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的传承与创新

2021-11-14殷立人

戏剧之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昆曲唱腔戏曲

殷立人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从我国戏曲发展历史来看,不管是对戏曲的创作还是表演,昆曲都拥有着比较完整的体系,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我国民族艺术高度发展的代表,在我国古代和近代文学以及音乐发展过程中,都印有重要的印记。然而比较令人惋惜的是,昆曲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象征,但是目前阶段,它的发展却是非常艰难的,本文对昆曲的艺术特点以及传承和创新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昆曲的艺术魅力。

一、昆曲艺术的特点

昆曲是昆腔中的代表,在昆曲表演中通常都只运用昆腔进行表演。在昆曲进行传播和发展的进程中,又因为地域的不同,将昆曲划分为南昆与北昆。一般情况下在苏南地区以及浙北一带盛行的唱腔被我们称作南昆,在北京与河北等地盛行的唱腔我们称作北昆。南昆的表现特点大多比较婉转,非常擅长歌颂才子佳人的故事,北昆则比较豪迈奔放,非常适合歌颂英雄人物。所以南昆大多数都是文戏,而北昆大多数都是武戏。另外昆曲在音乐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还有着各自的特征。

(一)音乐特点

昆曲是经过昆山腔发展起来的,昆山腔最早起源于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最开始是以小曲以及清唱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明朝嘉靖年间,戏曲家魏良辅对昆山一带盛行的戏曲唱腔展开了搜集、整理以及加工。魏良辅原本是江西的乐户,比较擅长弋阳腔,后来到江苏在过云适的引导下以及张野塘的帮助下,对当地的海盐腔以及余姚腔进行了学习,促使其音乐风格得到有效融合,从而开创出格调清新以及音乐柔美的新唱腔,即昆腔或者是昆山腔。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昆曲的音乐特点融合了多种唱腔,并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成。

昆曲的板式主要有五种形式,分别是散板和干板、一眼板和三眼板以及赠板。对于昆曲而言,它的伴奏乐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笛、箫、琵琶以及大锣、小锣等多种乐器形式,如果将其共同使用,将会构成风格独特的中式交响乐队。昆曲中又分为南昆与北昆,他们的表现形式也是各有各的特点。首先从调式以及音程角度来看,南昆大部分都是五声音调式,北昆大部分都是七声音调式;南昆比较倾向于平缓的曲调,北昆曲调中却经常会带有大跳的音程。其次,南昆戏曲中能够进行换韵,然而北昆戏曲中却是不能够进行换韵的;南昆能够进行换调,而北昆是不能进行换调的;从昆曲的词曲结合角度来看,南昆戏曲中用字较少,用腔很多,而北昆则与之相反。通过对比,我们能够看出南昆特点偏向缠绵,而北昆则比较刚劲。从演唱形式来看,南昆主要有五种演唱方式,比如独唱、接唱等,而北昆戏曲却一直都是一个人进行演唱。

(二)演唱技巧

对于昆曲而言,它的演唱技巧是比较重视对声音的控制以及节奏的掌控等,对于发音也有着精确的判断,它的演奏技巧是非常细腻和讲究的。昆曲唱腔通常有“豁、擞、叠以及嚯”这四种腔法,对于不同角色的扮演会采取适合其自身性格特征的腔法。在昆曲的音乐节拍中,通常使用的也都是传统的三眼板以及流水板等。在昆曲演唱环节中,会依照昆曲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进行唱腔以及节拍的变化。

二、昆曲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昆曲艺术来说,它不是静止不动和僵滞的,它能够在动态的发展中进行变化,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昆曲的发展经过横向的地域性传播以及纵向的代代相传,目前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机遇以及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传承出现了困难,在这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重视,应该发起实际行动,促进昆曲的传承和创新。对此本文对昆曲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如下探讨,仅供参考。

(一)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实现昆曲和社会同步发展

对于昆曲的传承和创新而言,应当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再依照客观的市场环境,对自身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开创出适合昆曲自身的表现、存在以及发展的道路。因为只有社会相对稳定,我国的政治经济和谐发展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创新,昆曲才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以及创新。对此想要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昆曲艺术的最佳方法应该是,传承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依靠人民群众,创新出满足时代发展以及生活变化的审美需求,从而促使其更加适应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满足社会群体的生活需求以及相关审美理念。基于此,想要保证昆曲的形式以及内容上的自由,就应该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加入到昆曲的传承与创新中来。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促使其得到广泛普及,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强化,从而推进昆曲艺术的形态同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创新昆曲传承方式,实现传统和现代传承方式的互动

对于昆曲的传承和创新而言,它的艺术价值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和传承的必要性,因此对于昆曲的传承和创新应该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作为传承和创新的主体以及渠道。由于个体的差异性特征,使其审美需求以及娱乐方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因此当人们加入到昆曲艺术的传承活动中时,对于昆曲也会出现不同层次以及范围的需求。对此,在保持固有的传承方式上,比如家族传承以及师徒传承等方式,还应该依照社会的实际需要,创新出相应的传承制度。比如组织多种昆曲比赛,对于获奖的选手进行表彰和激励;引导和激励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昆曲的学习活动中,加大昆曲的社会影响范围;另外,还可以在中小学中进行广泛推广昆曲活动,设立昆曲演唱以及相关欣赏课程,对于有关的经费以及教师资源给予一定的帮助。简单来讲,应该将传统的传承形式同创新的传承形式进行结合,让其互为补充,从而使昆曲艺术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以及更高的层次上符合人们的需要,推动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三)积极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建立昆曲传承新载体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众传媒已经发展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和媒介。促使有关的研究机构也对昆曲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创新,对于昆曲的文本资料以及乐谱等的创新,都可以借助有关的资料库来进行,这不但能够将昆曲更好地分享给人民群众,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昆曲的传承和创新。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等大众传媒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善了昆曲的传播形式。大众传媒全面地利用了高科技的方式,促使昆曲在新的传播平台进行传播,不但能够跨越时空条件进行传播,还能够改变传统口口相传的形式,极大地扩大了昆曲的传播范围,完善了昆曲的传播方式。大众传媒技术可通过影像、广播和互联网等方式对昆曲进行传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昆曲的知名度,建立相关的品牌模式,从而使昆曲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创新。

(四)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创新昆曲模式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的昆曲已经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吸引了国内和国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昆曲传承和创新,相关政府部门也相继发布了相关保护措施,增强人们对于昆曲的重视程度,从而促使昆曲传承和发展在法律上得到有效保护。此外,我国还对外开放过昆曲博物馆,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人们对于昆曲艺术的美的体验,还将其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使昆曲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不管是什么文化,如果想要稳定发展,都应该同时代的发展进行结合,创新出带有时代特色的优秀文化。在我国古代,昆曲是大多数官员以及知识分子欣赏的优秀剧种,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昆曲受众却逐渐减少。因此,这就要求昆曲应该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促使更多的中青年和少年了解昆曲。可以对人们所熟知的优秀剧目进行创新,比如《红楼梦》以及《梁祝》等,要最大限度地使昆曲的受众群体呈现“青春态”,利用新的唱腔,将其加入到传统剧目中,从而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昆曲。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昆曲进行传承和创新发展,能够促进我们民族发展,提升民族文化信心,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园,还可以利用对昆曲文化的传承,为新时代文化的创新提供全新的灵感。传承昆曲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持历史,从古至今文化的发展来看,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昆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做好昆曲艺术的传承以及创新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当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艺术,对优秀文化进行创新发展,从而开创出能够激励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昆曲唱腔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