杜鹃、火棘、野蔷薇等花灌木,局部地段栽植桃、李、樱等树种,与周围山体植被连成整体,同时体现金鼎山的宗教文化氛围;公园其余步行游道两侧规划以自然配植为主,适当增加花果木植物,栽植凤尾竹、龙爪柳、杜鹃、火棘、野蔷薇和刺梨等,增加植物景观效果。

3.2.3 景点、管理服务区绿化。景点绿化应配植各具特色的植物,衬托游览设施,突出景点风格和特色,并根据观景视线,稀疏栽植植物,留出视线通道。对于管理区与服务区,应结合不同的建筑特点和森林景观,采用花、灌、草、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美化、香化,尽量选择如香樟、雪松、杜英、枫香和杜鹃等合适的乡土树种、花草,进行自然配植。水景区适当种植香蒲、鸢尾、旱伞草、莲花、菖蒲和水葱等进行点缀。

4 结语

大板水森林公园应基于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公园良好的生态系统及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充分挖掘生态文化、森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以文化来充实森林公园的品牌内涵,以森林康养来吸引游客,满足人们康体、休闲、游憩等需求,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大板遵义市森林公园
冷床自动上料效率提升的研究和应用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京东乡韵
森林公园游记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大板公主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浅谈大规格陶瓷砖的终端推广
凶器哪儿去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