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拳爱国心 悠悠武术情

2021-11-14周明

少林与太极 2021年9期
关键词:拳王传统武术武术

周明

编者按:

本期开始,本刊新增了一个栏目,取名《武林星辰》。 “星辰”是一种意象,代表在武术史上熠熠发光的前辈们。他们在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上功不可没,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拳王”蒋浩泉,蒋先生是老一辈世界著名武术大师,中国第一位武术博士。先生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是为中国武术殚精竭虑的一生。了解蒋浩泉的故事,请看本期文章。

在中国现代武术史上,有这样一位大师,他年轻时曾学习传统武术,后来又热爱上拳击运动;到了中年又转入竞技体育运动,练过跳水、体操、游泳等项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每练一项还兼任教练员,培养出不少的运动员和裁判员;到了晚年他又推广散手运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并到海外传播中华武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融会贯通的武术大师就是曾经被誉为“一代拳王”的蒋浩泉。

蒋浩泉(1917~2012),号沛然,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现已改为武进区)人,是现代、当代著名的国术家、民族体育家、教育家,享有“中国拳王”和“亚洲拳王”的称号,被誉为“活着的霍元甲”,曾是当今的“技击泰斗”和中国的“禁军教头”。他的这些誉称都源于他对武术这个行当的热爱,与中华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息息相关,与他对祖国深沉的爱紧密相连,与他一生的武德修养相向而行。

由于蒋浩泉在武术上的成就太多,本文仅就其主要的成就略做回顾,挂一漏万,不足之处也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打出来的辉煌

1917年1月20日,蒋浩泉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新闸镇庄前村。他从小就跟着自家三叔学拳,还学会了游泳、摸鱼、捉鸟,在这个过程中,他练就了灵活的身手,这些都为他后来在拳击、武术、体操、游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930年他考入常州中学,师从杨华学习查拳和弹腿。1932年秋,蒋浩泉考入了南京中央国术馆。在这里他得以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中华武术理论和八卦、形意、太极、查拳、少林、通臂、戳脚、武当等武术,并且掌握了摔跤、散打、拳击、擒拿及各种传统武术器械技法,从而奠定了他一生的武学基础。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作为一个武术家和体育家,蒋浩泉练武,强身健体自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武术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是少不了要通过与高手切磋过招才能不断提高的,否则只能是落得个自娱自乐而已。另外,在当时的旧中国,因为体育事业不发达,被西方人看作“东亚病夫”。作为一个习武之人,蒋浩泉也希望武术能够救国,让中国从此能够扬眉吐气,让西方列强能够看到中国人不是病秧子。

“拳击运动是我的最爱。”这是蒋浩泉的口头禅。1936年蒋浩泉从南京中央国术馆毕业,他先是到广东汕头沱江体育会任教,后又到香港。在当时作为殖民地的香港,拳击是一项西方人彰显他们国力的体育运动,而香港青年拳击会也经常组织拳击比赛,年轻气盛的蒋浩泉经常前去学习观摩,想要用自己的努力来为国争光。他常常通过场下的观察,悉心钻研,找出双方比赛中的破绽,尝试着将中国武术的柔和巧与西洋拳击的猛和刚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拳艺,来打败当时那些拳坛高手,为国争光。

1937年,蒋浩泉使用自己琢磨出来的融合中西的左勾拳在香港打败了称霸香港拳坛的英国职业拳击手艾姆巴,获得了“香港拳王”的称号,成为国人心中的英雄。1942年,在重庆体育界为筹集抗战基金而举办的拳击义赛决赛中,他又发挥出色,战胜了当时的“上海拳王”郭琴舫,一举扬名中国拳坛。1943年,又是在重庆,蒋浩泉在体育界为慰问抗战将士和救济孤儿而举办的中外拳击赛中,连败两名英国拳击高手裘维根生和史蒂文森,为中国人再次争了口气。一个月后,他又击败了美国业余拳击冠军兼教练员伯克勒。1947年,在上海山西路体育馆为儿童教养所募捐所举办的拳击赛中,蒋浩泉又凭借自己灵活的步法、快捷的拳术,击败苏联重量级拳手克诺夫和葡萄牙职业名拳师卡里克拉索。从此,蒋浩泉的名字传遍了大上海,被称为“活着的霍元甲” “中国拳王”。

如果說在旧中国蒋浩泉的“打”是有点为国争气的话,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打”就有了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做代言人的意味。

新中国成立后,蒋浩泉在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武术特别是在发展散打方面做出了先导性的贡献。为了恢复武术运动“体用兼备”的本来面目,在大连理工大学首次举办的“全国140余所高校武术教材培训班”上,蒋浩泉呼吁应该在“套路”比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散打”擂台赛,培养些实战型人才。他的这一倡议,得到了当时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1998年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李梦华、荣高棠、徐寅生三位领导的重视。1982年,他又和北京体育学院张文广、武汉体育学院温敬铭一起向国家体委领导汇报武术散打的简史以及开展这项运动的意义,并亲自现场做了表演。随后国家体委做出正式决定发展散打运动,并委托蒋浩泉起草了“散打”的技术设计和比赛规则。此后他又参与了南昌、太原、长沙、深圳等地举行的散打表演赛、邀请赛,并出任裁判委员会主任和总裁判长。正是由于蒋浩泉的不断推动,新中国的散打事业才得以长足发展,所以后辈尊称他为散打运动的“第一创导人”。

