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野下演艺产品的创新发展
——以江苏无锡为例

2021-11-14

剧影月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太湖演艺无锡

2019 年4 月,无锡市最新旅游宣传用语经过一年多的征集与评选工作,“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最终从400多条“金句”候选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这座美丽江南城市的新代言。早在2005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旅游报》联合开展“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太湖明珠”就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旅游品牌,并在海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则更加让无锡这座美丽的城市散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质,“盛,有兴旺、繁茂、丰富、华美之意。”无锡,气候宜人,名人荟萃,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宣传语更加赋予无锡在经济、文化、自然等资源的“旺盛”,随着城市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无锡将逐渐打造成为“江南”区域的新代言,正在通过新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构建打造中朝着江苏高水平“强富美高”的新发展目标上不断迈进。

一、文脉背景

江南大学庄若江专家指出,无锡是江南的核心区,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江南文脉论坛落户无锡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无锡有着3000多年文字记载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随着“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旅游宣传语的出台,无锡文旅融合产业将在文化内涵上深入挖掘,让这座历史名城在新时代彰显出现代化的城市魅力。无锡的文脉绵亘不断,历史悠久,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无锡段)、南长街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锡惠公园彰显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鸿山遗址、梅里古镇、阖闾城遗址、荡口古镇让无锡吴地文化的色彩更加殷实与浓郁;钱钟书故居、阿炳故居、东林书院、二胡产业园基地让无锡成为历史名人文化荟萃宝地;丝业博物馆、窑址博物馆、梅园、荣氏老街见证了无锡工商文化之旅的历史辉煌;吴歌、锡剧、二胡、惠山泥人、江南丝竹、泰伯庙会等一批非遗民间艺术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座城市的“江南”文脉更加富有诗意,更加具有文化的标识,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只有把特色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让“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城市品牌散发出夺目的光芒。本论文笔者在城市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下探究无锡文旅演艺产品的打造,并基于无锡集自然风光、古典园林、历史人文和现代旅游景观等资源优势条件下,积极构建城市旅游演艺产品的种类和创意项目的提炼,助推无锡城市旅游演艺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二、旅游演艺产品现状分析

无锡曾先后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众多城市旅游文化品牌荣誉,无锡市政府在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即着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城市文创旅游与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在信息技术的科技推动与市场主导的产业驱动下,城市旅游演艺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艺术形态。根据媒体资料显示,2019年,无锡曾跻身“全国十大旅游演艺客源地”排行榜,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旅游演艺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应运而生的新兴旅游文化业态,是旅游目的地为吸引游客、以多种多样的演出形式,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譬如无锡三国水浒城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比较成熟,以围绕“三国水浒文化”策划景区演艺产品《三英战吕布》以超高的人气成为外地游客来锡必赏的演艺项目之一。《都杀西门庆》则是水浒城策划“水浒”剧情经典片段进行全景式的实景演出,运用现场影视拍摄等特技、烟火等手段吸引了大批游客,提升了水浒城在旅游演艺市场中持续的竞争力。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禅行》是灵山集团历时5年、由G20文艺晚会总制片人及核心团队打造的将“观赏、互动、体验、巡演”融合一体的演艺产品,让游客体验到禅游的生活方式和回归传统、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为城市“夜经济”旅游业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无锡“灵山大佛”的演艺项目(大型音乐史诗情景演出)《吉祥颂》久负盛名,成为无锡著名景点“灵山梵宫”乃至长三角等外地游客的必游、必赏的打卡演艺产品,现场直击人心切身感受体验到佛教文化的精深,完美的声、光、电三种形式综合演绎释迦牟尼成为智者、觉者即成佛之路的故事;2019年随着无锡重点文旅项目“融创文旅城”的开业,“太湖秀剧场”入选全球“十大现代景观”建筑以极其富有现代城市感、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形象成为城市新地标,剧场也迎来了全球首秀歌舞演艺《太湖秀》。此外,融创主题乐园各种演艺“太湖龙影”等大型演艺相继推出;无锡蠡园在“范蠡文化节、西施选美”等活动中有序开展,全面改造“西施庄”景点升级的演艺项目《烟雨江南·西施情》让蠡园的“西施庄”再次成为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的新目的地。

