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方戏曲演员如何饰演《六月雪》中的窦娥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六月雪阳新窦娥

陈 静

(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 湖北 黄石 435299)

《六月雪》又名《窦娥冤》,该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著名悲剧曲目之一。处斩窦娥之日,正值农历六月,夏日炎炎。窦娥被斩,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大雪纷飞。窦娥临刑誓言感天动地,足以证明其冤之深,其情之悲,其境之惨……该剧传承至今,可谓妇孺皆知。我国众多剧种都排演了该剧,特别是大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于2008 年移植京剧排演了此剧,本人有幸在剧中饰演女一号“窦娥”。本文主要论述地方戏曲演员如何饰演好《六月雪》中的窦娥这一角色。

一、剖析人物命运,是演好窦娥这一角色的必要前提

纵观我国戏剧历史,一些能流传至今的经典剧目,大都以女性角色刻画为主,如《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白蛇传》《谢瑶环》《锁麟囊》《金玉奴》《铡美案》等。这些剧目有的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表达了中国妇女善良美好的心灵,有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与迫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与社会文化形态。这些经典剧目经过各地剧团多年演绎,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群星璀璨、美不胜收的中国特有戏曲景观。而经典传统剧目《六月雪》作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以其真实的历史再现、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唯美的舞台艺术体验,常演常新,经久不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本人拿到《六月雪》剧本后,为饰演好窦娥这一角色,便一头扎进剧本中,了解人物命运,分析人物性格。通过观看视频和熟读剧本,笔者对窦娥的悲惨命运和人物性格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她三岁丧母,七岁成为童养媳。丈夫死后,她又忍受精神痛苦和折磨,逆来顺受,尽孝守节。她为人善良,贤惠忍让,却一次次遭受命运打击。面对严刑拷打,她替婆母受刑,在屈打成招之时又表露出反抗精神。

笔者认为,“六月飞雪”是中国戏曲常用的一种象征手法,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冷酷以及人们对正义的召唤。在传统戏曲中,窦娥与秦香莲、金玉奴都属于苦大仇深的悲剧人物,但秦香莲遇到了包青天,冤屈得报,最终有了一个“铡美案”大快人心的结局。金玉奴遭受负心人的抛弃和迫害,但遇到一位好心的清官将其救下并收为义女,最终也上演了一场“棒打无情郎”的悲喜剧。唯独窦娥不同,她在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里,遭人陷害,蒙受冤屈,孤苦无援,屈打成招,最终成为封建社会和邪恶势力的牺牲品。为此,戏曲的结尾用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六月雪”来渲染悲愤,彰显正义。笔者基于这种理解,以及人物命运给笔者的提示,在表现窦娥悲惨命运的同时,尤其注重表达人物的悲愤情绪和反抗精神。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演好演活窦娥这一人物。

在排演这出戏时,笔者最初由所在剧团老前辈向东桂老师(现已去世)指导。当时,向老师带着笔者多次剖析人物性格,对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并仔细分析窦娥这个人物在剧情发展中情绪的变化。从她最初的柔弱与善良,到面对迫害刚强不妥协;从她寄希望于官府,到后来产生失望、无助、悲愤和仇恨的情绪,一层层推进,使人物性格发展脉络清晰呈现。面对含冤赴死而表现出的沉着气概,以及把婆婆生死牵挂在怀、置自己生死而不顾的大爱大孝,都在窦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这是演员在饰演窦娥这一角色时需要重点把握的。

二、体现剧种特色,是展现舞台艺术形象的有力支撑

阳新采茶戏是流行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及鄂东南一带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它曲调丰富,表现力强,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个性,是特定区域民俗、民风、民情和社会心理的集中显现。

阳新采茶戏广采民间音乐,短小的民歌、灯歌,自由的山歌、田歌,绚丽的彩调、小曲,以及劳动号子、情歌等等,都是采茶戏唱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该剧种发展到今天,其音乐主要由正腔、彩腔、击乐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腔包括了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曲调优美,可塑性大,是阳新采茶戏音乐的主要声腔。除正腔外,彩腔也是该剧种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乡土气息浓厚的彩调小曲以及道情渔鼓、各种传统民间风俗情歌等,极大地丰富了阳新采茶戏的音乐特色。2008 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4 年,笔者进入阳新采茶戏剧团,成为一名采茶戏演员,攻青衣、花旦。三十多年来,笔者曾先后饰演了多个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有爱心满满、可爱可敬的“孙淑林”,也有庄重沉静的“王美容”和古典雅致的“玉环女”。但是,如何饰演好“窦娥”这一角色,这对笔者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深知,不下苦功是演不好窦娥这个角色的。

