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表演教学中“观察生活训练法”的构成及意义

2021-11-14郑泽亚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单人生活

郑泽亚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一、训练阶段

(一)观察人物(单人练习)

单人的观察人物练习,要深入生活,运用感觉系统感知客观存在,观察周边熟悉的人,有职业特征的人,与自身年龄差距较大的人或习惯性动作鲜明有特点的人,总之,要观察外部特征较为突出的人,进行简单描摹,在舞台上勾勒出一幅简单的人物素描。

在单人练习阶段,要着重观察人物的外在形态,运用观察生活训练法中所提出的“观其貌、察其形、听其言”的方法,对人物的外貌、衣着打扮、神态情绪、体态、形体行动、语言方式进行充分观察。

具体的要求如以下三点:

1.“观其貌”——看这个人的五官面相、发型、头发颜色、肤色;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样的物品;表情变化、眼神变化、精神状态等。这些是人物的相貌及外部形态。

2.“察其形”——观察这个人的高矮胖瘦、行走坐卧的方式、习惯性动作、身体运动的节奏及幅度;在做什么事情,做事情的过程是怎样的,怎么待人接物等。这些是人物的身体形态以及外在形体行动。

3.“听其言”——听这个人物的言语方式,包括人物的音色、音调、说话的速度与节奏、口音方言;和谁在说话,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内容等。这些是人物的语言特征。

当然,对于表演来说,光了解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还要了解这个人的职业、职业特征、习惯动作等,这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有关;这个人如何运用随身所带的各种小道具,如帽子、首饰、烟斗等,这与人物的生活习惯有关;这个人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处理事件的独特行为方式等,这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只有全方位观察、分析,才能有效、科学、系统地了解人物外部特征,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比如,对“卖狗皮膏药的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笔者通过观察与交流得知:老汉是山西人,57 岁,操着一口流利的家乡风味普通话。这是他在北京某农贸市场的第3 个年头。他皮肤黝黑,眉毛和胡子有些泛白,但神采奕奕。他身穿破旧的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泛黄的毛巾,手上拿着几片狗皮膏药,浑身上下散发着中药的味道……

仔细观察人物外部特征后,我们可以具体而生动地描摹人物,完成单人形象塑造练习。

(二)观察人物(双人练习)

当完成单人练习后,表演者会发现,只有简单的形象,总显得苍白单调、无色无味。所以,当进入双人练习时,表演者要着重观察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相关行动,正所谓“究其心、体其情、明其理”。也就是说,观察人物要探究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他的想法是什么、理想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追求是什么;体会人物的情感情绪,弄清楚他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喜欢什么人;明白人物的内在行为逻辑,分析他的行为方式和手段,从中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理由是什么。

双人练习是在单人表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双人练习里一定要说清楚在什么样的规定情境中做什么事情,双方中间产生了什么矛盾,冲突通过什么办法解决,要通过积极的动作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观察生活小品训练

通过单人练习和双人练习,积累了大量素材后,我们将依据观察到的特定环境,提炼和丰富规定情境,以形成典型的情境;依据所观察的人物的行为,推敲、练习,以组织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舞台行动;在表演中进行真实、有机交流;通过观察生活、深入生活,由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筛选和提炼,组成观察生活的小品。

一些学生常常会因为缺乏创作经验,导致所塑造的角色不够丰富饱满。缺乏自信,质疑自身能力,严重影响他们创作,阻碍他们表演。由于自身懒惰,不认真观察生活,一些学生随意编造故事滥竽充数。这都不利于学生表演创作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观察生活小品训练阶段,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表演观念,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生活与人物的方法,并通过观察生活小品的形式予以展现,使其明白生活对于表演艺术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把控能力,提升自身素养。

二、训练法的逻辑递进

(一)从外到内——从外在形象到精神世界

表演,是表演人的艺术,不能只流于表面、表象,仅掌握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技巧是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外部观察进一步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搞清楚了人物内部的逻辑才能体会他的情感,判定他是什么性格的人,才能有依据地模仿他的行为。比如,话剧作品《关汉卿》中的角色都属于历史人物,要想更好地塑造角色,演员不仅需要在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贴合观众的认知,还需要在动作和内心方面不断进行探究。关汉卿是历史上伟大的戏曲作家,简单的外在形象塑造是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的,此时此刻,更加吸引观众的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演员要让观众沉浸在话剧表演中。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演员对于角色的分析和深入研究。只有对人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才能正确呈现出一个被生活打磨过的人物形象,塑造一个有血有温度的角色。

(二)从内到外——从深刻体验到鲜明体现

作为演员,需要明确“体现器官和体现技术在我们这门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演员看不见的创作生活成为看得见的。”在舞台上表演时,演员不能单纯在乎自己的“内心体验”,觉得有多么生气、感动、喜悦,这些内化的情感表达,观众是看不到的。演员必须坚持“从深刻体验到鲜明体现”的过程,由内而外,准确传达内在“人的精神生活”。

正所谓“相由心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虽然是极其复杂而隐蔽的,但总会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来,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行动中。观察生活训练法在此阶段能给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其从生活中寻求真实的情感,体验角色内心,再通过表演鲜明、准确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三)“观察-积累-推敲-提炼-练习-呈现”的循环链条

“由内到外,发现外部体现及表达方式;由外到内,挖掘内在依据及行为动因”,这一训练的逻辑链条内外循环相生、互相依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从生活到形象,从演员到角色,我们要经历“观察-积累-推敲-提炼-练习-呈现”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具体表现为:

1.“观察”——观察人的外部形态,即人物的面部、体态、衣着打扮、手头习惯性道具、语言方式、神态情绪、举止动作等。

2.“积累”——分为“细观”及“泛观”。“细观”是观察人物笔记、影像记录。“泛观”是大脑照相式捕捉。演员要养成“观察人物”的职业习惯,在生活中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捕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下意识地存储在大脑记忆的仓库里。

3.“推敲”——分析人物的过程。这是分析人物的方法。

4.“提炼”——发现共性,提炼个性。发现同类的共性,挖掘不同人物的个性。

5.“练习”——把理性认识转换为自己身体和内心的真实体验,依靠排练、练习把人物“烙印”在自己身体上。

6.“呈现”——真实呈现生活与艺术。

至此,从观察到呈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不断的逻辑链条,演员以此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训练法的思维

经过阶段式训练,学生能通过观察生活进行学习,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培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艺术创作能力,从而发现人物身上值得观察、塑造的艺术美的价值。这能够建立“‘人物形象思维’的职业习惯,掌握人物形象塑造基本方法,在创作方法上打下‘生活的烙印’和‘人物的烙印’”,为今后的表演创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重要原则“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生活中的人物与人物所处的典型生活环境和典型情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也要本着这一原则,让人物具有“真实、生活、独特”的个性,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

四、结语

总之,观察生活训练法能够让演员深入生活,用心观察、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人物素材,这将成为激发演员创作想象力和激情的重要材料和依据;能够增加演员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知识,使其拓展想象力,并将积累的生活感受与创作想象力的特点结合起来;能够让演员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加深对“人”的了解,使其表演不至于简单化、概念化;能够让演员养成观察、体验生活的职业习惯,发掘生活中蕴含的美,培养形象塑造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观察生活训练法的构成与意义,让这一科学的、有效的基本方法成为演员终身受用的训练法。

猜你喜欢

单人生活
与外隔绝
第三十八周:每个人的舱位都是单人舱
生活感悟
郭川: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第一人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单人电动采茶机春茶采摘效果研究
流畅化和单人完结cell模式在生产线设计中的运用
超轻型单人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