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白魔女库伊拉》中流行文化折射的消费主义

2021-11-14杜坚冰

电影文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伊拉魔女消费主义

杜坚冰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近些年来,迪士尼影业已经不再甘心将受众市场局限在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黑白魔女库伊拉》实际上瞄准的正是十六岁以上的群体。在拍摄层面,影片试图摆脱低龄化、幼稚化、简单化的传统窠臼,复杂的叙事手段和多维包容的价值观念使得影片容纳了更多的文化意涵,使其变得更富有讨论和分析的价值空间。

《黑白魔女库伊拉》可以看成是迪士尼影业青少年电影拍摄转型的重要标志。库伊拉贪婪、邪恶却不失正义感、独立性,作为《101忠狗》的反面角色,却在《黑白魔女库伊拉》中担纲正面主角,影片似乎也将讨论的语域放回了人性本身,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后来疯狂的库伊拉,时尚和自由为何对库伊拉如此重要?不仅如此,《黑白魔女库伊拉》还将讨论的内容再一次地深入,在《黑白魔女库伊拉》的正片中充斥着大量潮流化的服饰文化、英国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文化符号、阶层身份偏见引发的冲突与悲剧。电影利用现代消费主义打造的景观文化,讲述了一个古典的故事,传达的却是美国当前时代精神。流行文化是对大众无意识的集中捕捉,借由分析《黑白魔女库伊拉》,也能够对美国眼下资本社会的时代特质有所把握。

一、魔女的诞生——消费主义影响奇观的集中化展示

《黑白魔女库伊拉》可以被看成是一场儿童奇观式的《穿Prada的女王》。在以往的好莱坞电影里,用服装来譬喻社会意识变迁并不罕见,索菲亚·科波拉的《绝代艳后》用奢华到令人咋舌的洛可可式服装展现法国大革命前贵族生活的浪费与奢侈,影片中平民与贵族服装的对比,作为背景极好地铺垫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乔瑟琳·穆尔豪斯的《裁缝》则将服装变成了改造小镇居民观念的武器,借助于时装的渗透,蒂莉最终发现了当年凶案的真正凶手。

服装作为人类外表最显著的修饰,它的内在价值一直是变动的、不稳定的。《黑白魔女库伊拉》中,服装展现了很多个层面。服装是自由意志的展现;而到了剧情中段,服装成为一种身份的修饰,男爵夫人设计的雍容的、优雅的裙装一定程度上也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人们开始逐渐厌倦男爵夫人自身及其品牌所象征的高雅,人们开始认为中上阶层品位乏味且没有生命力,在这里服装又成为一种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的变动。在影片末尾,库伊拉借助自己设计的滑翔伞裙装假死,成功设计报复了男爵夫人,服装则更进一步成为库伊拉自我觉醒的标志。

影片刻意将故事背景放置在20世纪70年代,似乎也有意暗合历史时代进程里英国服装与流行文化给世界带来的震动。1970年正是以披头士文化为代表的青年一代走上舞台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极大繁荣的时代,新观念和旧道德交锋、个性解放与保守风气交锋,青年一代亟待摧毁旧文化旧秩序,商店里陈列的琳琅满目的时装、人们以购买和穿着某个品牌的服装为荣、部分品牌服装甚至超越了服装自身的价值,成为个人独特个性的宣告。库伊拉对男爵夫人品牌经典款式的改造,本质上就是对“服装是个人品位”“服装代表着社会阶级”这些观念的背叛和挑衅。在电影里,就有记者直接将库伊拉破坏男爵夫人时装秀的举动,定义为一场“时尚暴动”。

