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影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

2021-11-14翟昱修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母语青春爱情

翟昱修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0)

一、文献回顾

国内校园少年青春主题影片起步最早的当属台湾,所以相对于大陆青春主题影片相关的研究,台湾是领先的。王欣的《新世纪以来台湾校园青春电影解析》为台湾新电影时期打开了大门,文中充分阐述了校园青春的特征,总结了青少年在青春时期的心态。张璐《当代台湾青春电影研究》进一步对青春期进行了细分,将其分为三个各具特点的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青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大陆校园青春电影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是伴随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这三部电影的上映,这也直接使得大众更加关注青春电影,关于其的研究也因此增多。蔡尔妮《校园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建构及认同困境》深度剖析了校园青春电影中各种青年的形象特征和处于世界观建立初期对于外界文化的认同困境,并且对化解困境提供了自己的一些独到思路。除此以外,王艳萍的《〈致我们终将永远逝去的青春〉的后现代叙事策略》充分阐述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非线性的文学叙事表达方式。李湘《电影〈左耳〉关于残酷青春的误读》以及王洁《从〈小时代〉看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路径》着重聚焦了每部青春类影片中青年人物的价值。

校园青春影片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在校高中生或者大学生,与其相关的父母、老师、亲人、朋友等通常是做配角来烘托主角的。虽然这些影片的主人公们大都是性格特征鲜明的青年,但是电影逃不出学业、爱情、友情和前途等主题。例如,大胆逐爱的郑微,奋发向上的居然,以及历尽挫折实现理想的林天娇。这些人物的心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心理随着剧情的需要,在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冲突中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并且构建出了以下四种典型的人物形象。

(一)抗争者

根据现实经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大都具有叛逆心理,所以也使叛逆、成长和蜕变成为了校园青春剧本中亘古不变的主题。青春期的青少年刚开始接触花花绿绿的世界,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他们希望能自主决策,体验美好的生活。但是这与他们所处的阶段具有冲突。他们所处的阶段需要他们接受统一、模式化的教育,需要他们静心学习考取大学。因此,在校园青春电影中,父母和教师成为了保守的代言人,成为了青少年反叛的对象。《我的姐姐》里的安然是典型的抵抗生活不公的形象。由于家庭的原因,安然在小小的年纪必须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在现实生活的摧残下,她的心智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更加独立,性格也比同龄人更加坚毅、强势。弟弟似乎成为了她美好前程的包袱,让她寸步难行。但是,面对如此局面,她没有向生活低头,而是成为了勇敢的抗争者,努力向自己的梦想靠近。

(二)身受重创的青年

电影中不会全是成功、幸福的人,往往也有失败、凄凉的人。选择对抗毫无情面的生活,就必须学会接受失败的结局。拥有失败结局的人是校园青春电影中的另一类青年。这类青年的感情基调充满了悲情元素。《狗十三》中的李玩,是一个另类乖张的女孩儿,她有自己的做事主见,多次向“父权”宣战,反对成人社会中的“潜规则”。但是,随着父亲不讲理的强势教育,她也只能向现实屈服,顺从成人世界中的无声规则。她以失去自己的本性为代价获得了成长。学会顺从规则,学会取悦他人,将自我本性埋藏是李玩的成人礼,何尝不是所有成年人的必修课呢?

(三)早熟的同龄人

这类人是“小大人”,他们拥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着冷静,与纯真、乐观的同龄人相差甚大。他们认定抗争的后果就是失败,遂选择妥协,妥协于现实,妥协于环境,并且找到了平衡。《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家庭出身不好的黎维娟,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努力是徒劳的,先天出身是没有办法用后天努力来改变的。所以,她寻求外物的帮助,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所有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梦,甚至不惜以青春和爱情作为代价。最后,她嫁给了一位多金的二婚中年男子,参加同学聚会还带着自己的两个继子。这,就是黎维娟向现实妥协的结果。

