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解答文言文翻译题的几种技巧

2021-11-13王玉婷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文言

王玉婷

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难度属于B级。一些同学总是在文言文翻译题上丢分,不知道该如何解答这类题目。下面,笔者就先分析一下“考试大纲”,再分享一些解题的技巧,最后展示一道例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们先来看一看“考试大纲”的要求。针对古代诗文阅读题,“考试大纲”对考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包括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从中,我们会发现,“浅易”是高考文言文选文的重要标准。命题人不会挑选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作为命题材料,而是会挑选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本。所以,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大家不要有畏难心理。平时只要好好学习,打牢基础,在考试中放平心态,大家就会发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浅易”不代表没有难点。比如,2020年全国一卷《宋史·苏轼传》中的“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看似浅易,却又有一个难点。在翻译的过程中,考生往往难以准确翻译出“浑涵光芒”的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文言文虽比较“浅易”,但是其中又不乏难点,个别句子、词语虽然不会影响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又会成为我们顺利翻译文言文的“障碍物”。这也是一些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失分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在此题上失分呢?

文言文翻译题一般会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实词一般涉及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等。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要认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理解各种实词的含义。因为教材中的文言实词往往是高频考点,如:

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赤壁赋》) “属”作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出自《琵琶行》) “属”作动词,意为“隶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出自《滕王阁序》) “属”作动词,意为“属于”。

衡少善属文。(出自《张衡传》)“属”作动词,意为“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出自《岳阳楼记》)“属”作动词,通“嘱”,意为“嘱托”。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出自《过秦论》) “属”作名词,意为“等辈、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出自《鸿门宴》)“属”作名词,意为“等辈”。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出自《屈原列传》)“属”作动词,意为“连接”。

……

高考真题:

(2014年山东卷)属鼎治,鼎论如法。(出自《詹鼎传》) “属”意为“交付”。

(2014年福建卷)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出自《小山类稿》) “属”意为“交付”。

(2014新课标卷)自幼好学,善属文。(出自《旧唐书·于休烈传》)“属”意为“撰写”。

(2016年上海卷)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出自《晋书·羊祜传》)“属”意为“撰写”。

(2017年北京卷)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出自《秦废封建》)“属”意为“亲属”。

……

在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也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考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言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如:

而: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出自《劝学》)“而”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出自《劝学》)“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劝学》)“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出自《促织》)“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出自《劝学》)“而”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高考真题:

(2014年新课标卷)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出自《旧唐书·于休烈传》)“而”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但是”。

(2016年新课标卷)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出自《明史·陈登云传》)“而”表示转折,意为“却”。

……

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判断这个句子中是否有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疑问句。那么,该如何判断呢?其实,我们可以抓住重要的标志词。

以被动句为例。常见的被动句往往有以下标志词: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暴见于王。(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出自《庄子·秋水》

例句:予猶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出自《五人墓碑记》)

……

找出了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把握了句子的句式,我们就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翻译句子了。值得注意的是,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是无需翻译的。此外,大家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不能主观臆断,改变原句的意思。

请你阅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技巧点拨:在翻译句子之前,同学们需要仔细阅读这两个句子及其前后相关的句子,力求准确地理解文意。第一个句子中的重要实词有“既”“忿”“信”,重要虚词有“而”“之”。“而既知其不可”省略了主语“上”,即唐太宗,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将其补写出来。“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中有一个特殊句式“此乃……也”,为判断句,翻译时要注意判断句的特点。第二个句子中的重要实词有“门下”“覆视”“矜”“闻”,重要虚词有“而”“以”。

参考答案:(1)(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啊。

(2)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

综上所述,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抓住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判断有无特殊句式,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前提下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如此,又何愁得不到高分呢?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文言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