服装成为人们标榜自我个性、价值观念和阶层品位的道具。给予物品物质以外的标志是消费主义借由物品去定义人群,将人们划分为多个等级的重要标志。电影里库伊拉的“时尚暴动”也好;男爵夫人洛可可式的宫廷怀旧也好,她们所代表的都不仅是服装本身,而是将一系列社会中二元对立的概念附着于服装之上。因此也就不再难以理解为何百货公司经理将极富天赋的库伊拉安置在清洁部门做日常打扫。库伊拉出身贫民窟,年幼丧母,这样的社会阶层决定了她即便拥有超常的设计天赋,也无法被社会大众所接纳。消费社会根据阶层和消费水平将人的价值分化,使用物品的价值决定了人的价值,人被动地成为消费社会中最容易被替换的一环。库伊拉精心制作的“时尚暴动”实际上则是借由一个神秘的、特殊的身份,制造出另一种社会认同的符号和标志,库伊拉的所作所为只是男爵夫人多年前的翻版,她并未从消费主义和景观社会的概念域内出逃,反而进一步成为消费主义的代言人。这一点在《黑白魔女库伊拉》故事的后续《101只忠狗》中也有所体现,在库伊拉完全掌握了男爵夫人的财富,并且成为时尚界标志的四十年后,库伊拉为了完成她“绝妙的设计”,不惜试图残害摄政公园内无辜的斑点狗,意图做一件“真正的斑点狗皮大衣”。库伊拉和男爵夫人在身份认同上跨越时空地实现了一种有关消费、有关身份定义的转换。

二、人性的取舍——构筑于资本主义景观的道德审视

在影片中服装的迭代意味着时代的迭代,当库伊拉代表着的革新力量取代了男爵夫人所代表的旧世界的旧道德,电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场,即始终是在黑夜里以神秘古堡的形象出现的霍尔曼男爵庄园第一次在白天展现了全貌,当身着平民服装的库伊拉和两位原本小偷小摸的底层同伴进入男爵庄园的时候,男爵夫人原本构建的传统道德被颠覆了。这里指的传统道德既包含着上流阶层所谓的高雅、格调和品位,同样也意味着上流阶层为了维护和粉饰本阶层以利益为导向的世界观的虚伪,库伊拉将观众的关注视野从镜头之外,拉向镜头视域之内,个体的道德沦落并不因为城堡更换主人而变迁,库伊拉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在与男爵夫人决斗的同时,已经开始丧失了其个人的主体意识,逐渐成为与男爵夫人拥有同样底色的“狠角色”。

在电影里,库伊拉的两位同伴一直作为库伊拉的帮手和对照,不断参差交替出现。他们在库伊拉初到伦敦,沦为孤女之时,帮助过她,为她提供了住处,并且相伴长大,贾斯伯知悉她对缝纫和设计的热情,甚至偷梁换柱,为她谋求了一份百货公司时装部门的工作。他们是库伊拉真正的手足知己。随后的场景中,两位同伴的身份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某种置换,贾斯伯则陷入了一种道德上的困境之中。一方面他理解库伊拉想要复仇的心情,另一方面,他害怕复仇将吞噬库伊拉内心的光明面。在这里,他似乎又不止步于同伴,他更像是一个与库伊拉产生了情愫的青梅竹马。在结尾处,贾斯伯和海科托尔的身份再一次出现偏移,当库伊拉大摇大摆地进入森严的霍尔曼庄园,两位童年玩伴瑟缩成了卡通式的跟班,最后默默无闻地跟随在库伊拉身后,一同进入庄园。这意味着前文中一度与库伊拉产生过情愫的贾斯伯,真正变成了一个工具式的角色,而他的价值观也真正地与库伊拉同化,不再像影片中段时,为了维护程序的正义性和库伊拉大闹别扭。

