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律动教学,培养聋生节奏感
——聋生律动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2021-11-14陈璐莹

戏剧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节奏感聋生律动

陈璐莹

(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 龙岩 364000)

律动教学指的是根据不同年龄段聋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音乐的特点,带领聋生进行有规律的、反复的身体各部分韵律动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音乐、体验律动,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肢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肢体反应能力。因此在聋生的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律动教学,有助于提高聋生的教学质量,促进聋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聋生律动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聋生律动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在信息化时代,并没有做出及时的更新,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也过于单一、落后,使得学生在律动学习中难以提起兴趣,且对新型的节奏、律动等体会、感受较少,因此也缺乏相应的创新,导致学生对节奏的认知程度比较浅薄。当前的律动教学中,主要是以观赏为主,但聋生由于听力上的障碍,在肢体反应能力以及节奏的感受能力等方面与健全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依靠单一的舞蹈作品欣赏的教学方式,律动教学的效率会比较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听力障碍的学生往往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学习中,尤其是与听力有关的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因此学习的兴趣度也比较低,但是在传统的律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缺乏相应的鼓励,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因为学生表现不佳,对学生进行批评,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二、聋生开展律动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聋生由于听力上的障碍,会导致心理上一定的自卑,常常会抱有消极的态度,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进行律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节奏律动的同时,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美感,从中体会艺术带来的快乐,忘记烦恼,逐渐帮助学生打破这些心理障碍。

(二)有助于提高聋生的肢体反应力

由于听力上的障碍,聋生在行动上可能会比较迟缓,肢体的反应能力也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外界对我们的刺激,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听觉产生的,但是聋生在听力上感受到的刺激大大减少,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下的反应能力也会相应较弱。但是通过对聋生进行律动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身体节奏,提升学生肢体的反应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聋生行动迟缓的状态,逐步提升学生的肢体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受听力障碍的影响,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抽象的情感思维经验较少,不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质。通过对聋生开展有效的律动教学,能够让其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律动、或是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传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充满正能量。

三、聋生律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律动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聋生对音乐律动的感受存在较大的困难,对聋生的律动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视频或图像中的动作表现,配合教师的动作引导,让学生通过动作逐步对节奏表现有理解,并在不断模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通过动作表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因此,为提升律动教学的有效性,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轻松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比如在律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舞蹈的教学中,可以先将舞蹈视频以及动作分步讲解的相关视频下载好,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先播放几遍,让学生对基本动作有一定的了解后,将学生分小组,进行面对面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配合相应的动作分解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对基本舞蹈技能学习的目标。随着动作的不断熟练,学生面对面的进行连贯性的舞蹈的练习,一方面有助于相互纠正动作的标准性,另一方面可以在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中,产生不同的对舞蹈以及音乐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另外,改变传统的观赏性教学,让学生进行动作的练习,并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进行及时的调整,进一步加强视觉的刺激,进而提升学生的肢体反应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发展,充分体现出舞蹈作品、音乐作品的生命力。

因此,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达到对学生开展自律教学的目标,在对学生传授音乐、舞蹈技能的同时,通过刺激学生视觉、肢体等其他感官知觉,提升学生对节奏的理解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利用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节奏、律动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舞蹈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肢体能力,提升律动教学的有效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传统律动教学的方式比较枯燥,大多是进行单纯的欣赏教学,由于学生在听力上的障碍,在欣赏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的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对聋生进行律动教学时,就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激发,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卑感,积极地进行尝试,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律动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自信。

在律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因此需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直观、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节奏、乐感中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肢体能力。例如在律动教学中,由于学生存在听力上的缺陷,在音乐节奏的学习上,会感到无力,进而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教师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可以在教学中设定相应的学习小目标,在学生达到某一目标时,给学生发放奖品,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肯定,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从而激发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个别指导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组合学习,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能力稍差的学生,相互弥补,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让学生对节奏律动有新的理解,进行节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起友好、和谐的关系,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节奏律动的感受中来。

(三)强化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的肢体康复

听障学生因为其生理上的缺陷,大脑以及身体动作在对节奏的感受上比较迟缓,因此节奏感会比较差。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学生由于对节奏感的把握能力较低,在对音乐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感受上也会比较差。所以在对学生的节奏教学之中,重要的并不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刺激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进一步提升律动教学的效率,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肢体的恢复,更好地利用肢体动作进行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律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节奏的表现,最开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看着节奏谱从最简单的击打动作入手,对节奏进行感受,结合击打动作的快慢变化,以及拍打的力度,来感受节奏的变化和情绪表达的强烈程度,从而对音乐中所表达的情绪有所理解。一般表达快乐的音乐,节拍速度会较快,而情绪较为激昂的音乐在拍打时力度较大,柔情的音乐在拍打时力度较轻,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音乐的节奏有更加清晰以及深刻的认知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节奏谱逐渐拍打出相应的音乐,提高节奏感。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表达节奏感受过程中体会到的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学到的基本舞蹈动作以及其他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肢体反应能力。

因此,通过这种律动教学的方式,能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以及肢体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在聋生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锻炼肢体反应力以及丰富情感体验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聋生的律动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为提升律动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根据聋生的特点进行相应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节奏的美感,增强学生的自信。

猜你喜欢

节奏感聋生律动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生命的律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