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吒之魔童降世》审美价值评析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意蕴

(华东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上海 200241)

2019 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票房收入相当可观,其观影口碑也非常不错。电影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为原型,讲述了基于现代化背景下的哪吒的故事。现代化的哪吒故事突破了传统哪吒的神话内容,将现代化的情节熔于传统的神话故事中,产生了更为吸引人的观影感受。本文以审美价值作为分析的角度来揭示《哪吒》成功的原因。

一、叙事创新——突出当代社会的审美特征

(一)现实题材同神话的融合

《哪吒》主体是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为背景的,其主要角色配置也同神话中相差甚小,但在人物设定上还是有所变化的。在设定哪吒母亲形象时,剧组将哪吒母亲塑造为一个女将军,这同原来的神话中有所不同。这一修改实质上有意迎合当代的中国社会结构。在如今的社会中,中国的女性通常都是兼具多种社会身份的,既为人母,又是公司的职员,甚至是公司的高层,与此同时,也是夫妻关系中的妻子。女性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是和古代不同的。电影中对哪吒母亲形象的设定,更有利于引起当代受众的情感共鸣,得到他们的情感认同。在传播学中,这样的设定更能打通制作者和受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产生共通的意义,创作者更能向观众传达观点,观众也更容易接受创作者的思想。

现实题材同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将传统融入当代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让传统文化语态更为亲民的手法,将传统文化的表征符号同当代受众的现实生活相连接之后,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价值,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哪吒》也正是利用这种传达的语旨,拉近了影片同受众的心理距离,让受众主动感受影片的内涵,而不是敬而远之的静静凝视,这种融合提升了整体的审美价值。

(二)解构传统宿命论,彰显个人意志

《哪吒》最突出的叙事特色在于其情节摒弃了传统的宿命论,推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这个电影主旨同以往神话类题材的影片都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故事中,主人公都是肩负社会重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梦想,为集体赴汤蹈火。但《哪吒》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出生就遭人嫌弃的魔童,这也为他之后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在宿命的诅咒下哪吒成长为一个叛逆、具有个性的男孩,这种性格赋予了他勇于反抗宿命的力量和胆量。同时,这种解构宿命论的叙事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镜像。在这个每个人都潜移默化地被贴上标签的时代,青少年更是表现出以往年代同龄人所没有的反抗精神,他们不甘成为标签下一个平庸的个体,而是有志于成为一个个富有个人色彩的鲜活人物。在观影时,不少青年都感同身受地认为影片中的哪吒就如同自己一样——年轻、拥有斗志、不甘于现在的生活,而影片也给了他们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方法,那就是做自己、反抗自己的宿命。

正是由于影片独特的叙事,使一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具有强烈的社会感召力,让观众在视觉、情感上都得到影片艺术所带来的内核意念的触动,这也是神话故事在当代存在的更为现实性的意义。

二、视听角度——体现中华多元文化

(一)方言的运用增添中国特色

影片在太乙真人这个角色的配音上运用了四川方言,使蜀味方言在影片中成为一个笑点。中国的四川方言是中华传统中的一种听觉表征。文化符号的表征能在视听上带给观众文化语境的暗示,同时在方言的形式下,许多台词也更具文化的色彩,由内而外的内容与形式的搭配,更有利于作品艺术本质的表现。正如索绪尔所提出的能指和所指概念以及罗兰·巴特所提出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都在强调,具有直接意指的视听符号和含蓄意指的视听符号相辅相成,共同表达出作品的意蕴。

戏谑性的方言的使用还解构了古典神话的传统表达方式。以往神话和古典戏剧都以正式的语言或普通话来表现,但当前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运用方言来表现艺术作品,这体现出当代作品的后现代主义对正统权威的反抗和解构。《哪吒》中应用四川方言,不仅表现出幽默的语言传达方式,同时也表露出新生代的影视语言的多元活力。当代中国影视人试图打破以前建立起的规则和机制,运用自己的方式来重新表征他们眼中的艺术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动画及其他影视作品在未来的发展,赋予中国影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二)视觉奇观再现古风传奇色彩