综述以上无锡城市旅游演艺的现状,笔者认为目前城市“景区演艺、剧场演艺、主题乐园演艺”的业态模式基本形成,但整体形势下旅游演艺产业目前来看还是处于发展中阶段,城市演艺产品的品牌化趋势还没有真正形成,与杭州《宋城千古情》等国内一流演艺项目还有更多需要借鉴和完善的地方。作为无锡重磅文化产业项目“融创文旅城”的落户为城市文旅融合带来了后续的潜力,但其中剧场演艺《太湖秀》还需要在后期产品研发、文化创意方面进行打磨,加强传播和营销思路才能成为长三角游客观演的“打卡”项目之一。《烟雨江南·西施情》演艺产品为“蠡园”景区带来新的旅游消费体验,但根据平时调研观演效果来看,演艺的质量、编排水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提升,如演员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节目编排及表演特色“亮点”还需要进行后期整合与打磨,在演出的常态化方面如何让游客保持观演的“新鲜感”等方面需要进行新的策划,以便更好的维持景区的口碑和知名度。

三、旅游演艺产品创新发展研究

(一)品牌内涵分析

“文化品牌,是指那些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且有独特标记的产品。对于一般产品而言,文化品牌是指具有明显的文化附加值,能给消费者提供除物质享用之外的另一种有关精神享用的产品。”“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是无锡市最新城市旅游宣传的形象定位,独具特色的“太湖”外在标识和吴文化发源地的丰富人文资源让这座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性,让江南文化与旅游的情感体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展现着无锡独有的江南个性、特色和文化。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旅游演艺依托于城市鲜明特色的文化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品牌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引领城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演艺产业的重要载体。无锡人文荟萃造就了民歌、戏曲、江南丝竹、道教音乐等一批人文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常丰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应该进入市场,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将他们转换为文化产品,为城市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实现“江南”文化的经济化与产业化。旅游演艺正是通过让这些“文化资源”转为“产业资本”,“文化作品”变“演艺产品”,“表演剧目”变“演艺项目”,通过资源整合、科学创意和精心创作,打造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演艺品牌项目,从而实现地方文化发展的产业化。

(二)演艺产品空间布局的地方性建构

无锡旅游演艺在吴文化、非遗文化等各种资源基础上不断结合完善地理空间(清明桥历史街区)、主题乐园(融创乐园)、灵山小镇等场地升级改造上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载体逐渐展现出江南城市的核心文化特色。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其一是清明桥历史街区“实景演艺”的打造。2020年“今夜梁宵”无锡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南长街三段正式开街后相继推出“夜游、夜娱”等多项主题活动。如今无锡清明桥历史街区以超高的人气成为省内外游客“夜游”无锡感受“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首选目的地,在2020年暑假“今夜梁宵”南长街三段开街升级仪式上,42万人涌入清明桥古运河南长街,人气爆棚达到空前,当晚各类精彩的现场演艺更是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造成当晚清明桥景区临时限行的及时交通管制,为此在以此基础上打造清明桥历史街区固定“桥水实景”演艺将助推拉动城市夜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展现江南“运河绝版地”美轮美奂的品牌形象,可以在节假日、周末固定节点推出清明桥“河、桥、水实景演艺”拉动人气,升级打造城市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其二是主题乐园+旅游演艺的进一步升级完善。2019年无锡融创文旅城的开业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融创乐园、太湖秀剧场、融合茂综合体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融创集团打造的剧场演艺项目《太湖秀》在2019年12月虽然取得首演的成功,然而在后期项目创意的研发、市场推广、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方面如何做大、做强、成为即“叫好、叫卖”的演艺品牌还需要不断探究和思考。此外,融合主题乐园相继推出众多如“太湖龙影”等各种实景演艺更需要结合融创茂商业圈整体良好发展的态势下不断发展以赢得游客的青睐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力,形成市场效应。其三是文化遗址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应用。无锡阖闾城遗址为春秋晚期城池遗址,是珍贵的江南历史文化遗产。据悉,围绕阖闾城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吴文化相关的特色文旅小镇正在酝酿之中,笔者认为在市政府合理规划的方案中以吴国历史资源为背景进行整合提炼出有文化特色历史事件的实景艺术即打造表演的“具象化”展现阖闾历史遗址的文化活力将有利于放大阖闾遗址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效应。其四是“赏花经济”中的演艺产品开发。无锡“鼋头渚”国际樱花节近三年相关活动的主办大大提升了无锡“鼋头渚”旅游目的地的人气,在“夜樱”旅游品牌推出之际更是吸引大批游客来锡“夜赏樱花”,景区完全可以借助先进设备的“灯光科技”打造夜间赏樱的实景演艺,借助“船”等道具,展现“太湖绝佳处”夜间“山、水、人”融合一体的、古典文化、江南特色的实景梦幻表演,将鼋头渚“夜间赏樱”的人气与知名度推向新的高度;再如无锡早在2010 年就赢得“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为此城市花园景点的规划可以依托梅园、惠山古镇等景区分别在冬季“梅花”、春季“桃花”、“杜鹃花”、夏季“荷花”、秋季“菊花”、“百合花”四季盛开的节点打造景区、场馆、节庆的赏花演艺活动,比如“吟诗、作画、赏花、民俗、表演”一体的演艺体验活动,全面构建无锡这座城市四季繁花似锦的鼎“盛”,打造“四季有花开,季季有演艺”的旅游体验文化品牌活动。

