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研究

2021-11-13冯正斌吴康明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4期

冯正斌 吴康明

内容摘要:陕西当代长篇小说是陕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译活动是陕西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亦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本文考察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与接受概况,缕析国内外译介研究现状,发现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数量有限、接受效果不佳、研究热度不足,并从文本方面与非文本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启示借鉴。

关键词:陕西当代文学;译介与接受;中国文学外译

基金项目:本文是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翻译方向”的贾平凹小说英译模式考察2019M022)和西安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项目(中国乡土小说“乡土性”英译研究 2020SZ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冯正斌,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外译研究、外宣翻译研究。吴康明,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陕西文学外译研究。

Title: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aanxi Contemporary Novels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haanxi literature, the translation of Shaanxi contemporary novels plays significant roles in helping Shaanxi literature “going out” and telling the Chinese stori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aanxi contemporary novels, its overseas reception, and the related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ajor problems are the limited translations, insufficient reception and academic attention. Based on a thorough reflection o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with the hope of shedding some light on the overseas promo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Key words: Shaanxi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out”

Authors: Feng Zhengbin is professor and masters supervisor at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and Ph. D. candidate at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pecializing in translation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oreign publicity. E-mail: robert_xian@sina.com. Wu Kangming is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 is translation study of Shaanxi literature.E-mail: clancywu1998@foxmail.com

伴随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文学搭上“‘西進之路的新航班”(朱振武 81),航线跨越国家民族的边界,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之舟。陕西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重镇,其长篇作品描绘地方风貌与人情世故,传达民族情感与价值观,“构成了其他地区无法企及的独特文学风景”(孙新峰65)。与此同时,陕西文学顺应时代浪潮,作品经由英译跨越地域文化羁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三秦之声。放眼陕西作家英译境况,贾平凹笔耕不辍、佳作频出,多部力作进入英语读者视野,国内译介研究随之活跃;路遥、陈忠实文采斐然、著作等身,作品英译进程却阻滞不前,相关学术研究量小力微;柳青、杜鹏程、高建群、红柯、杨争光、京夫、程海及陈彦等优秀作家笔力独扛、匠心独运,然成功走出国门的作品有限,译介研究未成体系、有待拓展。综而论之,陕西当代作家英译作品多寡悬殊,研究热度大相径庭,以致陕西文学英译发展失衡,传播交流受阻。鉴于此,本文梳理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及研究概况,描写与反思并举,明晰陕西文学英译现存问题及个中制因,以期唤起译界同仁关注,并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打开新视野。

一、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情况

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发轫于“十七年文学”,以柳青、杜鹏程作品英译为主。随后的动乱几近中止了英译进程,未有长篇作品译出。动乱结束后,陕西文学英译迎来“改革开放”,柳青、杜鹏程与贾平凹各有一部长篇小说译出。新世纪头十年,柳青、贾平凹各有一部长篇作品译出。第二个十年,贾平凹作品英译出版热度攀升,路遥、高建群亦有作品纷至译出。统计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情况如表一。

2014 8,535,566

柳青 《铜墙铁壁》 1954 - 21,800,991 0 - 0

《创业史》 1964 - 5,480,108 0 - 0

1977 11,439,264

2001 11,162,086

杜鹏程 《保卫延安》 1958 - 12,961,221 0 - 0

统观译本销量情况,贾平凹与路遥作品接受效果较为理想。《高兴》电子书销量位居陕西文学作品前列,纸质书影响较为有限。《极花》《废都》电子书与纸质书销量排行均为一百万名开外,《浮躁》《带灯》暂未有电子版上架,纸质书销量平平,未能引发较多关注。路遥《人生》长居中国文学畅销榜前50名,电子书销量排行进入前七万名。高建群、柳青与杜鹏程接受情况略逊一筹,《统万城》电子书与纸质书销量排行两百万名开外,《铜墙铁壁》《创业史》与《保卫延安》仅有纸质书在售,其中销量最高的《创业史》位居五百万名开外,海外传播效果欠佳。

