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格奇幻文学作品叙事视角和人物形象研究

2021-11-13郭文心吴燕飞

戏剧之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阿玛李尔李尔王

郭文心,吴燕飞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慈溪 315300)

奇幻文学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延伸和构建,其人物形象和叙事方式对主题表达影响深远。国内奇幻文学主要研究《封神榜》《西游记》《山海经》等本土经典作品,研究目标过于集中,缺少对西方奇幻叙事作品的关注,内容不够丰富。本文旨在对西方奇幻文学作品的不同叙事视角和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希望实现一种新的突破。美国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文学批评术语词典》(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中将叙事视角(point of view)定义为:“叙述故事的方法——作者所采用的方式或观点,读者由此得知构成一部虚构作品的叙述中的人物、行动、情境和事件。”

一、叙事视角转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本文主要参考热奈特的分类:零聚焦型指“无所不知的叙事者的叙事”,即叙述者>人物,这是传统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叙述方式;内聚焦型指“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即叙述者=人物,叙事效果在于体现叙述内容的客观性。毕格奇幻文学系列作品上部《最后的独角兽》以全知全觉的零聚焦视角进行叙事,下部《双心》以有限的内聚焦视角进行叙事,两部中的主要角色“独角兽”和“李尔”因叙事视角不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和形象,表达了彼得·毕格奇幻文学作品的深层主题。

(一)阿玛尔忒亚

《最后的独角兽》讲述世上最后一只独角兽为找寻同伴来到人类世界。当独角兽成为人类口中的传说,真实也被看作虚妄。旅程中,独角兽误入女巫的囚笼,得到魔法师救助,厨娘加入他们一起拯救其余独角兽。在前往国王城堡的途中,独角兽遭到天敌红公牛的追捕,魔法师情急之下将她变成美丽的少女,骗过了红公牛。少女和同伴来到城堡,与王子相爱,渐渐遗忘自己身为独角兽的一切记忆。国王发现了独角兽的真实身份,想将她同其他独角兽一样赶入大海囚禁。在同伴的帮助下,少女变回独角兽,打败红公牛,解放所有同伴。和朋友、爱人分别的独角兽带着喜悦、爱和悔意回到自己的森林,她有了人类的情感,不再是纯正的独角兽。

1.独角兽的传说和神话

独角兽的名字源自拉丁语,即神圣独角拥有者。最早的独角兽传说起源于公元前5 世纪末,一位名为克特西亚斯的希腊医生认为独角兽的角制作成的杯子能够去除一切毒素。猎人选择以围猎的方式骑马追捕独角兽,为了保护幼崽,成年独角兽会拼死抵抗,杀死马和骑手。那个时期刻画的独角兽暴力好战,虽始终偏爱纯洁少女的抚摸和馨香,却也对这份纯洁有着天然的破坏欲,独角兽会渴望用尖角破坏纯真。随着时间流逝和艺术加工,独角兽逐渐成为纯洁的代名词,各种童话故事中的独角兽也逐渐变得温驯起来。在各种故事里,猎人都让少女在森林里歌唱,诱惑独角兽,趁机将辔头套到独角兽颈上,躲在一旁的猎人会取走独角兽的犄角。同样的,许多画作都将少女和独角兽作为一种固定的奇幻组合。达·芬奇、拉斐尔都有类似的作品,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大师莫罗更对独角兽情有独钟,西方文学、奇幻小说也不时有独角兽出现,有些基督教派甚至认为独角兽是耶稣的化身。不管是哪一种传说,独角兽都象征着永恒的纯洁与坚定,是神话中毋庸置疑的光明美丽的象征。