《哪吒》在视觉场景渲染上不遗余力,多家影视特效公司对影片场景渲染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也以完美的视觉效果展现在国内外观众眼前。在当前这个读图的时代,视觉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作品的成败。中国近年来的动画作品都试图打造一个具有水墨画意境的动画世界,《哪吒》也不例外。在影片中有一个画中世界的场景,展现了一幅极具中国风味的古风盛世画面——山水依傍,花鸟相随。这样的视觉奇观让观众如痴如醉地徜徉在这个动画世界中。另外,在和龙族斗争的场面中,电影将中国道家的太极图蕴藏于整个场面中,表现出中国传统道家阴阳学说的思想内涵,对这个争斗场景也具有别样的意义解读。此外,影片将红色和蓝色作为场景的渲染主色,也反映出整个场景中所具有的抽象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内涵,潜在地表达出中华美学的风采。

俄罗斯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陌生化效果”理论,指的是利用具有陌生性的视效或其他感官的元素,将一定程度上激起观众的兴趣,并不断地更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哪吒》中,影片运用精良的视效渲染,很大程度上唤起了中国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关注。这种陌生化的视觉奇观,让观众再次看到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曙光。

三、中国传统美学运用于动画的发展路径

(一)艺术意蕴和意境的外延和内涵结合

艺术意蕴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深藏的意味,体现为一种哲理性的神韵,是保留艺术品魅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一个高语境文化大国,传统文化内涵深远,其审美意境相较于西方而言更难在影视作品中以视觉化图像形式呈现,因而在影视作品中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动画作品相较于其他影视艺术形式,更易于打破想象与作品现实之间的壁垒。动画赋予故事以创作自由性和灵活性,这有利于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展现和彰显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蕴和内涵。

与此同时,在表现艺术意蕴时,更需要在视觉表现效果以及动画内容深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则会印证海德格尔所说的“科技的白昼是艺术的黑夜”。科技感的视觉景观会褫夺艺术作品内容的深度,使得作品变得表面、浅层,没有理性思维下的深度内涵,艺术意蕴也将消失殆尽。而如果只重视内容的深度而放弃现代化的呈现方式,那么新形式和内容的偏移将给作品带来失衡,同样也会使作品黯然失色。在这一方面,《哪吒》所做的贡献还是十分明显的,它比较好地平衡了意境的表现和作品内涵的深度,也为其他中国动画作品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影像深描的人文表达

影像深描是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的概念,在《文化的解释》中,格尔茨认为对文化的分析不是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索意义的解释科学。深描指的是深入表层之下的意义追寻。在动画影视作品中,影像深描意义重大。表层的文化呈现,并不能给予观众心灵的震撼,只有进行深入挖掘后的文化影像才能将中国审美理念以及传统文化的神韵融入作品中,并传达出中国独特的人文情怀。

在《哪吒》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有多处体现,但在深层内涵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还有待挖掘。在动画故事中融入中国艺术的哲思是提升作品整体审美意蕴的重要方式,也能使作品成为真正的“中国”电影。在这一方面,日本的动画制作相较我国有更为完善的体系。同时,日本的动画电影也善于将本土的人文情怀融入动画叙事中,如《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经典作品,都在潜移默化中将日本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传递给观众。我们需要对他国的成果去粗取精,同时应用本国的表现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影像深描,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动画的文化审美表达方式。

四、总结

《哪吒》作为一部由中国神话改编成的动画电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借用中国古代神话反映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样貌。票房和口碑都表现出这部电影作品的优越性。在发展中国动画的道路上,《哪吒》也将启发更多的动画制作人往更具文化内涵和意蕴的方向前进,让中国动画产业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意蕴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