读者书评是海外读者阅读感受的集中体现,书评研究有利于“准确地找出西方读者对某个中国文学作品接受度的情况及细部原因”(石春让、邓林65)。亚马逊网站设有“读者评级”和“读者留言”,其中《高兴》共532人评分,评级3.7星,读者书评达425条,评价褒贬不一,有读者赞许“作品温暖有趣、略显心酸,生动讲述了拾荒者曲折的一生”①;也有读者批评“故事平淡缓慢,叙事粗俗”。可见,《高兴》作品主题得到读者认可,然诗学规范差异招致些许批判。《极花》共10人评分,评级3.6星,读者书评6条,读者就作品封面、故事情节与文化底蕴给予肯定,也有读者表示“翻译让对话变得生硬尴尬”。《废都》共7人评分,评级4星,读者书评6条,有读者肯定了作品行文、作者声望及译者贡献,也有读者对叙事节奏表示不满。《浮躁》共6人评分,评级4.5星,读者书评5条,有读者称赞作品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缩影,并给予译者高度评价;也有读者表示部分段落过长,语义不连贯。《带灯》未有评分与评论,传播效果较为有限。《人生》共1513人评分,评级4.2星,读者书评145条,作品思想内涵和故事基调获得大部分读者好感,然部分读者对人物形象及叙事节奏表示失望。《统万城》共26人评分,评级3星,读者书评共26条,正面评论表示作品风格简洁明快,情节令人难忘;负面评论指出译本存在语法错误,翻译生硬等问题。柳青、杜鹏程作品在亚马逊平台暂无评级评分与读者留言,读者接受效果欠佳。由是观之,陕西文学作品英译接受程度不一,作品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得到多数西方读者认同,扩大了陕西文学世界影响力,然叙事手法与文化差异影响了阅讀体验。

三、陕西长篇小说英译研究概况

陕西文学的世界影响力逐步提高,吸引了愈多学者参与相关研究,促进了陕西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互鉴。梳理陕西长篇小说英译研究概况,有利于揭示陕西长篇小说英译研究重点与不足。

1.1国外英译研究概况

翻译文学的海外研究是衡量“走进去”的重要参考。统观陕西长篇小说国外研究,根据研究主体划分,国外英译研究可分为专业书评与学术交流两方面。

专业书评指海外权威媒体评论,对读者具有一定引导作用。纵观亚马逊平台专业书评,贾平凹作品获赞最多:《高兴》被评“韩斌的翻译令作品变得丰富生动、令人愉悦”②(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结合了中国动荡的政治历史以及丰富艺术传统,描绘了一个正在变化的中国,并残酷地说明了这种变化会造成刘高兴乐观而令人心碎的生活”(Publishers Weekly);《浮躁》“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启迪性”(Kirkus Reviews)。其他陕西作家中仅高建群作品获专业媒体点评:《统万城》是“中国历史几十年来最好的作品之一”(San Francisco Book Review)。总体来说,专业书评给予了陕西长篇小说高度评价,以积极的口吻向西方读者展现了陕西长篇作品的独特文学价值,有利于吸引更多潜在读者的阅读兴趣,对陕西文学海外传播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

学术研究包括国际学术论文,其中贾平凹研究成果数量较多,其他陕西作家研究略显薄弱。贾平凹国外研究可分为本体文学性研究与译介传播接受研究。本体文学性研究运用多种理论解读作品,代表研究成果如华裔学者王一燕(Wang 2006)的博士论文,通过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的“国族叙述”理论探讨贾平凹小说、诗歌与散文,认为其创作为文学本土主义的定向与叙述中国的构思提供了范例。该论文后以专著形式被“劳特里奇当代中国系列”丛书收录,是目前唯一一部以陕西作家为专题的学术著作。加拿大学者郑明芳(Zheng 2004)博士论文以西方悲剧理论为基础,剖析贾平凹小说中角色跨越城乡边界与社会阶级的悲剧情节,认为贾平凹以艺术的形式表达悲剧意识。译介传播接受研究关注陕西长篇小说译本的传播情况(Wang 2019),论文认为《怀念狼》的文学寓意符合生态批评与动物研究的批判取向,作品超越了西北地区边界,具有世界性视野。总而言之,国外学界的贾平凹研究多以汉语原著为研究对象,探讨贾平凹长篇作品独特的文学性、创作手法、文学形式流变与中外文学关系等话题,展现了陕西长篇作品的世界性;然研究成果总体偏少,限制了海外学术影响力,同时理论丰富性欠佳,对于拓宽研究视野效果有限。

