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闽剧教学要求变化的探讨分析

2021-11-13

戏剧之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闽剧时代背景教学方式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8)

一、新时代与闽剧戏曲艺术传承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收入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同时,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文化多元化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文化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威胁。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而保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和活力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闽剧戏曲艺术是诞生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地方戏曲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闽剧作为福建地区的地方戏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福建人民听戏、唱戏、看戏,闽剧逐渐成为了福建人民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生活之一。闽剧曲调明快活泼,音乐格调昂扬、奔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新时代背景下,闽剧的文化娱乐形式仍然在传承和延续,并逐渐被引入学校教学中。但由于目前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多元,加上短视频、新媒体、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闽剧文化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如传统戏剧形式受众日益减少、内容缺乏创新且与时代精神匹配度不高等。与此同时,闽剧在融入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和陈旧、缺乏与当前学生普遍接受的其他文化形式的有效结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等。此外,从事闽剧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少,普通音乐教师对闽剧了解程度低,传统闽剧艺人、老艺术家要么年龄偏大,要么转型从事其他行业,因而导致闽剧教学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传承闽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积极转变闽剧教学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对于闽剧教学的新要求

(一)闽剧教学需要融入时代精神

闽剧的成型和发展主要是在清代,从主要的剧目来看,如《孟家女》、《王昭君》、《王莲莲拜香》等,多基于封建社会背景,尽管其多用于歌颂人间真情、女性忠贞等主题,但是也保留了大量与现代社会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的文化元素,甚至有些内容仍然保留了一些封建、愚昧、迷信的思想,与当今科学、民主、进步、共享的时代观念有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在闽剧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目前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缺乏与当前流行文化的结合。尽管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保留其自身的价值和特点,但是也不能忽视与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的结合、与目前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的结合,否则要实现其传承和发展必然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要实现闽剧艺术文化的传承、有效地进行闽剧教学,就必须在原本剧目中融入时代元素,融入更多现今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从而促进闽剧教学的有效开展,实现闽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闽剧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模式

目前,闽剧教学多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曲艺的基本功练习、传统的“手、眼、身、法”和唱腔等技艺的练习以及各种剧目的背诵和演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师生身份,要求学生对教师绝对遵从,导致教育模式僵化,缺乏师生之间的灵活互动,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育效果的反馈,进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的新时代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模式,科学化教育和民主化教学是目前教学的主要方式,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在闽剧教学过程中,要汲取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摒弃其中的缺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真正提升闽剧的教学效果。同时,强化师生“等级”关系的教育模式也要向师生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互动式和民主式教育模式转变。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闽剧教学除了传统的技艺学习和技能培养之外,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方式。因此,闽剧教学也要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技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闽剧文化的培育培养,给学生讲解和传授更多关于闽剧文化和历史的知识,使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闽剧表演技能外,也能够对闽剧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自觉树立起传承闽剧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闽剧教学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目前,闽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闽剧教学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由于目前闽剧属于小众戏曲,传统的从事闽剧教学的老艺术家逐渐老去,而在市场大环境下,不仅新人不愿意进入闽剧教学圈,而且原本具有专业技艺的优秀闽剧教师迫于经济压力也逐渐离开这一行业。另一方面,传统闽剧多以自然传承模式为主,部分老艺术家和专业人士对于公开式培养新人缺乏主动性,造成了闽剧专业化教师培养的困难。新时代闽剧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闽剧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仅仅依靠非专业音乐老师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较强闽剧表演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从闽剧的历史、闽剧的表演方法、闽剧的创作形式和方法等角度来进行教学。因而新时代背景下的闽剧教学要培养出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新时代背景下闽剧教学的转变策略

(一)在传承闽剧基本内涵的同时推陈出新

通过上文的分析,闽剧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目前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变革闽剧的教学方式要求创作出更多具备创新性的闽剧文化作品。首先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原有的经典剧目进行合理的修改和完善,去除其中封建的、落后的、迷信的内容,继承其中精华的、彰显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反映中国人民真挚感情的部分并加以弘扬,同时融入新时代科学、开放、共享、平等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观念。其次,要在闽剧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唱腔、身法、服饰、表演方式等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当下时事热点和人民普遍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对闽剧戏剧进行创新,创作出更多符合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

(二)转变闽剧教学方式,依托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闽剧教学主要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于教学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传承闽剧文化的需要,因而变革目前的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首先,要采取更为科学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着手,利用科学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爱好,采取针对化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基本功练习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其次,转变师生的相处模式以及教师的培育观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教学质量的空间,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再次,要丰富闽剧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闽剧文化培育。在闽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利用互联网手段,以学生们普遍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授闽剧理论和历史知识时,可以播放专门的历史纪录片,甚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闽剧发展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对于闽剧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做文化的传播者。最后,还可以举办各种闽剧文化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在比赛中增强闽剧学习和实践,提升学生对于闽剧艺术的认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起专业的闽剧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闽剧教学除了需要推陈出新创造更多新作品、转变教学方式和丰富教育内容之外,更关键的是需要培育更多的闽剧教学的专业人才,建立起专业化的教学队伍。目前,闽剧专业表演者已经十分缺乏,年长的艺术家很难走上教学岗位,而后继者受多种因素影响也逐渐离开闽剧教学岗位。要建立起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首先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应该提升对于培养专业闽剧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只有培养起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闽剧教学的积极变革,才能有效继承和发扬闽剧文化。其次,要加大对于弘扬闽剧文化的资金投入,成立专项资金来培育专业人才,全面提升闽剧教学人员的薪资待遇,从而提高闽剧教学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后,要建立闽剧人才培养的专项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民间艺术工作者和传统艺术家的合作,以政府为依托、以院校为平台、以民间艺术家为重要参与者,打造起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新时代背景下闽剧教学的完善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闽剧时代背景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闽剧新秀
“闽剧王子”陈洪翔
闽剧借地气 开启校园季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闽剧传人陈淑英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