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荒诞喜剧电影对荒诞派戏剧的继承和发展

2021-11-14潘桢玮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荒诞派喜剧电影外星人

潘桢玮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一、荒诞主义艺术流派和荒诞派戏剧

荒诞主义艺术流派诞生在西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传统观念被颠覆,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了冲击。人们对于人类世界的意义产生了质疑。人们开始进行深度反思,开始探讨这个时代和社会、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生存问题,于是便产生了存在主义哲学。无数存在主义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小说和剧本中,都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荒诞性。它们集中反映了西方世界的悲观情绪,是西方荒诞派艺术产生的哲学土壤,因此出现了荒诞派。

荒诞派戏剧正是荒诞主义主要的表现形式,它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法国,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到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在七十年代初才走向衰落,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荒诞派戏剧代表剧作家主要为贝克特、尤内斯库、阿达莫夫、热内、品特等。“荒诞戏剧”这一名词,也通常认为来源于1962 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的《荒诞派戏剧》。在这部著作中,他用“荒诞戏剧”概括以上几位剧作家的作品。

荒诞派戏剧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它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但荒诞派剧作家又拒绝像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且理智的戏剧模式来讲述作品、反映荒诞生活和表达他们的观点,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了荒诞这个存在,直接让观者感受到世界的荒诞和人类生存的荒诞。于是荒诞戏剧在舞台上经常呈现让传统戏剧家难以接受的场景,它们不存在核心的故事情节,没有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局,而且人物形象也是荒诞不经的,不完整,更不丰满。荒诞派戏剧可以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倾诉焦虑情绪的地方,让这一时期的思想得以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荒诞喜剧电影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死之最终被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便构成荒诞喜剧,或曰怪诞喜剧。”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对荒诞喜剧的描述。法国著名的荒诞派戏剧家尤涅斯库也曾说过:“喜剧作为荒诞的直觉在我看来比悲剧更令人绝望”。可见喜剧与荒诞的渊源一直存在。

“荒诞喜剧”这个概念源自荒诞戏剧,现在引申至电影中。荒诞喜剧电影和荒诞戏剧,只是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擅长在无意义中创造意义,将一些不协调性和矛盾性发挥到极致。荒诞戏剧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通过学者刘藩对荒诞喜剧电影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荒诞喜剧电影和荒诞戏剧的关注点都在“荒诞”这个词之上,荒诞喜剧电影也同样戏仿了荒诞戏剧的特点,不管是从它的主题、人物、情节、还是语言的运用,都可以在荒诞戏剧中发现源头。

中国喜剧电影经过多年发展,对荒诞主义元素的运用已有一定实践基础。其中包含两类,或者将现实荒诞化,或者将荒诞现实化。荒诞与现实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现实之中存在荒诞,但不全是荒诞。而将荒诞主义元素运用到喜剧作品中时,它与现实结合起来会存在不同的情况。但不管是以现实表现荒诞,还是以荒诞故事来展现现实,它们都呈现出人们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态度,体现了人们普遍的矛盾心态。荒诞喜剧电影作为荒诞戏剧的一种延伸,它与戏剧相比较,在主题、情节、人物设置方面都更加丰满细致。

荒诞喜剧电影不是为笑而笑的喜剧片,而是一种严肃哲学的,可以反映深刻内涵的,发人深省的喜剧片。它往往和荒诞戏剧一样,在喜剧的背后充斥着一种悲剧的因果,制造现实和荒诞的冲突,将真实现实进行表现。剧中境遇的设计常常看似荒诞,实则是对社会矛盾的展现和批判,放大了观者对自身所处社会的认知,让人们先因表面的笑料而开心,但笑过之后又能思考其中蕴含的意义。

三、中国荒诞喜剧电影对荒诞戏剧的继承和发展

结合荒诞戏剧的三点特点,本文从主题设置、人物设置和情节设置方面讨论中国荒诞喜剧电影中的荒诞元素。

(一)主题设置——喜剧暗喻悲剧

中国荒诞喜剧电影继承了荒诞戏剧,用别具一格的方式展现主题。主题展现方式可以是扭曲变形的,也可以是戏谑幽默的,主题本身也是利用这些喜剧方式所表现的悲剧的内核。事实上,人类存在本身的矛盾性便是荒诞的意义,不管是西方现代主义还是东方文明,荒诞元素都能和谐共存。我国荒诞喜剧电影在主题上继承了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精华,并进行了兼顾现实维度的改良。它没有荒诞派戏剧那么极端,而考虑着社会的具体现状,纠正了荒诞派戏剧中主题通常脱离现实的问题。

如《疯狂的外星人》用喜剧形式对当下中国山寨文化与传统民族性进行暗喻和讽刺。不管是主人公居住的周围满是世界各国著名建筑的假冒仿制产品的耍猴表演园,还是中国人战胜外星人的桥段,又或者是主角将外星人当猴训练的时候,表面上看是欢乐喜剧,但实质是对山寨文化的有力批判,山寨文化本身便带有一定程度的荒诞性。表面上看,主角正义的呐喊诛杀侵犯地球者,但从中能发现对我国社会的民族主义,自居高级社会的心理和文化优越感的微妙讽刺。表面上看,主角将外星人当猴耍,内里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中永远强大的外星人的套路的讽刺。

