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鹦鹉能言的结局

2021-11-15王充闾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半生山林蝙蝠

文/王充闾

鹦鹉

方孝孺

幽禽兀自啭佳音,

玉立雕笼万里心。

只为从前解言语,

半生不得在山林。

【作者简介】

方孝孺(1357- 1402),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在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把鹦鹉作为主旨与形象的载体,说它声声鸣啭,悦耳动听,在雕刻精致的鸟笼里亭亭玉立,心中却向往着笼外的万里长空。只因为从前它懂得言语,善于学人说话,最后落得个锁在笼中被人玩赏的下场,再也回不到自由自在的山林了。诗人抓住鹦鹉的这些典型特征,贴切逼真地着意描摹,找到与所寄情怀的切合点,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向。

本诗蕴涵深刻而丰富,可以从两个方面作深入的探究:

一是,着眼于“只为从前解言语”。“解言语”可以延伸到聪明巧慧,具有可用之才。《庄子·列御寇》篇有言:“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意思是: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吃饱了四处闲逛,就像没有被固定的小船,消闲自在。这是侧重在有为、无为方面。

二是,再延伸一步,从“半生不得在山林”方面解读。鹦鹉“玉立雕笼”之中,确无艰危、冻馁之虞,但是,为此而付出了失去自由的沉重代价——这自然是不值得的。同样也是侧重于得失方面,白居易有咏《洞中蝙蝠》一诗:“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即便是保全了性命,却是以“一生幽暗”为代价,又有什么意思呢!

诗人真是奇思巧运、妙绪无穷。也是从“解言语”的角度,在鹦鹉身上做文章,齐白石老人却是独出心裁。他写过一首题《樊笼八哥》画的七绝:“鹦鹉能言命自乖,樊笼无意早安排。不须四面张罗网,自有甜言哄下来。”下面有个小跋,“谚云:能巧言者,鸟在树上能哄得下来。”画家借助鹦鹉形象与诗文,讽刺社会上有些人自恃巧舌如簧、能说会道,以致为人所用,陷身樊笼;有些人则是缺乏应有的警觉,为甜言蜜语所迷惑,结果自投罗网;同时也警告世人:旧社会罗网四布,人心惟危,如不多加防范,就会误入花言巧语的圈套。一首诗引发人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既显现了这位老画家的高深文学造诣,也揭示出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半生山林蝙蝠
张拥军
枫 叶
客行过竹溪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心语
理发
如果相爱
蝙蝠
别怕蝙蝠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