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2021-11-14张晨阳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课程

张晨阳,郭 茜

(1.陇东学院 音乐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2.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新需要、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新考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范式的新变革。在新文科建设的教育创新背景之下,艺术类学科需要乘势而为,坚持尊重规律,立足国情,在学科领域内不断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地建设一些新兴学科。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建设要抓住机遇,实现发展。艺术学科需要依照文科人才“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进行发展。龙宝新在《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一文中提出:“重点关注文科教育的四个环节:知道环节,即理解文科知识、道理与学问,开启文科学习的起点;体道环节,即体认书本知识道理,将之与个人经验体验相化合,形成身体化、个体化的人生道理;用道环节,即将体验到的知识道理付诸实践,发挥其升华灵魂、塑造人格、变革社会的功能;悟道环节,即在使用中领悟新知识、新道路,实现文科知识道理的创新与创生。”这四个环节正是艺术学科在未来需要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

1995 年,吕晓明的《谈声乐艺术指导与教学》是研究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的开篇之作,随后的20 多年,国内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逐年递增。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音乐学科内专业化的要求更加清晰明朗,声乐艺术指导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发展状态。近些年来,该方向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加,这些文献资料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无形的助推力量,本文将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梳理解读,希望有利于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建设。

一、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相关文献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以主题“声乐艺术指导课程”进行检索,截至2020 年7 月30 日,共得到19 条记录。其中硕士学位论文1 篇(笔者本人撰写),其余18 篇为学术论文。通过前期分析,主题为“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的学术论文共101 篇,学位论文32 篇,特色期刊9 篇。文献分别集中在四个研究方向:一是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类学术论文,共30 篇;二是课程实践及教学方法类学术论文,共35 篇;三是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性及作用类学术论文,共40 篇;四是声乐艺术指导理论本体研究类学术论文,共37 篇。这些文章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位论文则从一定程度上探究了声乐艺术指导的相关情况。

二、研究主题与类型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

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兼顾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两种属性,课程内容既有理论的升华部分,又结合理论而开展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活动。因此,这门课程的难度与综合度也是普通技能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主要内容基本与声乐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声乐课程的内容一致,与声乐课程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把授课重点集中在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上,围绕学生演唱中出现的咬字发音、音准、节奏、呼吸、风格把握、表演、与钢琴的合作等方面内容综合展开教学。贾姝君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究》中总结了声乐艺术指导课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作家作品介绍;二是歌词吐字发音训练;三是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四是听唱伴奏的训练。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

(二)声乐艺术指导的研究者

“声乐艺术指导”既是一种职业称谓,又是一门专业课程。它作为一种职业,面对的对象就是声乐人才,而它作为一种专业课程,面对的就是该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就是该职业的储备人才。目前,中国该领域内的专业人才数量很少,研究该领域的群体大概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专门从事声乐艺术指导工作的高校教师;二是从事钢琴伴奏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三是声乐教育工作者;四是声乐学习者。

(三)课程作用的研究

于妲妮在文章《“声乐艺术指导”对演唱者及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以意大利音乐学院为例》(2018)中,以一名声乐教师的立场写道:“声乐艺术指导就是我们学习声乐道路上最为重要的导师之一,是演唱者成功的天梯。”合作钢琴家张佳林从资深声乐艺术指导的角度在题为《钢琴伴奏、合作钢琴还是艺术指导?》的文章中写道:“在音乐学院中,钢琴艺术指导的工作有时像‘声乐助教’,协助声乐教授对学生的音乐风格把握、读谱准确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指导,也就是负责学生声音技巧之外的训练。”从两种职业视角论述声乐艺术指导对声乐教育对象的作用,更体现了这门课程对于声乐学习者的重要性。

(四)教学模式的研究

王丹丹的《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于萍丽的《论声乐教学中主课教师和艺术指导之间的配合》,这两篇文章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的教学模式进行论述,文中指出了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声乐课和声乐艺术指导两门课程在各自独立的要求下,首先完成独立授课,其次是和声乐主课共同授课,再融合起来授课。声乐主课老师和声乐艺术指导老师合作,对一名学生进行教学。两篇文章都认为两门课程是一种互相渗透、彼此辅助的关系。

(五)课程教材类的研究

该类研究几乎没有,因为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涉及内容较宽泛,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教授的内容综合化程度高。该课程的内容也受到声乐主课内容的影响,具有因人而异的授课特点。因此,编写教材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这门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授课时常常一半是理论知识的教授,一半是专业技能的引导和启发。目前,中国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教材可谓凤毛麟角。基于该课程教学内容不确定性的特点,国内学者依托中国声乐作品创编了几本教材,但一直没有大范围地进行传播。其中,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的贾姝君编著《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卷一)《中国声乐作品背后的故事(第一册)》。其中,《中国声乐作品背后的故事(第一册)》收录了34 首经典声乐作品,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爱你,塞北的雪》《红梅赞》等。每一首作品都由乐谱与文字的形式书写,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每一首中国声乐作品的词曲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经过、歌曲的艺术价值等内容。

在马金泉的《为了努力完善中国声乐艺术教育体系—访合作钢琴家、艺术指导韦福根教授》一文中,韦福根教授提及美国声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他们拥有非常专业且大规模的语音训练团队。美国的音乐院校中也有很多专门针对歌词语音训练而编写的教材,这些书大多都是由艺术指导教师编写的,主要针对声乐学习者的歌词发音进行指导纠正,它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语言正音。韦福根教授说:“就唱中国声乐作品而言,绝不是会说中国话就一定能唱好中国歌,而必须要接受歌唱的语言、语音训练才可以做好。”中国的高等音乐院校中开设了歌词正音课程,但是据笔者研究发现,专门针对歌唱语言的教材非常少。