在蒋浩泉的晚年,谈到自己的60余年武术生涯时,他说:“我的一生,是打出来的一生,武术就是我的终生事业。它是中国的国粹,我要为它奋斗一生。”这些话可谓是对他武术一生的精准概括。

二、融创发扬,教学相长

蒋浩泉是中西体育思想共同影响下培育出的新一代民族体育人才,不仅习武术,也习拳击、体操、游泳等,练打兼擅,中西融合,理论实践相结合。这一方面是与他接受的中央国术馆的传统武术教育基础分不开;另一方面,则与他对武术技艺的孜孜以求的钻研和领悟分不开。

1932年秋,蒋浩泉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而国术馆的掌门人张之江则是一位兼收并蓄的人物。张之江广聘当时各省区的武术专家任教,而且清除各派传统武术的门户之见,使各派的精良技艺得到发扬。在国术馆4年的学习中,蒋浩泉不仅能够把中华武术的理论与各种拳法的实践相结合,还能把散打、拳击、擒拿等各种器械的技法融会贯通。在随后蒋浩泉投军以及与西洋人比赛过程中,他都能把中国传统武术的防身健体与西方攻击性的拳击有机结合,细心钻研,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在执掌中央警卫团时,蒋浩泉就发现很多身体不错、格斗基础好的战士在比武中没能取得好的名次,他就指出这些战士的打法陈旧,受套路框框制约,面对战况发生的变化不能灵活应变,或者是想变而变不出来,导致了被动挨打。因此“必须重点掌握一种既能适应多种对手,又能适应多种情况的新型招数,才能真正做到像霍元甲主张的那样‘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为此他拿出了自己著述的融拳击、擒拿、摔跤为一体,汇武术精华于其中,兼收西洋拳、泰拳、柔道、空手道、跆拳道于一身的《格斗新技》来传授大家。

同样,对于中国传统武术,他又能加以创新发展。1982年12月,蒋浩泉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时,他就首次表演了他的“逍遥神掌”。它似太极又不是太极,似长拳又不是长拳,步法稳健灵活,双掌翻转圆润,变化无穷,使与会的武术专家和高手们为之眼前一亮。

武术作为一项技艺,离不开勤学苦练的长期实践,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蒋浩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加以提炼升华,著书立说。

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国内体育人才也极度匮乏。为响应国家号召,蒋浩泉1958年来到了新组建的安徽大学任教。他一方面教授学生武术技能,另外一方面他又能将这些技能理论化,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文化大革命”一结束,他鉴于传统武术的没落,将自己融合了中国散打、摔跤、擒拿和西方拳击与一体,

实战性很强的《格斗新技》《拳击》(与张登魁合作)、《最新拳击》等研究成果出版,来指导新一代的年轻人。同时,他还将《青年长拳》作为全国大中专院校的专用武术教材来教授学生。此外,他还出版了《八式太极拳》《全技八卦拳》《八卦拳及对练》《少林红拳一、二路》《七十二擒拿》《武当对剑》《新三才剑与对练》《蒋浩泉武术写真集》等书。这些书都是他对自己武术技能实践的理论总结,渗透着他诸多的汗水和心血。通过这些书,我们也能看到,他力图打破传统的门户之见,追求融会贯通的武学境界和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懈追求。

三、不慕荣禄,一心只为武术走出国门

1984年蒋浩泉在中央警卫团格斗训练班结业典礼上,中央领导同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为了从实战中检验这次受训成果,组织特地抽调了35名战士组成特种侦察分队,前往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结果是我们的战士在亚热带丛林中大显身手,无一伤亡,圆满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此,中央警卫团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会,但蒋浩泉却谢绝了中央警卫团的丰厚报酬。他说:“能为党中央做点儿贡献,是我莫大荣幸,也是我应尽的义务,岂能受以钱财?”简短一句话,道出了一位武学大师对党的一颗赤子之心。

1987年,蒋浩泉离休,但是他心中的一个梦却没离休,那就是让武术走向世界,能够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此,他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奔走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进行武术交流。

1989年,经由拳王阿里介绍推荐,美国国际武术联盟总会和美国文化技艺训练中心联合向中国武术家协会发出邀请,蒋浩泉代表协会赴美讲学和访问交流。他先是在洛杉矶开办“少林拳法讲习班”,宣讲中国传统武术,然后他又到波士顿、休斯敦、旧金山等地巡回讲学,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而当时电影《少林寺》在美国的热映,进一步激发了美国人学习中国功夫的热情。蒋浩泉看到了武术文化对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两国人民感情的积极作用,他毅然给河南和北京有关方面写信,反映这些情况,积极建议由少林武僧组团访美,让美国人民能亲眼目睹少林功夫,进一步扩大少林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时任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和武术研究院院长的张耀庭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1992年派出了7人的“中国少林武僧赴美表演团”正式访美,并在美国几大城市做了9次巡回表演。这次访美的成功,也算是对世界體育界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中国宣讲,同时也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

