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中“地下人”形象分析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英雄

刘 颖

(沈阳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是当代俄罗斯最具实力和声望的作家之一,也是俄罗斯布克文学奖、普希金奖、俄罗斯国家奖等多个奖项的获得者。他远离纷争一直以敏锐的视角坚持独立创作,其作品中超前的创作视野、饱满的人物形象、多变的结构形式一直受到俄罗斯文学界的广泛赞誉。在几十年的创作历程中马卡宁出版了很多经典之作,如《一男一女》、《审判桌》、《高加索的俘虏》、《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他总是根据不同的作品选择最为合适的创作方法,作品内容题材广泛,经常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思考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20世纪末期,马卡宁多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人物抒发对新时代的展望。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发表于1998年,是一部关于文艺变革思考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位地下作家彼得罗维奇的视角,展现了在变革时期各类人物命运的浮沉,描绘了当时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矛盾冲突。这部小说的出版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当年的普希金奖。在小说中马卡宁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对俄罗斯经典文学片段进行了整合,传承和创新了“地下人”形象,展现了他对俄罗斯文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特点

20世纪末,由于社会的变革西方各种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大量涌入俄罗斯,受到文学界诸多学者的推崇,俄罗斯文学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俄罗斯作家们开始探索采用多样化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文学创作。一些文艺理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美学体系,其在展示当今世界的混乱性和离散性的同时,表现出与混乱局面不可调和的斗争,试图在混乱中寻找稳定,给人带来希望。后现代主义文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创作方法上,都有很大创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通过关注现代生活中的情感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大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俄罗斯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曾经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小人物形象,其中包含著名的“多余人”形象。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虽然和“多余人”一样有悲观的情绪,但他们却能守护自我本心,追求个性自由和捍卫自我尊严,用坚强的意志与积极的行动去冲破阶级的束缚成为自己时代的英雄。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是作者的心灵自传。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主人公仿佛是作者本人的一个写照,但它并不是作者的自传,如《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中作家彼得罗维奇和作者马卡宁就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而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却大不相同。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表达了作家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与思考。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遵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描绘和揭露了俄罗斯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在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通常描绘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后现代主义文学除了继承这一文学传统,更突出强调个人价值。《地下人,或当代英雄》里的主人公们虽然生活在地下却坚持本我,是马卡宁心中真正的当代英雄。

二、“地下人”形象的起源

马卡宁的创作与俄罗斯传统文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地下人,或当代英雄》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马卡宁正是将传统文学中的“地下人”和“当代英雄”等经典形象相结合,塑造了新时期的“地下人”形象。

“地下人”形象起源于俄罗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的教育,虽有着崇高的理想却远离人民。他们对上流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不满,苦闷忧郁却又无力改变现状。他们处于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之间,无法找到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人生的意义,最终碌碌无为度过一生。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不断发生变化。

“地下人”形象最早出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中。小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主人公的长篇独白,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一系列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主人公追溯自己的感情往事。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生活贫困的小人物形象。主人公因为身份卑微而遭到周围人的怠慢和轻视,内心充满了自卑。他具有极强的思辨能力经常剖析自己,渴望被社会认可却又无法与周围人和谐相处,几经尝试受尽屈辱只敢在心中发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人”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的怪人,为了逃避现实选择在地下室中生活保护自己。

三、《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中“地下人”形象分析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的主人公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生活窘迫的普通人,为了生计辗转奔波,最后选择了“地下人”的生活。

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人”消极压抑、缺少人生追求,为逃避而躲入地下生活,那么马卡宁笔下的“地下人”彼得罗维奇就是为了捍卫自由、不断地与周围环境斗争、坚持本心蛰伏于地下的灵魂选择。马卡宁继承了传统文学的元素,又对其进行了颠覆,用自己的新式解读,给予了“地下人”形象新的时代意义。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这部小说所处的社会背景是苏联解体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引发的经济、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经济利益决定一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人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因此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也愈加强烈,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考验,也是对个人的考验。

小说的主人公已年过半百,是一位普通地下作家的代表,在变革时期他失去了工作、家庭、名声,也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无“名”知识分子,被人们简单地称为彼得罗维奇。为了生计彼得罗维奇给筒子楼的住户当起了看守,依靠一点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他从未放弃过写作的梦想,一直醉心于文学创作,可是其作品却没有得到发表,收到的只有一百多封出版社的退稿信。虽然后来他停止写作,但是那台老旧的打印机被保留了下来,因为这是他文学追求的代表,也是其作家身份的象征。彼得罗维奇经常会去精神病院看望他的弟弟——一位曾经才华横溢的画家,由于生性倔强又个性张扬不愿被人左右,最终被折磨进了精神病院消磨了个性,成为了最可怜的“地下人”。

在社会动荡时期,像彼得罗维奇一样的失意作家其实还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地下人”都甘于现状,如同样不得志的女诗人韦罗尼奇卡,她和彼得罗维奇谈论文学,生活上彼此照应,甚至曾经产生过爱情。与彼得罗维奇不同的是韦罗尼奇卡梦想着摆脱地下的生活,终于她努力成了一个文化处的小官离开了地下。但上面的生活也不尽人意,韦罗尼奇卡经常受到周围人的排挤,于是她又回到地下向彼得罗维奇寻求安慰。在小说中还描写了一些变革时期华丽转身的地下作家,他们是为了追逐名利和物质生活而“变节”的“地下人”。由于社会动荡许多“地下人”改头换面纷纷称为民主派“战士”或知名作家,如斯莫利科夫、济科夫等。他们通过“变节”,所写的书籍得以出版,并且收获了一定名声,物质生活也得到了保障。这些人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对名利的追逐上,根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彼得罗维奇用伊索寓言中狼和狗的故事巧妙地表达了对他们的鄙视态度。他认为这些“变节”作家就像脖子上拴了铁链的狗,失去了自由与独立的思想,成为了“家犬”。

彼得罗维奇没有被动荡的时代改变,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维护自尊和做人的气节,用文学标准来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他追求自由和个性并为此感到自豪,小说中写到:“应当知道和相信我的生活不是不成功的,应当相信目前之所以生活着我这类与名声无缘但有创作文本能力的人们,是为某种特殊目的和某种至上意图之实现所必须……我把自己的不被承认不看作失败,甚至不看作平局——而看作胜利,看作我的‘我’超越了文本的事实。我往前先迈了一大步。”彼得罗维奇虽然选择在“地下”保全自我,但是他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却始终怀有深沉的爱。懦弱的“地下人”捷捷林因为一条裤子和高加索人发生争执最终失去性命。彼得罗维奇对捷捷林是同情和可怜的,当高加索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他因为极强的俄罗斯民族自尊受到伤害,直接将其杀害。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中的每一个“地下人”形象都具有独特的光芒。马卡宁笔下的彼得罗维奇为了捍卫自由、坚持本心蛰伏于“地下”,他有着强烈的自省意识并不断地与周围环境斗争,积极、努力地追求生活的幸福与爱。新时期的“地下人”形象有很多缺点,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四、结语

马卡宁作为俄罗斯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历了新旧交替、传统转型的历史时期,他努力在混乱、模糊的状态中实现和谐性途径。其后现代主义创作中不断探索、斟酌与他的思想认识和文学理念最为契合的语言表现形式。小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通过描绘以彼得罗维奇为代表的一群“地下人”形象,展现了变革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地下人”形象所具有的新的时代特色,彰显了马卡宁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新时期俄罗斯精神文化特征。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英雄
英雄犬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