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情况下现场记者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1-11-13熊伟

记者观察 2021年27期
关键词:现场直播受众过程

文 熊伟

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观众更加喜欢直播的新闻类节目,对于现场记者来说,利用语言的描述和情景的实况转播能够有效激发受众的参与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但是这个过程对现场记者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需要拥有强大的专业水平才能够胜任,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现场记者需要在不同的领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学习直播策略才能够在大型新闻直播活动中完美展示。

提高现场直播水平对新闻媒体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为我们播什么,受众听什么,但是在个性化逐渐凸显的时代中,这种传播理念明显是落后的,被淘汰的。现代的新闻传播应该转变成为受众想看什么,我们就去播什么,积极迎合受众的需求才能获得较高关注度。所以,在现代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不管是电视还是广播都追求新闻的速度和内容,只有保证了新闻的质量和时效性才能吸引受众的视线。为了达到理想传播的效果,各大电视台和电台都积极开展各大类型的现场直播活动,活动开展的领域从时事热点到大型贸易活动,现场直播的应用度已经达到了较为普及的程度。所以不论从记者的角度,还是媒体的角度都应该重视现场直播的重要性,提升直播水平,实现信息的最大范围推广。

直播情况下对现场记者的挑战

现场记者需要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度

新闻敏感度是媒体行业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记者基本素质中基础性的技能,直播现场一般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都比较紧迫,对现场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要求就更高,而且现场新闻素材转瞬即逝,好的新闻诉求点,只要稍微不留意就会流失,在很多大型新闻事件现场都是“抢新闻”的状态。所以现场记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培养自己的新闻基本素质,在政治层面、法治层面、道德层面具备有洞察力的视角。另外,现场记者的报道一定要趋于平衡,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视角影响了对事件的宏观判断,进一步来说便是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告诉受众事情发展的经过和专业人事的分析判断等。

现场记者需要有强大的现场把控能力

记者现场直播需要具备清晰的大局意识,对现场的把控能力要求也较高。具体来说,现场记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事件的梗概和预测发展趋势。在采访进度和采访对象方面不能被动接受,应该主动出击,积极构建现场报道的基本框架、采访基调和主题,烘托现场直播氛围,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应该把自己的直播连线话术构想好,并设计有针对性且吸引人的开头和结尾串词。对于突发新闻事件来说,记者到了现场之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复杂的事情梳理清晰,每句话的报道都应该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语言准确,通俗易懂,这些对现场记者宏观把控新闻采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场记者的即兴语言表达需要流畅清晰

现场直播除了需要对现场的总体采访有宏观驾驭能力外,还需要有强大的即兴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对现场报道的重要保证。一般在直播过程中需要把复杂的事件简明化表达,因为在大部分的直播过程中时间是有限的,现场记者只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去描述一个复杂的事情,而且在描述的过程中还需要语言流畅,层次清晰,这对于记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直播情况下现场记者的应对策略

迅速反应,凸显直播优势

对于媒体新闻直播报道来说,新闻时效性是最大的特点,也是与其他媒体平台竞争最大的优点。在直播的过程中有着很多不确定性,这也增加了直播的难度,尤其是在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常态化的今天,迅速反应,凸显直播优势已经成为了每一名现场出镜记者的必备技能。如今,移动通讯技术已经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微博、微信等客户端能够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新闻内容,这在无形中也对现场记者的报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现场直播记者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把挑战变为机遇,实现跨屏报道和多屏报道,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实现新的突破。

增强新闻洞察力,发现新闻细节

现场记者是连接受众和新闻现场的渠道,现场记者需要将自己在现场的所感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受众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所以现场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更应该深入挖掘,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针对自身的触觉、听觉、嗅觉等细节加以共享,让报道出来的新闻内容是有感知力的。例如,白岩松在杭州峰会特别报道中提到:我们现在在室外,西湖本身应该充满人声、音乐声等,但是今天非常安静……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就能够让人们把“安静”这个词汇体会德淋漓尽致。

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是真实和准确,怎样能够将新闻现场观察到的细节真实全方位表达,也是现场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例如,在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报道中,央视记者王春潇在发射塔下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直播连线报道,描述了飞船的逃逸塔等相关细节,并延伸到了撤离的相关事宜和特殊情况处理的应急预案。整段报道的细节都表述得非常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另外,新闻直播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所以需要现场记者有非常强大的信息储备,才能在现场游刃有余地施展。例如,央视记者康辉在报道工商峰会8分钟直播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介绍现场的实际情况,还需要针对现场的各国商业领袖和500强企业进行深入性的访谈,若是没有强大的信息储备,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把握新闻视角,强化信息呈现

找到合适的新闻传播视角对于现场记者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很多现场直播报道过程中,新闻现场涵盖了大量的信息,记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新闻素材后,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可预测的新闻事件中,新闻视角在传播的过程中就能决定这则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另外,现场记者的报道最终是需要通过语言的方式来呈现的,所以在新闻直播现场,对话语权的掌握一般都集中在报道者身上,用恰当、准确、适合的语言进行报道是对现场记者的基本要求。当现场记者搜集好素材,找准新闻视角的切入点后需要整理自己的语言,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紧凑式的语言来呈现,若是与现场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也要注重个性化的口头表达方式,在情感的表达上也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

突出人文关怀,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

直播报道的现场记者既是新闻的传播者又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不仅需要将事件准确地报道出去,报道的内容本身也会引导社会舆论,所以意义重大,有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位。记者的每次报道都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对国家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将国家的声音传递到全世界,体现中国观点和中国主张。在对一些灾难性事件报道时,直播现场记者在传递灾情的同时还需要对受灾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避免他们出现二次伤害。在厦门电视台的一次台风直播中,当现场风力雨势逐渐加大时,现场记者发现一处空地上有几名环卫工人在避险,记者在直播报道时除了讲述现场情况,在直播尾声提到“现在这几名环卫工人所处的位置比较危险,接下来我们也将护送他们前往附近安全的地点避险”。这样的报道融入了记者的情感要素,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记者的人文关怀,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够真实体会到现场的危险程度。现场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和见证者,更需要在报道的过程中不仅报道事实本身,还要突出人文关怀,让每一则新闻更加有价值和温度。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直播在电视、广播媒体平台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于大部分受众来说,新闻直播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但是现场直播对于记者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其基本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准确的采访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细致的新闻洞察力和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因为在直播现场不仅需要准确地对新闻内容进行阐述,还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让新闻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加有温度。

猜你喜欢

现场直播受众过程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技术浅谈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现场直播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