2.零聚焦视角下的独角兽形象

彼得·毕格在《最后的独角兽》中塑造了承载神性的存在——独角兽,毕格奇幻世界中的独角兽纯洁善良,是每一位少女都期盼出现的奇迹。书中的独角兽有着高尚的情怀,在后世百年的润色中已然代表了正义和光明,独角兽的形象高于人性,是人类为寄托精神所创造的神明、神性的宿主。在毕格奇幻文学中独角兽象征美好,但作者也保留了它们早期传说中的残暴性情。在主人公之前,被法师变成男人的独角兽杀死了不怀好意的猎人以及最后勇敢打败红公牛的主人公都骁勇善战。

(1)独角兽身份与人类女孩身份

独角兽变成人类女孩时的名字——阿玛尔忒亚,与希腊神话中喂养宙斯的山羊仙女同名。仙女也同样有着神奇力量的角——能带来永久富饶的丰饶之角,它同独角兽能够吹散死亡治愈伤痛的角是一种相似的对照,同样代表人类想要追求的美好愿景。独角兽所象征的不朽、永恒、强大和美丽正是人类历史上所执着追求的梦想。当独角兽变成人类女孩阿玛尔忒亚后,恐惧地抓挠让她失去自由的人类皮囊。被囚困的独角兽即便有美丽的容貌,躯壳是空荡而没有灵魂的,这空洞正是人类本身的不完善。如果阿玛尔忒亚选择成为人类,就意味着世上最后一只独角兽会消失,其他独角兽会被永远困住,被彻底遗忘。当所有人都不相信独角兽的存在时,它们也就真正消失了。当人们一味选择舒适,只顾规避风险,人性中可贵的品质也将消逝。

这些都明确表明了独角兽的立场,对于他们来说,人类的皮囊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枷锁牢笼。作者借此向读者表达自己对于人类社会种种限制的不满和挣扎以及对独角兽所象征的美好的渴求。人类躯壳为阿玛尔忒亚带来的美好,其背后却是苦涩和沉重的,象征对人类面对危险困难时选择逃避的嘲讽。但作者本意并不是想要责备生活,他仍然对世界保留一种纯真的信任,而这种美好完整的品质正体现在独角兽身上。作者将自己对高尚的信任寄托在独角兽的形象上,所以女孩终要重回独角兽的身份,打败红公牛,拯救自己的同胞。从人重回独角兽,这一神性的回归加强了奇幻故事中的宿命感。

(2)女孩重回独角兽

最终,阿玛尔忒亚要重新成为独角兽,才能打败红公牛,解救独角兽同胞们。独角兽是神性的象征,而神性是最高的人性。二者不可分割,却又并不相同。拥有过人类灵魂和心情的独角兽不仅仅是独角兽,她还拥有了阿玛尔忒亚。这是神性的蜕变,亦是神性的悲剧。神性讲求超越性、无我性,是人性不可跨越到达的境地。神性是同美最接近的一种德性,是纯美和仁慈的显现。重回独角兽身份的阿玛尔忒亚救赎他人,却又无法避免自身的痛苦与无助。这种神性的展现糅合人性的弱点,既是神性的蜕变,亦是神性的悲剧,更加引人深思、令人动容。

3.内聚焦视角下的独角兽

《双心》讲述小女孩苏子为拯救村子和朋友前去寻找国王李尔帮忙,杀死拥有两颗心脏的狮鹫。在魔法师和厨娘的帮助下,苏子找到了老国王李尔,国王答应了女孩的请求,却在与狮鹫的搏斗中死亡,独角兽受魔法师呼唤,杀死狮鹫,取得和平。全文以小女孩苏子的第一人称内视角书写,从一个完全旁观的陌生角度观察独角兽形象。当国王李尔被狮鹫杀死,阿玛尔忒亚出现,打败了狮鹫,并狠狠践踏怪物的尸体。这一举动所体现出的情感是愤怒。和上一部作品旨在歌颂独角兽象征中的神性部分不同,《双心》中的阿玛尔忒亚同时糅合了神性和人性。作者并不吝啬展现同时拥有人类女孩和独角兽灵魂的阿玛尔忒亚所拥有的人性特点,阿玛尔忒亚的角色变化既是神性的蜕变,亦是神性的悲剧。

