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实施与探索

2021-11-14陈宇峰肖先波谢瑞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教学反馈建筑工程技术分层次教学

陈宇峰 肖先波 谢瑞峰

摘要:分层次教学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极大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发展意愿。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作,本文重点讨论了分层次教学模式教学实施的过程和实践件效果。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教学目标确定授课内容,同时考核中要充分体现授课内容的层次性。分层次教学模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践证明,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建筑工程技术;教学目标;教学反馈

引言

随着国内教育的大规模扩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生的成绩排名也不断下滑。目前高职院校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实,学生各种责任意识缺失严重。建筑工程技术为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等,目前针对建筑工程技术核心专业课程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文献等在钢结构技术专业课中,通过对教学实践中BIM 技术应用进行数据采集、对比和分析,总结了BIM 技术在高职钢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模式。文献 [2-3]在分析高职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的整体思路,设计出实践教学项目,讨论了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英国教师授课不指定教材,学生要求做笔记,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及时查阅资料。教师授课基本都采用基于教学循环分层次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法具有现实意义。

1、分层次教学模式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毕业生后有继续深造而选择转生本,有毕业后选择走技术管理路线而考注册建造师,部分同学可能只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未来可能创业也可能跨行就业,极个别学生不清楚学习的目标就是想拿个文凭等。不同学习目的性和学习能力差异性客观需要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学习目的学生积极性,可以避免试卷难度不当出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现象出现。可以为进一步有深造需要和专业发展的同学打下基础。分层次教学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极大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发展意愿。因此开展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即符合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可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

2、分层次教学实施

2.1制定授课内容

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作,在充分对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需要的专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和目前在校生学习的能力、目的性等基础上,在制定授课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授课教师要做到那些知识点要体现层次性。

分层次教学首先为了增强制定授课计划的针对性,可以向班主任或教学办了解授课对象的学习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授课内容。授课内容的层次性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来设定。课程内容可以预先根据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需要设定三个层次目标(可简化为A,B,C),第一层次通常概念性知识点需要全部同学掌握—A,第二层次根據相关概念性知识点能进行简单应用—B,第三层次根据相关知识点能进行综合应用—C。三个层次目标量化标准:A目标内容要求全部学生都要求掌握,B目标内容要求75%学生完全掌握,C 目标内容要求60%学生完全掌握。相关层次目标划分后,根据相应的目标层次确立相应授课计划,授课内容要富有一定余地,在确保A、B目标授课内容及效果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可对C 目标内容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当调整。

2.2授课与反馈

在分层次教学模式,首先对已划分层次知识点进行梳理,根据知识点需要选择合理的授课方法,例如案例教学,讲解,讨论,练习,视频,演示等等。要对掌握已授课知识点及时进行提问、观察练习答案及记录讨论情况,根据教学的效果确定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优秀的学生。确保困难学生掌握A目标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尽量帮助他们学习B目标授课内容。对优秀学生尽量确保C 目标内容能掌握。重点工作是对学生掌握授课知识点的确认,尽量让学生能力和所提问题相匹配,即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2.3考核

建筑工程技术核心专业课程有考试环节,考试试卷要严格按照不同目标授课内容进行出题。A目标授课内容占比(40%—50%);B目标授课内容占比(30%—40%);C目标授课内容占比(10%—20%)。试卷平均分控制在68—78之间,试卷卷面不及格率控制在15%以内,再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出勤等情况给出综合成绩。

2.4分层次教学模式实践

分层次教学法已经应用到17级建筑工程技术3个班的钢结构技术课程中,三个班期终试卷平均分在71—74之间。试卷卷面不及格率在7以内,优秀率15%左右,成绩完成符合正态分布。分层次教学法也应用到16级建筑工程技术2个班的施工组织课程中,两个班期终试卷平均分在70—75之间。试卷卷面不及格率在5以内,优秀率13%左右,成绩完成符合正态分布。分层次教学法实施后,极大的提高学习困难同学学习积极性。

3、总结

通过一年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核心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分层次教学模式本质就是根据学生能力而进行的因材施教,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的教学模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作,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是分层次教学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按照不同教学目标确定授课内容,同时在考核中要充分体现授课内容的层次性。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逐步在建筑工程技术核心专业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罗涛,刘相菊等. “合格+”卓越园林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43(9):185-192

[2]刘 飞,王欣亮.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8,39(4):9-14

[3]曹月柱,胡方明.应用型院校思政课互联互融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0):39-42

作者简介:陈宇峰(1977 ),男,江苏丰县,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讲师,博士(湖州,313000)

猜你喜欢

教学反馈建筑工程技术分层次教学
“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优质课堂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