其他陕西作家海外英译研究体量较小,仅有部分专著以章节形式介绍了陕西作家。如加拿大学者梁丽芳表示以往介绍中国作家的海外著作都较为简略过时,因而在其著作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Writers:Biography, Bibliography, and Critical Assessment中介绍了部分陕西作家。其中“Constructing the White Deer Plain”(Leung 43)一节描述了陈忠实的创作生涯,认为其创作融合了民俗学与儒家文化;“Caugh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185)一节认为路遥的写作着眼于城乡之间的故事,概述了路遥生平事迹与创作历程。该著作将作家生平与创作历程相结合,归纳作品特征并给予总体评价;同时还在每节末尾注释中标明译本篇目与出处,以便相关学者开展学术研究。2007年,加拿大汉学家戴迈河(Michael M. Day)将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译为英文,并由荷兰布里尔出版社出版,文中“Liu Qings History of Pioneering Work”(Hong 115-119)一节介绍柳青创作情况,该著作还介绍了杜鹏程、路遥、陈忠实的作品及其研究,为陕西作家国外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概而述之,其他陕西作家海外研究多聚焦作家生平、创作历程与作品特征,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然相关研究多出现在中国作家综述类研究中,缺乏专题性的文学理论探讨,不利于国内外学界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对文学译介传播助力有限。

1.2国内英译研究概况

梳理陕西作家国内英译研究有利于廓清重点,明晰盲区。以贾平凹、路遥、陈忠实、柳青、杜鹏程、高建群、紅柯、杨争光、京夫、程海及陈彦11位作家姓名与“译”为检索项,全文检索CNKI数据库CSSCI源刊及中文核心期刊(截至2021年3月31日),排除无效数据后获贾平凹译介研究论文45篇、路遥3篇、陕西作家群3篇、陈忠实1篇。根据论文焦点与研究路径,可分为翻译语言本体研究、描写性译介接受研究、比较诗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其他英译研究新视角四方面。

翻译语言本体论文共22篇,属陕西文学译介研究重点,其中贾平凹20篇、路遥与陈忠实各1篇,未涉及其他陕西作家。该方向多以乡土语言为考察对象,从关联理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前景化理论等视角切入,探讨文化意象、文化负载词、文化语词在汉英语言中的释义差异,探索译本如何再现原文风格,贴近目标读者。总体而言,该类研究较为活跃,理论支撑相对充足,通过多维理论视角分析译文,探讨英译策略,对中国文学作品译介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然研究未对贾平凹以外的陕西作家展开深入探讨,忽略了部分优秀译本的研究价值,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宽。

描写性译介接受论文共15篇,其中贾平凹12篇、路遥1篇、陕西作家群2篇。该类研究以描写性视角观测陕西文学海外接受效果,从海外媒体、研究学者及大众读者视角切入,探析语言特色、叙事手法与译介模式。概言之,该类研究立足陕西长篇小说译出现状,从多个译介参与者的角度汲取有效经验,有利于学者多维考察陕西文学译介接受情况;然译介反思方面研究略显不足,缺少切实有效的传播方案与路径参考,对于译介活动参考价值相对有限。

比较诗学与世界文学论文共5篇,其中贾平凹3篇、路遥1篇、陕西作家群1篇。该类研究考察陕西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诗学差异,认为贾平凹作品具备可译性(杨慧仪2013)、世界性(王宁2018)与经典性(闫海田2019);赞扬路遥作品中的奋斗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指出陕西作家借鉴吸收西方异质文化有助于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获得鉴别认同。要而言之,该类研究从宏观视角考察陕西文学世界性,探寻陕西文学如何引起世界读者共鸣,为创作主题选择与翻译文本选材提供参考;然研究体量稍显单薄,对于世界性的文学主题分析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思考探讨。

其他英译研究新视角论文共7篇,均以贾平凹为考察对象。该研究方向借鉴新兴学科的知识方法,考察传统译学与交叉领域的渗透融合,如副文本、生态学、文化模因、语料库技术等,提高了国内学界理论丰富度,开拓了翻译研究视域。一以言之,该类研究从多个学科视角综合考察陕西文学“走出去”,跨学科研究提振了翻译研究的创新性,为相关学者开拓了新视野;然学科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深入契合的跨学科理论成果,且理论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陕西文学英译反思与启示

梳理陕西当代长篇小说英译及其研究情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译出数量较为有限,未能形成系统性影响;二、读者接受程度相差悬殊,整体影响力相对不足;三、国内外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对陕西文学对外交流助力不足。围绕现存问题,本文着眼于影响英译活动的文本层面因素与文本外因素,为陕西文学外译提供相关建议。