在国王李尔又一次因为英雄使命死亡后,独角兽没有复活他。这说明阿玛尔忒亚已完全获得了人性之爱。正如书中所写,“她不仅仅是独角兽,在所有独角兽中,只有她知道后悔和爱为何物,她身上有些部分仍和人一样,这使她永远区别于其他独角兽。”阿玛尔忒亚,独角兽,人性与神性相结合,此角色不再是纯粹的完美。与崇高神性不同,人性中的温暖品质都是不完全的高尚。独角兽体内阿玛尔忒亚的那一部分爱着李尔,对她而言,死亡是给爱人的解脱,这份人性之爱让阿玛尔忒亚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让她人性中的神圣意义远大于单一的神性。作者写这些相互冲突的点,除了塑造更丰富的独角兽形象,也是借独角兽体现人性的强大。《双心》中被歌颂的不再是神的光辉,而是人性中的脆弱和善良,不完美的美德。纵使不完美,人性的可贵亦是不可或缺的。

(二)李尔

1.零聚焦视角下的李尔形象

开始以王子身份登场的李尔和莎士比亚作品《李尔王》中的国王同名,莎翁笔下的李尔王自我流放,来到人世间受苦难的洗礼,李尔王经历痛与难后认识了世界和人生,明白自己过去的错误和愚昧。认不出独角兽的李尔王子有着同样的愚昧,这点和李尔王不知人间疾苦前的无知一样。刚出场时的李尔愚昧天真,这都是人性的不足之处。而李尔王子因爱情受到挫折所感到的痛苦,也正对应李尔王被流放到人间时经历的种种磨难。结尾时他对阿玛尔忒亚不含私欲的爱情,同李尔王最后对世界有了新感知和认识相对应。目前没有文献可以证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独角兽中的国王李尔有相似性,但通过对角色形象塑造及故事发展经历的研究,笔者估计李尔王文学母体对李尔这一角色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

(1)蒙昧的李尔

起初,李尔王子不相信独角兽的存在,他认为“公主用歌声吸引独角兽,为它套上金辔头”这种习俗很可笑。李尔丝毫不知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正是世上最后一只独角兽。这时的李尔将荣誉等同于爱情,为阿玛尔忒亚做尽一切英雄之事,却都是无用功。认不出独角兽的李尔王子同李尔王最初的无知一样,他们是愚昧的,有着人性的缺点。李尔遇见阿玛尔忒亚时,没有认出这个美丽的女孩曾是一只独角兽,只把她当作人类,这样世俗的情感无法打动一位神秘姑娘的心。

(2)受到爱情洗礼的李尔

随着李尔渐渐了解阿玛尔忒亚身上的神秘之处,他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逐渐褪去人性中的自利。因此,当阿玛尔忒亚决定忘记自己的身份,维持现状和王子永远在一起时,李尔说不。这时,李尔的爱是纯净的,不含占有欲的神性之爱。李尔坚信独角兽们会被拯救,他愿为心爱之人的自由而战斗,哪怕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这份摒弃世俗欲望的神性之爱,让李尔由王子身份转变为英雄形象。虽然独角兽选择离开,但英雄仍爱着她,正如李尔曾承诺:“她就是阿玛尔忒亚小姐。独角兽、美人鱼、女巫。不管你把她叫什么,都不能使我惊讶或害怕。我爱她。”