得知中国要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3年9月蒋浩泉兴奋至极,积极在洛杉矶发起联署签名活动,并以倡议人的身份致函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强调“支持中国北京办奥运,争取中国武术入奥运”。虽然此次申办功败垂成,但蒋浩泉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的雄心并未泯灭,他依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美国传播中华武术。

1994年,蒋浩泉在洛杉矶成立了武术学院,接下来又陆续开办了5个分院,教授弟子。同时为了适应更多美国公众的需求,他又开办了4个不同类型的武术班,继续弘扬中华武术。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正是由于蒋浩泉认为中华武术是最好的体育运动、最好的竞技运动、最好的防身运动、最好的艺术欣赏运动、最好的长寿运动,所以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武术,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以造福世界人民。

四、习武先以德,健体强身润心

习武者固然是以强身健体作为要旨,但是一定要有武德,就像做人首先以德为先一样。过去少林寺曾有习武“十戒”,其中一条就是“从于技术精娴,抵可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还要求“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对待齐辈,须和顺温良,不得恃强凌弱”。这些都是在强调习武者不要动杀气,更多的是和师长、同侪交流切磋,而不是逞私斗狠,打架闹事。

《大学》有言:“富润屋,德润心,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作为一代武术大师,蒋浩泉能以95岁高龄辞世,这是与他非常注意加强武德修养学习分不开的。这一方面和他接受的传统启蒙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和他的长期教学实践息息相关。

他少年时期曾受教于一云游高僧,这位云游高僧看蒋聪颖,即加以指点,授他少林、武当拳法和自己独创的“逍遥掌”。在蒋浩泉练得如痴如醉的时候,那位高僧要离去,临别之际他再三叮嘱蒋浩泉:“武艺尚未入门,今后你仍需苦学苦练,千万记住:一、练功无止境,不可自满;二、要重武德,不准恃艺逞强;三、所学秘招不可随便传人。”可以说这位启蒙恩师不只是教给他武术技艺,更是传授给他一生做人的准则,做人习武当以德为先,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也不得恃艺逞强,恃强凌弱。这既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也是做人应当谨记的道理,蒋浩泉终生践行不辍。

他在一次会上曾说:“我们中国武坛历来既讲术又重道,艺徒在外逞强胡闹,师傅的名声也就臭了。”蒋老的学生们提起蒋老时常说蒋老非常注重武德修养,教导弟子如何做人。“他授学时第一门课就是武德。” “他告诉学生,学武不是为了竞技,更不要欺负人。练武是为了健身,要注重修身养性和弘扬正义。”

對待学生,蒋浩泉也是不厌其烦地悉心教授,而不是像旧时代拳师那样对徒弟吆五喝六。他曾经的学生回忆跟随蒋浩泉习武的经历时说,几乎每一个下午她和同学们都跟随蒋老一起习武,比如说练拳,拳头怎么握,怎么打出去才有力量,他一遍遍示范,一点点地讲,从不厌烦,手把手地教。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他与拳王阿里的交手中看出他的武德修养。1987年夏天,拳王阿里第二次访华时,专程提出要会见蒋浩泉,并与之比武。双方会见时间不长,拳王阿里就迫不及待地叫随行人员取拳击手套来过招。拳王阿里笑容满面地举起粗壮双拳,用刚学会的中国话说:“过几招,蒋先生!”蒋浩泉也站起身来,右手握拳,左手成拳搭在右掌上,来了一个标准的中国武术的交手礼节。

交手的过程中,阿里考虑到对手的年龄较大,一开始出拳速度较慢,有意让着蒋浩泉。但是几个回合过后,阿里作为一个职业拳击手的兴奋状态就已经完全显露无余,他“出拳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重”。作为对手的蒋浩全则采取“尽可能或躲或闪或挡”的战术,很少出击。数招下来,阿里已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从下意识当中跳了出来,主动提拳收招。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在这里我们既看到了一个武术长者的大家风范,也看到了他对武德的领会已经入心入脑,只是把这切磋当成一次中外武术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彰显中西武术长短高下的舞台。而一代武术大家的风范也在这次交手中得以彰显。

纵观蒋老一生,他能够因应时代顺势而变,在继承与扬弃中把中华传统武术与近现代武术相结合,把中华武德与竞技体育相融合,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从这一点上来讲,蒋浩泉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而作为国术馆培养出来的高才生,蒋浩泉有着广博的兴趣爱好,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这一方面与他个人对武术的热爱分不开,另外也与他所处的整个武术近代化转型分不开。他不同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旧式武师,亦有别于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专门的竞技型武术人才,他是一个介于两者之间,能跨越中西文化差异的新型特质人才,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多专多能竞技体育武术的特质人才。所以,“在技术和理论上,都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人才断层”的国术的现代化重构与转型中,蒋浩泉所带给我们大家的启示和思考的分量之重是难以估量的。

绘图?/?高航(特约编辑/曹森)

猜你喜欢

拳王传统武术武术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拳王复出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