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福祥谈散曲小令的生命力和“人民性”

2021-11-16露尧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令散曲人民性

文/露尧

近日,“国艺新时代”举办的第九期国艺讲堂邀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北京诗词学会会长李福祥,为大家分享“散曲小令创作谈”。

以“散曲小令创作”为切入点,李福祥回溯其散曲小令创作生涯,与现场嘉宾深入探讨了散曲小令的创作心得。他带来的一系列主题各异,或风骨凛然或清新雅丽的原创小令,让人们为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所深深吸引。

初见李福祥先生,尚未深谈便会被他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表达感染,很难想象,眼前这位“不笑不说话”,乐乐呵呵的先生,曾戎装在身栉风沐雨20载,又躬耕行政直至退休。峥嵘岁月远走,而清新活泼的散曲创作,带给他无穷的滋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福祥以一首脍炙人口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引,拉开了本次“散曲小令创作谈”主题沙龙的序幕。

这首仅有28个字的短短的散曲触动了李福祥的心灵,成为了他学习了解并孜孜不倦进行散曲创作的源头。

“学习了解散曲,要理解它的魅力。”李福祥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就是散曲语言形式活泼;再就是散曲发源于北京,是北京的‘草根文化’,很接地气,是和老百姓接触的文学形式。”在李福祥看来,本应在北京得到顺畅发展的散曲,走入现代后却发展得不尽如人意,这使他心中萌发了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北京地区的艺术家,要为散曲的发扬光大尽一份绵薄之力。李福祥从不认为散曲是“下里巴人”“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艺术,在他看来,这种充满浓浓市井风情的诗歌题材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极大地凸显了“人民性”。

“作品的题材也不一定很大,只要表达出感情,就是好的文学体裁,不需要都是‘大江东去’那种严肃的词作。”李福祥笑着向在座的嘉宾解释,“文学艺术可以雅俗共赏,对于散曲,通俗易懂便是它的特色,大家熟悉的李白,不也有‘床前明月光’这样通俗的诗句嘛。”曲高可能和寡,想要使散曲在当代文艺创作中焕发新的生机,就必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获得大家的喜爱和传播,才能让散曲从古老的典籍中“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福祥,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北京诗词学会会长

若谈及李福祥对于散曲的创作渊源,要从几十年前的行伍生涯说起。身在军中,年轻的李福祥乐于与战友交流学习文学创作,训练之余常有练笔,偶有作品在《战友报》上发表便会使他激动兴奋,久久不能平静。那时,他就在心中播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但岗位辗转,文学创作被繁重的工作搁置了,直到退休,李福祥才得以重新拾起他青春年少时的文学梦想。

启程虽晚,但硕果颇丰。李福祥虚心向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散曲高手学习,三年时间里,怀揣着对生活炽烈的热爱、对时代由衷的赞颂,创作了反映古代诗贤、将士风貌、小康建设、时节风物等题材丰富、贴近时代的散曲小令共计200余首。每一首作品,都能透过或明朗或洒脱的字句,感受到李福祥蓬勃跃动的艺术热情,饱含温度与赤诚。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诗词爱好者,对于诗坛先贤的渴慕使他创作出了吟咏李白、杜甫、屈原等古代诗贤的散曲20首。

【正宫·塞鸿秋】李白

少思辅弼谋官位,及长桀骜轻权贵;鸣鞭走马山河媚,吟诗对月朝夕醉。明知蜀道难,岂肯天梯废。谪仙笑孔人催泪。

一曲小令,写尽了诗仙李白从满怀期望到纵情江河,潇洒快意却又壮志未酬的一生。怀才不遇是有识之士最大的痛楚,李福祥读懂了诗仙纵酒高歌披发散行背后的疏狂与落寞,而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懂得,所以纵使相隔1300余年,两位诗人浪漫的灵魂亦可借短短的一曲小令遥遥相通。

不仅歌咏先贤,对于当下时代的重音,李福祥也通过小令多有记录。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救人和防控成了两件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医者仁心,在民族危难之际,无数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李福祥以《防疫小令八首》记载了各行各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动人瞬间,白衣天使化作钢铁长城,用心呵护生命的一次又一次重生。

【正宫·塞鸿秋】出征

请缨豪气诚堪赞,殷红指印真鲜艳;誓师形式极捷便,天使口罩严遮面。明知瘟疫传,争赴江城战,好男好女冲前线!

这首慷慨激昂、洋溢着乐观精神的小令作品,鼓舞士气,抚慰人心,不仅是李福祥对当代散曲创作题材的再拓宽再挖掘,更为特殊时期的文艺创作,增添了一抹风骨铮铮的慨然亮色。

在表达清新明朗的写景状物题材方面,李福祥可谓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无论是花木禽鸟还是山河日月,在他的作品中,都焕发着勃勃生机,那些寻常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的一缕微风、一泓碧水,都在李福祥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寻常的魅力。

【正宫·塞鸿秋】葡萄

老藤攀蹑柴篱架,柔须勾卷纤身挂,珍珠几串悬腰下,蜜蜂几次来吟榻。微风送异香,一幅丹青画,入冬再把琼浆榨。

李福祥讲述着彼时在小区里的葡萄架下邂逅自在乘凉的老者,寥寥数语便描述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夏日小景。窗外清风徐来,那盘桓伸展的细藤,摇曳舒展的枝条,晶莹饱满的果实便也仿佛跃然眼前,闭上眼似乎闻得到清幽甜美的香气,令人忘却了暑热,与李福祥一同沉醉在诗歌营构的浪漫时空。

作为传承者和弘扬者,李福祥始终坚信散曲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魅力和精神,足以产生巨大的时代感召力,催生新时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活动现场,与会诗人、书法家与李福祥进行了热烈交流,并向他赠送了自己的作品。更有朗诵家黄晓丽、张力为大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在场嘉宾的赠诗,诗曲相和,余音绕梁,令大家深切体会到了李福祥在散曲创作中所迸发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感恩、对艺术的执着。

李福祥先生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小令散曲人民性
闲吟小令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掉坑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掉坑
散曲创作刍议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