文本层面因素主要指直接影响译文生成的相关因素,提升陕西文学英译文本质量可从以下四方面考虑:一是译介选材紧随时代,尊重文学市场规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英语世界读者希冀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中国人民生活面貌,译介选材应遴选反映中国社会现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以提升译本受到海外读者欢迎的可能性。二是优化英译策略,巧传作品内涵。陕西作家擅长运用方言俗语写作,增添了作品的异域之美,但对译者而言颇具挑战性,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活用英译策略,如《极花》译本书名翻译选用了“Broken Wings”这一“文化负载信息丰富,互文指涉繁杂”(冯正斌、林嘉新 89)的文化意象,增加了读者亲和感,有利于传达作品价值内涵。三是作家编辑积极参与,协同改善翻译质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陌生词汇与文化习俗,容易导致误译现象,如若作家、编辑能够亲身参与翻译,则有利于提升译文质量。韩斌在翻译《高兴》时,根据编辑意见修改了部分表达方式,“胡说”一词在“初稿译为Nuts to that后改为Screw that,最后采用的是美国读者最熟悉的Bullshit”(季进、王晓伟 171),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译文翻译质量。四是丰富副文本信息,拉近读者距离。副文本寄托着作品情感内涵,是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内副文本包括封面封底、前言后记、序跋注释等,传达着译本出版信息与作品隐含意义,如莫言意语译著《红高粱》封面为红色背景的兵马俑图片,极具视觉辨识度与想象空间,对于译本传播起到助推作用。外副文本包括宣传营销、专业书评、读者评论等,是译本传播的重要推手,如《今日中国文学》曾强调《废都》被列为禁书,极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是以,提高译作内外副文本的丰富程度能够充分呈现作品文学魅力,拉近读者距离,助推陕西文学进入英语世界。

文本外因素主要指影响译本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译介传播的非文本因素,提升译本的海外译介传播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培植作家全球视野,完善文学代理人出版制度。作家参与的推介活动是提高海外影响力的重要推手,亦是“作家及翻译作品直接走进异域文化的最佳平台”(于瑞华、张联189),能够有效拓展作家国际视野,培植全球观念。此外,专业文学代理人是代表作者、译者进行商务沟通的重要角色,能够准确判断译本的市场潜力,甚至成为译本进入海外出版社视野的敲门砖。二是优化译者模式,提升翻译质量。上世纪,陕西文学译者模式多以海外译者为主,然海外译者对于准确传达作品文化内涵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中国文学英译事业不断发展,陕西文学译者模式转型为“国外汉学家或翻译家与以母语为中文的译者合作的译介模式”(韩红建、蒋跃 63),优化译者模式有利于提升翻译质量,优化作品的译介传播效果。三是整合利用多方资源,开拓多元出版渠道。依托译者、书评、出版社三者的社会文化资源有利于发掘潜在读者群体,扩大陕西文学与海外读者接触面积。借助知名译者的读者基础,国外权威书评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及商业出版社具备雄厚的经济与文化资本,有利于译本在目的语世界的传播流通。此外,随着数字人文时代到来,“数字阅读产品对出版商变得越来越重要”(任翔11),陕西文学应顺应世界文学发展趋势,贴近目标读者的电子化阅读偏好。四是依托学术交流,助力文学英译。国外学者通过海外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更有利于让译本产生“自己人效应”(转引自鲍晓英14),促进陕西文学的译介传播。国内研究以本土期刊为主阵地,主要探讨翻译策略探讨与译传效果评估,能够唤起更多学者对于陕西文学译介的纵深关注,是拓宽陕西文学译介研究视野的有效途径,对于陕西文学英译事业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

陕西文学英译活动从建国时期走向新世纪,众多优秀作家走出国门,作品进入英语世界读者内心,有效提升了陕西文学世界范围的文學影响力。本文从译本出版情况、作品接受概况、学术研究现状入手,考察陕西当代长篇小说的英译传播效果,发现陕西当代小说英译存在作品译出数量不足、作家译介情况不均、译本销售情况欠佳、英译研究体量有限等问题,限制了陕西文学英译事业的长足发展。述过往以鉴未来,反思现存问题并吸收借鉴国内外文学译介的先进经验,从文本层面与文本外层面提出优化建议:文本层面注重译介选材、策略优化、多方参与以及副文本信息;文本外层面聚焦人才培养、译者模式、资源渠道以及学术交流。简言之,反思陕西文学英译活动既对陕西文学译介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又可为整体中国文学外译提供鉴资参考。

注释【Notes】

①读者书评来自于美国亚马逊官方网站,中文系笔者自译。

②专业书评来自于美国亚马逊官方网站,中文系笔者自译。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鲍晓英: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翻译》1(2015):13-17、126。

[Bao, Xiaoying. “The Recep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Mo Yans Oeuvre and the Light it Sheds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1 (2015): 13-17, 126.]