(3)成为英雄的李尔

李尔为了解救所有的独角兽,同红公牛战斗而死。受到同伴帮助的阿玛尔忒亚重回独角兽身份,打败红公牛,驱逐了李尔王子身上的死亡。老国王死去后,旧的制度被推翻,新国王李尔成为伟大的英雄。复活的李尔从过去的愚昧中挣脱出来,新生的不只是肉体,更是精神,他受到洗礼成为英雄,其形象笼罩上神性的光辉。在这里李尔的英雄形象已经塑造完成,有关他的叙事文本在后期充满英雄主义色彩,他具备英雄的一切品质,善良、忠诚、诚实等,完成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壮举,最后为爱人献上生命去战斗,同时在结局受到神圣眷顾,由独角兽驱逐死亡而复生。在宏观视角下,李尔的英雄形象属于虽败犹荣型,这类英雄通过不懈努力以及自我牺牲换取相对胜利,获得精神上的永恒。英雄形象往往折射出人们的需求,李尔所代表的形象正是人类对善良正直美好品质的追求。故事中的英雄登上王座被赋予神圣光辉,脱离人性中的愚昧平庸,到达神性彼岸。最后成为英雄和国王的李尔,正是作者对美德需求的寄托。不管结局如何,英雄性格中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敢于抗争的精神特质。无论英雄事迹成功与否,他们都让人类赞赏和敬佩。

2.内聚焦视角下的李尔形象

前篇《最后的独角兽》在全知视角下编织完成背景丰富神奇的奇幻世界,但仍有局限性,即读者在阅读时会产生距离感,难以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降低了故事参与度。而《双心》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进行观察,用第一人称在有限的微观视角下进行叙述,使用与前篇不同的叙事视角,感知和体验都在苏子“我”身上。同前篇相比,有足够世界背景铺垫的《双心》侧重于人物间的交流互动。虽在故事情节展开上有一定局限性,但在世界观和人物形象都已建立的前提下,内聚焦视角更加贴近自然语言,能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之自然产生代入感,能够更好地认同书中人物。

(1)李尔人性的回归

迟暮英雄再难杀死恶龙,完成艰巨任务。人本性的体现即人性,和神性不同,人性具备多种弱点、负面情绪和精神层面的脆弱。上部作品中,李尔成为英雄后被赋予神性,后续却不是写他成为英雄之后的盛世,而是借苏子“我”的视角讲述英雄迟暮后的经历,打破了英雄不会老去死亡这一充满神性光辉的概念,给予读者新奇感。作者书写了李尔作为人类,肉身上天然的局限性。英雄会老会死,这是英雄的悲剧,也是所有人类的悲剧。作者在李尔这一角色上所赋予的“人性”,降低了文学作品中普遍英雄形象所要求的崇高感,将其道德意义结合叙事结构体现,带来启示性。迟暮的英雄国王在死亡的那一刻重归人类的身份,他从神回到人,返璞归真,拥有人性的美好。

二、零聚焦与内聚焦视角下的奇幻世界总结

《最后的独角兽》使用零聚焦的宏观视角,能够建构大时空下的宏观框架,强调长时段和宽视角的立体解释。即把奇幻文学置于宏大体系中,通过宏观视角构造出一个奇幻世界,借助充满神性光辉的独角兽传说,构建了一个充满神性,慢慢跨向人性的独角兽形象,连接李尔这一人类角色,赋予人英雄光环,塑造角色神性,将人类对永恒之美的精神追求寄托在角色上,叙述了一个辉煌的英雄史诗,使故事本身具有立体性、通透感,易于促成读者对作品世界观形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认识和感悟。

在已有宏观框架体系完全建立的背景下,作者改用内聚焦视角续作了《双心》。利用内聚焦视角在微观之处着力的特点,通过小女孩苏子的眼睛,对独角兽和李尔进行细微观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事。作者着力于内心体验,凸显更多细节,营造情境氛围,更有利于塑造角色形象以及剖析人物内涵,更加细致具体地阐述这两个角色的含义,以微观视角完成从神性回归人性的壮举,升华文章主旨,体现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阿玛李尔李尔王
白桃七月红
梨花树下染衣裳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精神分析视野下李尔王的疯癫心态
皇上胸肌好伟大
麦格纳接替李尔为宝马提供座椅
致阿玛莲莎, 请她让她的金发散乱(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