(四)拒绝成长的小孩

拒绝成长的典型人物代表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校花阮莞。在别人看来,她外貌出众,多才多艺,拥有美好前程。奈何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愿意拥抱变化,拒绝成长的自己是多么不堪。面对出轨,让她堕胎的初恋男友,阮莞都能选择原谅。在爱情面前,她失去了自我意识,突破自己的底线,完全失去了自我。更戏剧化的是,最后在自己的婚礼上跑去见前男友而命丧黄泉。她的青春以死亡完结,这就是她拒绝改变,不愿向前看的恶果。

二、叙事主题分析

电影叙事中的主题可以是独立并且存在的一个完整电影故事,他也同样可以与其他电影故事主题结合在一起,演绎出新的母语故事;因为母语承载不了传统叙事中的母语主题,母语总会容易引起叙事创作者多元化的联想,所以每当叙事母语主题与新兴的事物主题发生强烈碰撞时,新的母语主题由此自然产生。新世纪以来大陆流行的青春校园叙事系统主题繁多,它们既错综复杂又较稳定地穿梭于一套完整的深层叙事模式之中。最为常见的大陆青春校园叙事系统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一)成长主题

人类的成长难免伴随着创伤,经历了艰难困苦才会迎来光明和彩虹,才会得到自我的认同。成长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且深远的。所以,成长这一主题是校园青春电影的常客。成长这类作品表述了学生阶段的人们内心的迷茫与不知所措以及体验过教训后获得的人生经验。青春期的成长过程是两面的。一面是生理上的成熟过程,另一面是心理上的成熟过程。自己的身份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是社会关系层面的认知,减少对家庭与亲戚的依赖关系是心理关系层面的认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成长方向也是迥异的,这就使得校园青春电影刻画出一个个特征鲜明的角色。

(二)励志主题

近些年大陆出现了许多以青春励志为主题的叙事电影。剧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多种磨难与挫折、迷茫与无措后,听到了自己内心最需要、最渴望的东西,然后为其努力,勇敢追求人生理想。著名导演江海洋的《高考1977》就是以励志为主题的青春电影,描绘了高中时期为了美好前程而积极奋斗的各种青年学生,在社会上唤起了大众的强烈共鸣。

(三)友情主题

以友情为主题的青春校园电影也是近些年活跃于银幕的主题之一,通常是描述一段友情的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的电影情节是双方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相遇,通过一些事情双方产生了冲突然后在双方的勇敢面对下进行磨合克服了冲突,情节也由此推向了高潮,双方从相遇到了相知的阶段,感情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最典型的作品就是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

(四)亲情主题

现实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非常规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恰巧还会在青春期内上演。比如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遭遇亲人去世、经济破产、情感变故等等。亲情为主题的校园电影往往是青春期的主人公与亲人产生了一定的激烈冲突,在经历了一定的成长后,主人公与亲人之间相互理解、原谅,双方之间的冲突也渐渐淡化,最后消除了矛盾重归于好,这也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五)爱情主题

爱情是校园青春影片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青春期正是少年们爱意懵懂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爱情小心翼翼而又纯真善良。爱情是人生中各个阶段都会有的体验,从初恋、到再次相恋、到终成眷属,每一个阶段都是最美好的人生经验。俗话说爱情可遇不可求,爱情的稀缺与珍贵也使得导演对其爱不释手。爱情电影主题灵感来源真实生活,通过真实镜头运用语言取其精华、传播真实时代文明、还原真实生活于社会大众。不过,笔者认为青春校园电影中的爱情应该是美好的,纯真的,不需要太多夸张的情节,只要描述细腻就能展现出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三、结语

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让人产生愉悦的体验;它还是一种媒介,传递着属于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利用电影这一特别的方式,观众真实体验到了现实世界的情况,体验到了不同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和青年都是工业化社会和现代文明的产物。本文认为,“青年”不仅仅是用来观察中国电影的一个视角,也不是单纯在银幕上进行展示的电影形象,它更应该是人们用来对电影进行批判的载体。青春电影这一选题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它的内涵应该随着社会的演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进步。所以,并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角度用来解读电影中青年的形象与思维,而是更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时期、文化情景、电影发展现状、青年的特征来进行或整体或局部的分析。因而,“发现青年”就不仅仅是目的和结果,而是一种开放的方法和亟待填补的批评空间。

猜你喜欢

母语青春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母语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母语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解读爱情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