冯正斌、林嘉新:“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极花》英译本述评。《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4(2020):87-92。

[Feng, Zhengbin and Lin Jiaxi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oken W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 Behavior.”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4 (2020): 87-92.]

韩红建、蒋跃:多重视阈下的陕西当代文学译介模式反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018):61-66。

[Han, Hongjian and Jiang Yue. “Reflection on the Translation Model of Shaanxi Literatur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6 (2018): 61-66.]

Hong, Zicheng. 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Leiden: Brill, 2009.

季进、王晓伟:论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可能与未来——以贾平凹《高兴》的英译本为例。《当代作家评论》6(2018):165-173、186。

[Ji, Jin and Wang Xiaowei. “On the Possibility and Prospect of Overseas Translation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6 (2018): 165-173, 186.]

Leung, Laifong.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Writers: Biography, Bibliography, and Critical Assessment. London: Routledge, 2016.

任翔:后数字时代的颠覆与融合——2019年欧美数字出版评述及展望。《出版广角》5(2020):10-14。

[Ren, Xiang. “Disruption and Convergence in the Post-Digital Age: 2019 in Review for Digital Publishing Developments.” View on Publishing 5 (2020): 10-14.]

石春让、邓林:基于情感分析的贾平凹《高兴》英译本中地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与传播效果考察。《外国语文研究》6(2020):58-66。

[Shi, Chunrang and Deng Lin. “A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Local-culture-loaded Words in Jia PingwasHappy Dreams andIts Dissemination Based on Senti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6 (2020): 53-66.]

孙新峰:三个人的文学风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当代文坛》4(2010):65-68。

[Sun,Xinfeng. “The Literary Scenery of Three Individual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Semiotics of Three Writers Lu Yao, Chen Zhongshi and Jia Pingwa.”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4 (2010): 65-68.]

王宁: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当代小说:贾平凹小说的世界性和理论前瞻性。《学术研究》12(2018):141-150、178。

[Wang, N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as World Literature: The Cosmopolitan Features and Theoretical Anticipation of Jia Pingwas Fiction.” Academic Research 12 (2018): 141-150, 178.]

---.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 between Writers and Critics: The Case of Jia Pingwa.”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1 (2019): 35-47.

Wang, Yiyan. Narrating China: Jia Pingwa and His Fictional World.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魏家海:走向世界文學的宇文所安唐诗译本研究。《外国语文研究》6(2019):58-66。

[Wei, Jiahai. “Study of the Tang Poems Translated by Stephen Owen Becoming the World Literature.”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6 (2019): 58-66.]

闫海田:中国民族经验的世界经典性认同——贾平凹海外接受个案考察。《当代作家评论》3(2019):180-191。

[Yan, Haitian. “World Classic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al Experience: ‘A Individual Study of Jia Pingwas Acceptance Overseas.”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3 (2019): 180-191.]

杨慧仪:呼唤翻译的文学:贾平凹小说《带灯》的可译性。《当代作家评论》5(2013):164-169。

[Yang, Huiyi. “Literature Calling for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ability of Jia Pingwas Novel The Lantern Bearer.”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5 (2013): 164-169.]

于瑞华、张联:文学翻译与作品域外影响力《当代作家评论》4(2016):183-190。

[Yu, Ruihua and Zhang Lia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he Extraterritorial Influence of Works.”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4 (2016): 183-190.]

Zheng, Mingfang. “The Tragic Vision in Jia Pingwas Four Novels of the 1990s” (Ph. D. Dissertation).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4.

朱振武:汉学家中国当代文学英译研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外语教学》5(2020):81-87。

[Zhu, Zhenwu. “A Probe into the Study of Overseas Translator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5 (2020): 81-87.]

责任编辑:胡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