(三)旅游演艺产品的策划

“企业和产品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一个旅游目的地之所以会对游客产生吸引力,除了资源本身的优势,品牌文化的建设与包装也是重要的因素。而品牌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文化建设。”旅游演艺产品要激活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使得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1、吴文化特色的打造

无锡旅游演艺产品的打造要立足吴文化的挖掘与整合,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主题和特色,要深度对无锡在“太湖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人文精神进行提炼。比如“吴越文化”、“二泉文化”、“古运河文化”、“吴歌文化”及“泰伯庙会、”“惠山庙会”等民俗非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意,寻找文化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围绕旅游演艺的创意和主题将这些碎片化、零散化的资源进行整合、策划成整体化、系统化的剧目,要从各种非物质民间文化中梳理本地域代表江南文化性格的差异化特征、积极创新和发展崭新的吴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提升产品创意的新颖性。

2、旅游演艺企业的创新能力

旅游演艺企业要在激烈的演艺市场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提升创新能力,尤其对项目在策划之前进行各种市场调研和分析决策。其一是创新能力包括项目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提升,体现在旅游演艺产品的研发策划中要抓住无锡在江南文脉中的文化底色,强化“江南盛地”文化优势的核心所在,重视提炼江南文化中个性化演艺产品的开发;其二是营销能力的提升,旅游演艺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积极变化营销策略与方法,充分利用广告效应和相关旅游宣传媒介比如江苏大运河旅游博览会等平台,让消费者对旅游演艺产品有更多的了解,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欲望,推动演艺品牌化发展;其三是演艺衍生品的开发能力,比如可以针对融创集团打造的《太湖秀》演艺开发相应衍生产品如“太湖秀纪念品”、“范蠡卡通读物”、“钥匙扣”、“西施丝巾”等,带动演艺产品的后续市场消费。

3、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无锡自有“太湖明珠”的美誉,旅游演艺产品要充分在各大景区、主题乐园及场馆、节庆活动方面进行提升与策划。根据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的城市演艺格局下,笔者认为惠山古镇景区演艺可以在“戏台”景点推出固定时间的民俗民间演艺,对闲置的“戏台”等场地资源进行再利用;梅园景区在节庆期间除了中秋国庆“梅园灯会”已经形成城市品牌化趋势下,在演艺方面可以结合灯会展演打造一台炫目的实景演艺,让静态化的科技美与动态化的表演美进行有机融合,强化游客在梅园夜晚现场观赏的体验感,打造梅园灯会演艺品牌;清明桥古运河南长街转型升级后,在绝佳的运河景点可以打造“桥、水、人”特色的实景表演,安排好周末或者节假日的常态化演出时间,再次提升清明桥古运河“夜经济”旅游消费的人气。

四、对“中国二胡之乡”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其一,进一步打造、推广“中国二胡之乡”的文化品牌。无锡梅村被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先后授予“中国二胡之乡”、“江苏省二胡工艺之乡”称号,无锡“梅村”现已经成为我国二胡产业的重要镇地,随着“二胡产业园”等系列设施的建设,“梅村二胡”在乐器制作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积极的企业品牌效应,当代二胡演奏家宋飞、邓建栋等名家先后在这里定制二胡乐器,这里有最出色的二胡传统工艺传承人,有几十家二胡企业形成产业格局,目前无锡梅村二胡产业制作已经与国内音乐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单位,“中国二胡之乡”的文化品牌形象已经成为无锡市的亮丽名片。其二,积极与本地高校建立合作项目,大力在高校推广建立二胡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可以在二胡演奏、学术、教育、产业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究,对二胡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高校建立“江南丝竹”乐团、二胡民乐团等,积极推广传播二胡艺术;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邀请梅村二胡制作大师到高校进行二胡传统工艺制作的培训与讲座,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和传统二胡工艺人才的培养,让二胡非物质文化走进高校进行传承。其三,以二胡为文化“DNA”,大力做好“二泉”文化品牌。比如无锡梅村“二胡文化园”可以定期主办全国二胡学术交流、展演比赛,积极拓展无锡城市的二胡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聘请国内文艺名家积极展开二胡音乐创作与表演活动,做出高端演艺演出品牌,在二胡艺术领域力争多出文艺精品等文化成果。

猜你喜欢

太湖演艺无锡
太湖茭白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吴子岳:让产品从无锡制造变成无锡设计
无锡一棉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喜茶无锡南长街灵感特色店
太湖边的橘子
赞东太湖
太湖“开渔”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