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曲表演体现的美学思想

2021-11-14李晓娟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表演者戏曲美学

李晓娟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2)

戏曲表演是一种具有全面性的艺术表达方式,戏曲表演将纷繁的故事内容通过肢体动作、唱念台词、装置道具等融合于舞台表演之中,用固定与夸张的意象化表达传递思想和内容,使观众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但大多是依靠戏曲演员的表演,依靠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语言等将故事人物和内容呈现于观众面前。中国的戏曲表演内容丰富,种类众多,表现了多种类型的美学思想。

一、戏曲表演的美学思想的特征

(一)戏曲表演的综合性特征

戏曲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其综合性在于既是横跨时间与空间的表现形式,又是将各种艺术元素紧密融合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对于一般的艺术形态而言,可以将其根据时间性与空间性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种类。依存于时间表现出艺术感的艺术种类包括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形式,而依存于空间表现出艺术感的艺术种类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形式。戏曲虽然主要是依靠时间而表达艺术性的表演形态,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空间艺术特征,能够依托固定的表演装扮等进行空间艺术表达。戏曲表演具有将各种艺术重新组合并融为一体的特征。戏曲表演包括了文学、绘画、装饰、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是戏曲表演不是简单地将多种艺术形式聚合在一种表演形式之中,而是有机结合,虽然观众能在欣赏戏曲表演时分辨出多种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归结到一种艺术表演形态而言,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融为一体,呈现出戏曲表演的一体化特征。在组成戏曲表演的多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上,各种艺术形式既保持了自身的艺术特性,也能够和谐统一,共同保证戏曲表演的完整性,所有的表现手法都完整地融合到一起,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二)戏曲表演的写意性特征

与西方的戏剧类型相比较,中国的戏曲表演呈现出强烈的写意性。写意性是中国戏曲表演的突出特征。中国的戏曲表演的写意性表现在戏曲表演的内容和戏曲表演的形式两个方面。在戏曲表演的内容方面,我国古代的戏曲表演工作者在进行戏曲创作时,不追求戏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贴合,而是专注于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逻辑思考,整个内容创造过程都紧密围绕着创作思想。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戏曲时,关注的也是戏曲传达出来的情感,而不是戏曲表演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在戏曲表演的形式方面,中国的古典戏曲会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一种超脱于社会现实的意象,以意象抒发情感,超脱自我,超脱社会现实的限制。中国的戏曲会采用简单的形式代表复杂的戏剧意义,例如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利用一根马鞭进行骑马表演,而不是真正牵一匹马来进行表演。观众也不追求表演的真实性,相反,观众很乐意接受这种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的写意性,可以使演员表达更多的内容,使演员脱离空间、时间等的限制,表现出远超于现实舞台环境的丰富艺术生活。

(三)戏曲表演的地域性特征

我国是地域辽阔的多地形国家,高山、平原、盆地等地形全部都具备。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社会人情。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一些地区的戏曲表演形式与另一些地区差别明显,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独特生活环境会赋予特定群体独特的生活感悟,改变群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当一个地区出现某种戏曲表演形式时,当地独特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方式会为其提供独特的唱腔等地域性表演特点。我国拥有多种戏曲表演类型,多种形态的戏曲表演共同组成了中国的戏曲文化景观,体现了中国戏曲表演的地域性特征。

二、戏曲表演的美学思想的表现

(一)虚实结合的美学思想

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又深刻。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戏曲表演。在老庄哲学中,充满“无即是有”等哲学表达,这些哲学表达影响了传统戏曲的审美观念。在戏曲表演中,同样充满着空即是有、空虚就是圆满的表演倾向。在戏曲表演中,表演者会利用简便的工具指向性地代替复杂的现实事物,而不是将现实事物重现于戏曲表演舞台,戏曲表演呈现出一种虚实结合的表演思想。与西方戏剧关注现实相比,中国戏曲强调现实与想象的结合,强调虚与实的融合。戏曲表演将现实生活中的元素都特性化于特定的舞台表演形式中,现实生活成为舞台表演的背景元素,在背景元素的衬托下,舞台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动作等成为主要的表演内容,戏曲表演实现了舞台艺术与生活现实的融合,使舞台表演既没有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又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琐碎,实现了表演目的的升华以及审美意趣的表达。就实例而言,在戏曲表演中,演员只要轻轻搭肩就可以表达亲密关系,观众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领悟到复杂的内容,而不用演员真的拥抱、接吻等。在戏曲表演中,如果演员为了突出真实性而真的拥抱、接吻,反而会显得和表演舞台格格不入,影响表演的效果。在戏曲表演中,几个简单的龙套演员就可以代表几十万大军,表现战争的规模宏大。在戏曲表演中,几个简单的转圈就可以表现赶路的过程,表现千万里的路上距离。在戏曲表演中,表演者可以拿一面简单的镜子,表现水中的环境,表演者还可以利用舞蹈形式表现多种特定化的生活情境,例如跳江、遇到歹人等。总之,中国的戏曲表演吸收了虚实结合的哲学思想,呈现出艺术表达思想的虚实结合性。在戏曲表演舞台上,表演者将复杂的动作简化为固定的表演程式,在虚实结合的舞台环境里表现丰富的戏曲内容。

