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映射意义探究

2021-11-14秦北涛

戏剧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诗仙高师李白

秦北涛

(绵阳师范学院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说到李白,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位手持酒杯、吟诗舞剑的诗仙形象。李白被认为是我国唐代时期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大都以抒情为主。李白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赋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在浪漫主义诗仙的光环之下,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立足于盛唐对于现实的思考。他强调继承“风雅”的优良传统,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绮丽”诗风,主张独创精神、反对盲目模拟。他的文学主张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李白在诗歌上具有独创性的贡献,他的创作传扬海内,其诗歌创作之丰富,可谓一骑绝尘。

一、李白诗歌文化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李白诗歌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思想、风格、艺术性以及浪漫豪放的特点等方面,而关于李白诗歌文化的意义尤其是在高师声乐教育方面的意义的研究相对薄弱。李白诗歌文化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思想的研究

代表作有杨海波于1997年在学林出版社发表的《李白思想研究》一书。该书对李白的思想进行了整体系统的研究,在我国李白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该书因在李白诗歌文化的研究上取得了较为领先的成果而获得学界的好评。该书的体系完整,这是其重要的特点。全书有概论、分论、综论,构建了一个新颖而完整的李白思想研究体系,体现了这部学术著作的价值。精彩的分析也是其一大特色,作者杨海波把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融为一体,同时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有先行者的意识。由此可见,该书在李白诗歌文化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二)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研究

代表作有刘春于2008年发表于昆仑出版社的《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李白》一书。主要讲述的是在中华民族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无数杰出人才,他们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灿若夜空繁星,但以对中华文化产生巨人般的影响而论,却只有屈指可数的李白等人。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将会有多少遗憾。正是因为他们,才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鲜活亮丽起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奠基石。他们以非凡的人生实践和杰出的文化功绩,长久地影响着中国历史。还有孙勇发表于《唐山文学》2017年12期的《李白诗歌豪放风格研究》一文等。文章对李白诗歌的风格和内涵进行了探析,但真正详细剖析的内容不多,缺乏明显的理论深度。

(三)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目前只有侯延爽在2009年发表于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李白诗与乐》一书。需特别注意的是,该书是针对李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李白简介、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李白诗歌的创作环境、李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等。关于李白诗歌文化与当前高师声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未涉及。

综上可见,关于李白诗歌文化与当前高师声乐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十分欠缺,处于明显的学术研究薄弱区。

二、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映射意义

对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意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价值。

(一)李白诗歌文化在当前高师声乐教育中的理论意义

1.诗仙情系社稷的文化品格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既是培植李白诗歌的土壤,又是造就李白人格精神的因子。生活在盛唐社会的李白,依旧以心忧社稷存亡、情系民众安危为重要的人生价值。李白诗歌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2.诗仙贵民固本的文化品格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李白以心系社稷为人生价值体现,并把贵民固本的民族精华融合在自己的行为之中,高涨的爱国激情包含着重农保民的良知和道义。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宝贵财富。当今,改革开放使中国焕发了勃勃生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贵民固本和爱国精神已经无足轻重,相反,需要大大加强相关教育。李白的文化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诗仙亲和自然的文化品格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诗如其人,诗品即是人品。李白诗歌文化为环境意识教育提供了素材,有利于学生尊重环境和尊重资源,培养大学生尊重文化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环境意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4.诗仙恪守真诚的文化品格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诚信责任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

(二)李白诗歌文化对当前高师声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1.通过对李白诗歌文化对当前高师声乐教育的影响与意义进行调查与研究,揭示其本质特点。不仅要对李白诗歌文化本身进行研究,还要对其在高师声乐教育活动中的音乐教育文化学、音乐人类与社会学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进行研究。

2.以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渗透为主线,重视李白诗歌文化在作品演唱、艺术背景分析、舞台表演形式与内容等教学及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探究李白诗歌文化与高师声乐教育的融合程度,及李白诗歌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方式。这对推动李白诗歌文化的运用与发展,推动音乐教育学与社会学研究的进步,以及推动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三、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研究

(一)李白诗歌文化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查阅、描述性研究、跨学科理论对比等方法进行研究,力图将李白诗歌中的艺术性、浪漫情怀彰显出来,并与高师声乐教学活动相结合,展现二者间的关联,探究李白诗歌文化对于高师声乐教学活动的映射意义。着重从现实意义这一基本角度出发,对李白诗歌文化的艺术性、表演性和情怀表现进行概括。

(二)李白诗歌文化的特征及主要观点

诗仙的诗歌最大的特征是:①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发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②强烈的感情色彩,主要表现为情感浓郁。③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④意象壮美、优美。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诗作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⑤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三)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作用

把李白诗歌文化的这些特点融入到高师声乐教学活动中,对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演唱表现(情感、声音、歌词、旋律等)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李白诗歌文化能调动老师的教学情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动力和表演的激情,由此既传承了中华优秀的诗歌文化,也对高师声乐教学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对李白诗歌文化与当前高师声乐教育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不仅要将李白诗歌文化置于高师声乐教学活动中进行思考,还必须引申到舞台声乐表演的文化语境和李白诗歌创作的现实环境中去,这样才能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化特征。

四、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创新之处与应用价值

(一)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首次将李白诗歌文化与当前高师声乐教育相结合,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填补了李白诗歌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二)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就李白诗歌文化与当前高师声乐教育之间的关联这一课题,学术界至今无人涉及,对于优秀的李白诗歌文化来说,这本身就是有所欠缺的。事实上,对李白诗歌文化与当前高师声乐教育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它提醒我们思考诸多问题:李白诗歌文化对高师声乐教学活动的作用何在?李白诗歌的思想、情感与李白诗歌的文本,何者更有助于声乐教学的开展?李白诗歌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对高师声乐教学活动有何影响?

(三)探究李白诗歌文化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意义

就李白诗歌文化与当前高师声乐教育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真正地理解声乐学习的知识,理解高师声乐教学活动的意义以及李白诗歌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李白诗歌文化,并从实践出发,为推动高师声乐教育与李白诗歌文化的融合发展服务。

注释:

①《李白思想研究》,杨海波,学林出版社,1998年。

②《李白诗与乐》,侯延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李白文化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毛若,新西部,2011年03期。

④《李白文化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毛若,新西部,2011年03期。

⑤《李白文化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毛若,新西部,2011年03期。

⑥《中国古代文学》,傅璇琮、蒋寅,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诗仙高师李白
和李杜合影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诗仙李白的归宿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倒下的那一刻
胡风黄沙话诗仙——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文化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