三、课程开设情况分布

(一)专业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开设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阶段,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开设情况还不太均衡,专业音乐院校对这门课的定位也存在差异。张晨阳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中写道:“大部分院校都把声乐艺术指导归属在声乐歌剧系(声乐系),其中设有钢琴教研室,也有部分学校的钢琴艺术指导归属在钢琴系或指挥系。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十所专业音乐学府对声乐艺术指导的称谓都存在差异。”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艺术指导课程隶属于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教研室),钢琴系(声乐伴奏课程);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艺术指导课设置在声乐歌剧系(歌剧教研室,民族声乐教研室),钢琴系(钢琴伴奏教研室);上海音乐学院则下设在声乐歌剧系和指挥系(艺术辅导教研室),钢琴系(钢琴伴奏(声乐)课程)。

笔者通过前期研究发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声乐艺术指导人数基本和该校的声乐教师数目持平,比例相对均衡。天津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所院校的声乐艺术指导人数和声乐教师人数比例大约为1:2。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三所院校的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师人数比例大约为1:5。

(二)综合类艺术院校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开设

在综合类艺术院校中,该课程受到重视程度、师资配比等因素的限制,课程安排多为一对多教学。有一些综合类音乐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性,这些学校从国外聘请声乐艺术指导专家来学校授课指导。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聘请了意大利著名的声乐艺术指导马克·贝雷依,他曾担任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蕾妮、男高音歌唱家卢奇亚诺·帕瓦罗蒂的声乐艺术指导。马克接受李法桢采访时说:“我在对待有些问题上是很严肃的,就像我前面说的,有很多人拥有很漂亮的声音,但是他们缺乏准备的过程或不知道该怎么去准备。他们不知道怎么去体验角色,有的甚至在节奏、音准方面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在意大利,音乐学习者要用五六年的时间去准备这些基础,学到二十二岁后才开始游历。这是音乐的基础,是真的需要下苦功夫去做的,没有捷径。中国有很多好的声音,如果音乐基础能够再扎实一点,他们会唱得更好。现在我发现中国唱歌的人比意大利多得多,我甚至在想,未来中国歌唱家的数量可能会在世界上居于第一位。”马克先生讲的,正是目前大部分中国综合类音乐院校中声乐教学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综合类艺术类院校中往往有不同的名称,有的叫这门课为“歌曲艺术指导课程”,有的叫“艺术指导”课程,这些名称的不同一方面体现了开设院校对该课程的认知不清;另一方面则希望给予该课程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谓。无论出于什么缘由,此类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全国艺术类学生中占比很大,但是,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其专业素质还差一些。因此,授课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设计。

师资力量的薄弱是综合类艺术院校面临的一个客观事实,这导致授课不得不采取一对多的模式。就授课内容而言,因为要考虑学生良莠不齐的演唱水平,又要实现好的学习效果,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依靠一对多的课堂教学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旁观的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中认识到一些演唱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在自己今后的学习中规避这些问题。从课时安排来看,大部分综合类艺术院校将此课程安排在该专业学生选择主修方向之后。一方面,对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有助于他们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这种安排也缓和了声乐艺术指导人才紧缺所带来的供不应求的教学矛盾。基于对综合类艺术院校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观测与研究,笔者认为,编写统一的教材适用于该层次声乐教学的需要,这是当下非常有必要做的事情。

四、课程教材与教学的展望

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教授内容需要与声乐专业课程内容保持一致,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声乐课程内容也是因人而异的。虽然在不同阶段声乐学生的演唱作品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作品的研习贯穿了声乐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作品学习顺序分先后,但必学曲目是不变的。那么,就可以根据不变的声乐作品编写针对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的教材。这项工作对于中国的声乐教育是有意义的,这不仅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也为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导向功能。在编写内容上可以按照声乐作品的编写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入作品创作背景、演唱处理、歌词发音、演唱范例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根据每一个时期的特点梳理作品,研习者能更加清晰地感受时代背景对于演唱的重要性;也可以根据一个作曲家的创作时间,由远及近的学习其作品,通过演唱感受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对于创作的影响,更加深刻地体会声乐作品中细腻的思想情感。将声乐作品以文字的形式书写成教材,再配上声乐课程对声音的美化,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讲解与表演艺术实践,笔者相信声乐人才的质量会有所提升。

在专业音乐学院中,声乐专业除声乐专业主课,还设置了钢琴、台词、表演、形体、曲艺、豫剧、昆曲、京剧、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课程。而综合类艺术院校因为培养目标的缘故,就没有这么全面的课程设置,大多设置有舞台表演、语言正音、意大利语等相关课程,授课教师也大多是本院从事声乐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没有专门从事该课程研究的教师,但是综合类艺术院校中有很多与之相近的学科,可以从中挖掘师资力量,以此填补这部分的课程的教学空白,发挥综合类大学多学科融合与促进的优势。比如语言部分,有从事外语教学的专业老师,这部分师资对语言部分的教学就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虽然就学校培养目标而言,声乐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定位与就业倾向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追求完美的歌唱艺术。在中国,专业音乐院校与综合类艺术院校都是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摇篮,它们都是中国音乐教育新生力量的源头。我们需要学习世界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这有利于增强民族音乐自豪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声乐类人才。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