《驴得水》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然而上级的视察使得谎言一点点暴露,表面上是对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的欢乐展现,实际上在人们用一个个谎言圆上一个谎言的时候,就开始不断暴露出真实的人性。人们以利益为目标,信仰和道德底线开始浮动直到缺失,进而演变成一场闹剧,让人们得以对闹剧背后如吃空饷和“睡服”这样的原则性问题和道德问题进行思考。该片作为戏剧的翻拍,将戏剧中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深刻的戏谑完整保留,用夸张的表演折射真实世界的荒诞,人性中的黑暗面,特别是面对权力和金钱时,最后那声枪响,更是充满悲剧性的讽刺。

《西虹市首富》中将一个时代的风貌与意识形态进行夸张艺术加工,让观众重新审视人性、金钱与价值观以及社会现代性症候,看似搞笑,其实现象背后是一种讽刺。主角在拥有大量钱财后为了完成一个月花光十亿的挑战,做了无数荒诞的事情,例如一些烂投资,原本在现实里是不可能赚钱的,在电影里却无比成功。现实中人们对天降横财抱有幻想,又对金钱进行抨击,在真正拥有金钱后又该如何抉择。另外,片中主角在算自己未来孩子所需要的钱的时候,竟然算出了一个天文数字,这也反映了现实的二孩政策。这种基于现实的不真实表达,让喜剧拥有了悲剧色彩,产生荒诞感。而“荒诞感”正是荒诞派戏剧最为显著的美学特质。

《一出好戏》中一群人团建出游莫名其妙就遇到海难,流落荒岛,开始荒岛生存。电影中荒诞的生存情境消解了原有的权力秩序,任何人都有机会释放欲望,获得权力。荒诞喜剧的表皮下,因为生存问题开始上演一系列人性问题。比如,有知识的人可以站在高处谋取自己需求的利益,知识在缺乏法律伦理的荒岛上成为人类欲望的工具。这些都能让观众开始反思人类在荒诞困境中的异化和人性的贪婪扭曲。

在电影《大赢家》中,这是一次银行抢劫案的演习,每个人都将这次演习当成一场戏,扮演劫匪的主角却十分认真。主角虽然是个小小的银行职员,但他却代表着生活中的某一类认真且执拗的人群,在抱着敷衍了事态度的人群中他显得格格不入。荒诞的片段折射现实中的真实现象,导演在喜剧的表皮下暗喻着“认真这件事没有错”的主题,暗喻着在当今人情社会中,这类人往往有着与主角一样的遭遇,被同事排挤,被领导奚落,被家人冷落。那么我们是否要学会灵活变通,认真的态度是否需要改变,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这是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二)人物设置——不再完全符号化

中国荒诞喜剧电影对荒诞派戏剧的人物塑造有一定的继承也有一定的发展。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人物都有着类似的气质,都是具有类型化特征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荒诞戏剧的人物通常是扁平化的人物,人物形象相对模糊,观众无法看出人物的内心、精神和行动。而在荒诞喜剧电影中,荒诞性仍然存在,但人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征。这并不意味着人物有了普遍意义,而是开始变得不再完全符号化,变成介于符号化和个性化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

比如,《西虹市首富》中配角柳建南的形象,在夏竹的描述中,我们以为柳建南是一位不屑于金钱的有志人士,形象无比高大,然而他却为了主角的二十万而低了头。《驴得水》中精打细算、唯利是图的裴魁山,行动上畏首畏尾的周铁男。《无名之辈》中号称杀人如麻的匪徒会为马嘉旗吹干湿衣服和头发。这一个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特征,变得不再完全符号化,电影在表现现实的残酷的同时,既保持了荒诞戏剧中对小人物的关注,又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三)情节设置——反逻辑性

荒诞戏剧的情节设置总有一些荒诞的背景设置。例如在《犀牛》中的荒诞设定就是人类会莫名其妙变成犀牛。并且在荒诞派戏剧里逻辑是不存在的。例如《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总是持续着没有意义的对话,没有逻辑思维,也没有矛盾冲突。

中国荒诞喜剧电影很好地继承了荒诞戏剧的类似成分,用一些别具特色的手段展现社会成员精神状态和时代风貌,但它改良了荒诞戏剧那种全方位的荒诞,改良了在道具、对话和思维上的混乱,改良了荒诞派戏剧的悖论情节和非理性思维情节,只保留部分不合逻辑的地方和某些摒弃逻辑的剧情构造,也就是情节的“荒诞”性。我们能够看出,其和荒诞派戏剧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疯狂的外星人》中的设定便是外星人来地球建交却被当成猴子耍,一下从顶端跌到底端地位,还有用酒灌醉外星人,把外星人泡酒这样的情节设置,天马行空,疯狂又荒诞。还有《西虹市首富》中那些没有逻辑的情节,其实是对现实的夸张表现。电影一开始的逻辑就很荒诞,主角买了很多垃圾股票,还选择没有意义的投资项目,然而这两件事反而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金钱,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荒诞喜剧电影中的人通常处于荒诞的情境之中,虽然存在荒诞可笑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却不无道理。

四、总结

荒诞意识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是必然经历的一个衔接和过渡阶段,所以荒诞主义的作品会自然地出现在市场。我国的喜剧电影作品吸取荒诞主义的精髓,继承并创新。喜剧电影对荒诞主义的运用也真实地反映了如今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也许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喜剧电影中的荒诞元素还是流于表面。因此,创作者还需要着眼于社会荒诞的本质,创作更好的影视作品。

猜你喜欢

荒诞派喜剧电影外星人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
崩溃的剧场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动作喜剧电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