(二)情感中和的美学思想

所谓中和,指的就是中庸的思想,即不偏不倚,恰恰符合法度。我国戏曲表演中体现了中和的美学思想。戏曲表演体现中和的美学思想,就是要在戏曲表演中坚持悲伤不过度,欢乐也不过度。我国古代先贤孔子就提出了他认为的美的最高形式,那就是中和之美。这种美使得人能在平静中感受到美,能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不忘乎所以,依然记得维护秩序和伦理,因此,这种美是最高等级的美。在这种审美思想的影响之下,中国的戏曲表演讲究表演形式的适度,演员在表演中不能过度爆发,不能在表演中无节制地抒发情感、发泄情绪。戏曲演员无论在舞台上是哀伤、快乐,还是愤怒,都要做到情感表达不过分,做到情感表达有节制,无论是何种情感内容,都要实现表演方式和周围环境的和谐,避免过度渲染。在中和之美的思想下,有节制的情感表达是最为高级和适宜的,这种情感表达也最有审美意义,体现一种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宁静、和谐之美。在戏曲表达的中和美之中,音乐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可以代替有节制的表演抒发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并增强戏曲的张力,渲染情感,使表演行为和情感表达和谐一致。就实例而言,在戏曲《望江亭》中,张君秋有一句“观此人容貌像似曾相见”的唱词,主人公在唱“观”字之后,会延长节奏再唱“此人”,此音乐节奏的变化表现了主人公对少年十分好奇却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心理状态,借助音乐,戏曲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内容,不需要过度的表演,体现了中和的美学思想。又比如在“奴本当允婚事穿红举案”这句唱词中,主人公在唱词的前半段较为欢快,后半段则呈现出一定的散漫性,表现了主人公那种对爱情又欢喜、又害怕的复杂情绪,音乐和情感融合,体现了中和之美。

(三)追求意境的美学思想

在中国传统审美表达中,意境是一个特殊的范畴,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的偏好。意境代表着一种美在表达之外的审美意趣,表达的明明是景色,但是偏偏抒发了情感,代表了情境互衬的美学思想。戏曲作为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门类,讲究美学表达要根据现实表演而来,但又要超脱于现实表演,实现情感表达与现实表演的融合。中国戏曲非常注重虚实结合,在表演中要用相对虚幻的表演手法,表达真切的情感,这种虚与实的结合,这种空灵之美,深化了意象与特定情感之间的连接,有助于实现对意境的追求。戏曲表演的意境,是一种表演与情感、现实与虚幻融合的意境,是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所传达的特定内涵。此种特定内涵的传递需要表演者与观众之间达成对表演内容的共识,了解每一个表演动作的内在意义,在表演者与观众的集体想象中抒发独特的情感。戏曲表演中的意境表达是直接灌输在观众的心中的,是一种强烈的直抒胸臆的表达。但它又是间接的表达,它省略的表演的前提内容都通过表演共识而提前灌输于观众的头脑中。因此,这种意境的追求既是相对明确的,又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形态只存在于观众的共同想象之中。我国的传统戏曲追求意境,追求一种不确定的艺术美。举例而言,《牡丹亭》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其中既有关于环境的写实性描写,也有对于情感的渲染。情感本来是无法被看到的,但是这首曲子通过对环境的渲染使人感受到了强烈的悲伤情感,渲染出了一种强烈的悲伤意境,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三、结语

综上,戏曲表演不但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表演形态,还是一种融合了多种类型艺术的表演方式,传达了独特的审美意趣和思想。中国的戏曲表演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融合了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多样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同时代表了不同的美学思想,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表演者戏曲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纯白美学
妙猜两数
“妆”饰美学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