当笔者接受饰演这一角色的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学习。《六月雪》这一经典剧目,全国有许多剧种都排演过,而且都是风靡全国的大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汉剧、豫剧、黄梅戏等等。这些剧团中饰演窦娥的演员,也大都是一些享誉全国的大牌演员,甚至是一些表演艺术家。为此,在接受饰演窦娥任务后,笔者就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和剧团原有影像资料,向其他剧种的名家学习。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多个版本的京剧《六月雪》。其中,京剧名家刘桂娟老师甜润的嗓音,俊美的扮相,表演角色内心世界的那种精准与细腻深深地吸引并打动了笔者。刘桂娟老师演绎的窦娥,多次让笔者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然而,到了剧本排练之时,笔者发现,仅仅依靠学习和借鉴别人,对饰演好窦娥这一角色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坚持本剧种的艺术特色。只有发挥好本剧种艺术特色,才能在百花争艳的艺坛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此,根据舞台实践的需要,笔者和作曲老师一道,在《六月雪》的唱腔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

一是用民间音乐串场来突出地方剧种特色。一般来说,阳新采茶戏中的民歌小调在传统剧目里只起陪衬和点缀作用。然而,在音乐唱腔设计中,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新编排的《六月雪》将民间小调大胆用在配角人物和过渡情节上,弥补了正腔演唱的不足,而且音乐有张有弛,使这出戏不至于太沉闷。

二是用人物的专用声腔刻画人物性格。《六月雪》中窦娥的主要唱段是汉腔、女北腔和叹腔。汉腔一般用于叙事,女北腔行腔悲切,用于表现窦娥蒙冤时悲愤的心情,叹腔一咏三叹,更注重情绪表达和气氛渲染。从这三种调式中提炼出的一组主题音乐,对刻画窦娥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适当运用一些不同调式的民歌以增强色彩变化和表现力。阳新采茶戏的声腔虽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局限性较大,在表达人物的复杂感情和烘托气氛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借用其他声腔来补充和丰富。总之,一个剧种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学习和借鉴,更离不开创新与坚守,新编古装戏《六月雪》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三、苦练演唱内功,是刻画窦娥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

作为地方小剧种演员,在技巧与程式全面展示方面,无法与大剧种的大牌演员相比,因此在饰演窦娥这一角色时,笔者比较注重发挥本剧种的长处,首先在唱腔上下足功夫。

笔者认为,只有唱出阳新采茶戏的特色韵味,用情打动观众,用情展现人物,一切从情出发,才能把窦娥演好演活。为此,在运用阳新采茶戏唱腔特色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个人嗓音特点,吸收剧团前辈唱腔优点,采取“亦唱亦歌,亦唱亦白”“唱为主,白为宾”和“唱为臣白为君”的演唱方法。比如,在“盼夫君”的一段唱腔中,笔者用平稳柔和的唱段,显示窦娥性情温良。汉腔句尾的三段戏,笔者在句尾的“盼夫君”用了一个下滑音,实现了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展现了采茶戏的原有特色,也唱出了窦娥当时的心情。

同时,根据导演的提示和个人的理解,笔者注重细腻、真切,把“唱、做、念”准确融入剧情,尤其在人物情绪的把握上,拿捏分寸,突出重点。例如,第九场一段叹腔:“未开言哪 思往事啊 心中惆怅/禁大娘 且容我 表叙衷肠啊/实可恨 张驴儿 良心昧丧/买羊肚 要害婆婆 一命身亡……”,笔者注重用诉说表现人物内心的委屈与悲痛。而第十一场一段女北腔:“老爹爹 居官清廉多明断/蔡郎你题名金榜 常把百姓记在心间/但愿得 他日里河清海晏/从今后 永无有窦娥奇冤”。这里,痛苦中有希望、有呐喊,其情绪表达一定要比前场激昂。

再比如,要以唱体现窦娥的胆略和勇气。为了救婆婆,她挺身而出。这里用的是紧拉慢唱的摇板,“辞别了众乡邻出门前往”。而后一句则是前散后收,“急忙忙来路上赶到公堂”,一气呵成,勾勒出窦娥遇事敢于承担的坚强个性。在狱中与婆婆的一段女北腔,则又体现了窦娥的柔情如水、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秉性。与禁大娘的一段叹腔诉冤,进一步表达了她“挺身而出替酷刑,自认杀人被判斩”的前因后果。在最后向父亲诉说冤情所唱的一大段汉腔平板等,又将一个盼父依父的乖女形象和恳求父亲明冤的壮烈情怀形成叠加,最终完成了对人物性格全部演绎。

以上是笔者个人对采茶戏演员如何塑造好《六月雪》中的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一点体会。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阳新采茶戏《六月雪》由笔者饰演的窦娥,在首场演出时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但艺无止境,本人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舞台实践中,笔者将刻苦学习,演绎更多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作品,通过塑造更多更好的戏曲人物形象,为阳新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六月雪阳新窦娥
六月雪的栽培技术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唐山旭阳新材料建设30万吨/年尼龙66及配套工程项目
小浣熊火锅店
窦娥冤
选 择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王玉林教授运用六月雪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谁杀死了窦娥
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