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华丽衣服构筑的时尚梦幻中,库伊拉寻求正义的方式是一种偏狭的个人视野下的逃避,她用自己设计的服装和自己引导的潮流和男爵夫人所象征的旧势力决一死战,但是她恰恰忽略了正是这种资本形成的社会逻辑,这种以服装为标准的价值导向,才最终导致了童年的库伊拉成为异类,被迫中断学业,被迫跟随养母来到伦敦。库伊拉在与男爵夫人最后见面之前,她曾经与养母希望的那个安分守己的人格告别,这次告别在电影里意味着库伊拉最终做回自己,但是在影片结尾,观众可以看到,不再用染发剂掩盖自己黑白发色的库伊拉,实际上也完全不再受良心的束缚,她坦然地投向了原本的敌对方,拿起了男爵夫人先前的那股“不出名便成仁”的气势,要在时尚圈闯出个名堂,屠龙者在这一刻也就变成了恶龙。时尚的服饰所带来的华丽、美观、个性,在这一刻被赋魅成理想、青春等昂贵一去不复返的东西,与此同时库伊拉也丧失了故事开始之前的立身之基,她丧失了与她作伴的朋友,失去了制作服装的初心。然而影片结尾仍然赞颂库伊拉的成功,用一种欢送胜利者的仰角拍摄库伊拉威风凛凛走进霍尔曼庄园,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循环之下的讽刺与吊诡。

三、消费主义与自我意识觉醒的回环与创设

自2014年《沉睡魔咒》之后,迪士尼就开始热衷给“恶人”作传。这为迪士尼的青少年系列电影带来了一些良好口碑。为“恶人”作传,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帮助观众理解传统迪士尼故事的个中曲直心酸,又唤醒了某些观众的期待视野,自我逆练。“反派”们的传记电影的流行,代表着对传统真善美价值观的一种质疑和困惑。在流行的戏谑调侃中,人们不再愿意相信正义虽然迟到最后仍然会到来,转而观众开始从银幕内寻找如《黑白魔女库伊拉》一般的古典的“同态复仇法”,来表达内心的不安与对现实的不满。因此,如果将库伊拉的结局看成是某种迟到的正义,不如将库伊拉的结局看成是一种情绪式的假象。应该注意到的是,《黑白魔女库伊拉》和2019年上映的《小丑》结构非常相似,主角们都经历了梦想—努力—看似实现,实则破灭的全过程,两部电影都对现实世界的冷酷做出了讨论的尝试,《小丑》略带扭曲地将小丑的悲剧与富裕阶层的冷酷无情做了挂钩;《黑白魔女库伊拉》则可以被看成是青少年版的《小丑》,只不过在夸张和童话的演绎背后,《黑白魔女库伊拉》的底色更加冰冷。《小丑》中,小丑面对的是无法反抗的现实世界,《黑白魔女库伊拉》中,库伊拉面对的不仅是无法反抗的外部世界(库伊拉最后看似挑战了外部世界,实际上被外部世界所同化),还更需要面对命运的意外。在这种非常具有象征意味的情节里,导演避重就轻,用非常梦幻的消费主义色彩,涂抹粉饰了库伊拉所面临的严酷现实。

时装和消费主义文化在这里又一次粉饰现实,将库伊拉失败的反叛鼓吹成了自我实现,时装承载了观众对于美丽的幻想,但是在影片里,美始终是一种缺位的形态。在男爵夫人洛可可式的时装秀里,美是空洞而繁复的奢侈浪费;在库伊拉的反抗中,美又间接地成为一种武器,对抗男爵夫人所表达的社交价值;影片结局就是将这一套世界观发挥到极致,影片不遗余力地用一个段落说明了库伊拉能够继承的财产,又在末尾全景式地展现了库伊拉未来居住的城堡的华丽和庞大,在视觉语境上,财产与幸福等同。因此库伊拉即将面临的自我挣扎和消亡,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问题,甚至不成为问题。观众不再关心孤女库伊拉的遭遇,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库伊拉在拥有金钱和社会地位之后,必然走向了幸福的终点。当海科托尔和贾斯伯作为跟班和丑角出现时,影片似有似无地戳破了这层消费主义为自我觉醒蒙上的泡沫,但这似乎已经无关乎角色自身,一个独属于我们时代的物质神话已经在每个观众心中冉冉升起,这或许也是《黑白魔女库伊拉》电影内涵中消费主义对流行文化,乃至于时代精神的一次捕捉。

猜你喜欢

伊拉魔女消费主义
Film review:WALL·E
神秘的面孔——伊拉娜·加尔作品欣赏
小魔女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大肚腩的春天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伊拉兔肉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