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不”贯通融合 实现效应叠加
——大同市纪委监委一体推进“三不”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17吴怡苇

支部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不大同市监委

○ 吴怡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大同市纪委监委坚持系统观念,在削减存量、遏制增量的同时,突出查改并进、以案促改、以案示警,深化运用“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对重点案件探索推行“五不放过”工作法,全面提升治理腐败效能。

牢牢把握“严”的主基调,高压惩腐强化“不敢”

广灵县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李贵峰,左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宋德君,左云县政协原副主席、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生贵……这是大同市纪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召开前夕,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3 名大同市管干部被“双开”的通报,再度释放一严到底、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2018 年以来,大同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044 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64 人,采取留置措施94 人,移送检察机关144 人,处分县处级干部188 人,分别是2013 年至2017 年五年总数的1.23 倍、1.18 倍、3.76 倍、1.45 倍、1.22 倍,收缴、追缴违纪违法所得3.3亿元。

“由于我的贪念,自己大半生辛勤努力得到的一切全都失去了,尊严没了,自由没了,平静的生活也没了……”这是天镇县政府原副县长田炯主动投案后,被大同市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并留置后的忏悔。

大同市纪委监委紧盯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腐败案件,以点带面推动管住管好“绝大多数”。“我们持续压实贯通‘两个责任’,督促各级党组织从政治高度认清腐败,坚决猛药去疴、刮骨疗毒,通过‘常态化通报曝光日常监督典型案例+大力度通报曝光被审查调查人员及其处分情况’相结合方式,持续营造不敢腐的氛围。”大同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20 年全市就有9 名违纪违法人员主动投案,73 名干部主动交代问题,高压惩腐震慑效应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大同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浑源县矿山开采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处理97 人,撤职以上重处分25 人,移送检察机关10 人;严肃查处浑源县人大原副主任季玉祥、尚桂明,浑源县原副县长陈利军,云冈区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姚文章,大同市城区区委原常委、纪委书记王建成,市交通局原局长梁翼龙,市质监局原局长张渊启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对查办“关键少数”始终坚持零容忍、强高压,减存量、遏增量效果充分显现。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2020 年,全市紧盯关键节点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97 件478 人;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涉及社保、医疗、民生等领域违纪违法案件1265 件1690 人,其中深挖彻查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率先完成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和两定机构检查全覆盖,以大数据分析比对提升专项监督精准性、有效性,打造出“智慧监督”大同样板;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县一体打响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线索“清零”攻坚战,查处案件276 件432 人,“打伞破网”工作力度持续加大。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扎紧制度笼子强化“不能”

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大同市纪委监委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狠抓以案促教,深化以案促改,推动以案促建,在坚持一案一剖析、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整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特定行业领域腐败特点、案发规律和深层根源,重点抓实“防治”“立制”不到位不放过,督促相关单位系统整改、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

针对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家具采购价格超出中央和省级配置标准问题,市纪委监委聚焦公共财政支出领域,督促推动市财政局制定印发《关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配置、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处置等三方面管理暂行办法》,对相关情形作出统一规范,及时堵住监管漏洞,真正将国有资产管住管好管精;与此同时,县区纪委监委在推进不能腐制度建设方面也不断探索实践,深入落实落细。如天镇县纪委监委针对某些村干部在光伏扶贫分红资金分配上中饱私囊、优亲厚友,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及时约谈提醒扶贫办有关人员,督促其对全县光伏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回头看”,重新制定《天镇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五步两公示一公布”机制。《办法》实施以来,该县信访举报反映相关问题占比大幅下降,光伏受益对象更加精准,光伏扶贫持续发挥效应。

为强化各类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大同市纪委监委制定《关于贯通协同“四项监督”工作办法》,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贯通融合,找准权力运行关键部位和监督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未雨绸缪”整改工作机制。2020 年,全市共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529 份,推动解决问题381 个,其中推动社保、财政等重点领域修订完善制度155 项。

双向发力提升觉悟,统筹各项机制强化“不想”

2020年,大同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不想腐”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22 项工作任务,在强化教育引导、筑牢思想堤坝、坚持制度引领的同时,用身边“活教材”深化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对重点案件坚持“检视”“教育”不到位不放过,通过正向引导与反向警示共同作用,厚植“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注重加强正向引导,挖掘用好本地廉政文化资源是大同市提升“不想”的有力举措之一。2020 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推动构建“监督引领、资源整合、机构联动、社会共建”四位一体廉政文化协同推进格局。如大力弘扬“大泉山精神”“平型关精神”,拓展市红色记忆馆等3 家市级廉政教育基地,打造独具大同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大同能臣廉吏栗毓美廉政文化讲座”,联合市妇联发布“树清廉家风、创廉洁家庭”倡议书,把清廉文化建设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贯通,形成“家庭助廉”机制;利用本地电视台制作播放《廉政视点》专题节目12 期,《月光如水》等3 部廉政微电影获第二届“清风正气”原创微电影展“入围作品奖”并通过电视、网络进行展播,持续营造忠诚勤勉、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

为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县区纪委监委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如平城区纪委监委在开设廉政课堂的同时,还深入挖掘本地廉洁家风教育资源,拍摄“廉洁齐家”主题系列微电影;左云县纪委监委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家庭助廉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全县干部群众培树传承清廉家风等。

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这是大同市纪委监委近年来强化“不想”的又一有力举措。去年6 月,大同市纪委监委围绕平城区水泊寺乡社保工作人员张慧凌挪用居民养老金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市区两级纪委监委从其违法行为发生的蜕变轨迹、思想根源以及制度机制、教育管理监督中存在的漏洞等方面深入检视,印发《关于张慧凌严重职务违法犯罪问题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并将案件教训制成警示教育片《大堤蚁害》,面向全市各级党组织财务工作者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提醒谈话9550 人次,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11784 份,撰写剖析材料1928 份、心得体会763 份,切实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2020 年,大同市纪委监委强化精准思维,注重深化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协助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选取关键少数、财务系统、高速公路等不同对象行业领域典型案例,组织拍摄《警醒》《大堤蚁害》《高速公路滋生的贪欲》等多部警示教育片,深刻剖析透腐败根源,实施“点穴式”警示教育,社会反响强烈;编印《2019 年以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收录本委查办的典型案件共26 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7 人,科级干部及以下人员19 人,面向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党组织及干部开展集中学习,打好警示教育“组合拳”,全市接受警示教育10 万余人次。

猜你喜欢

三不大同市监委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5个多月近2万名干警向纪委监委投案
漫画天地
张新油画作品选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采煤沉陷区上“收获阳光”
“三不”男人滚远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