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直播与网络手机端的融合发展探讨

2021-11-13张智华

记者观察 2021年27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融合内容

文 张智华

要实现新闻直播领域持续稳步的发展,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在满足广大观众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和当代的移动网络手机客户端在受众群体、传播形式、内容主题、交互沟通等方面的有效融合。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在新闻的专业性层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联网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在于其突破时空限制,以其时效性和便捷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更加便利的新闻传播方式满足公众的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从而让新闻转播速度更快,二者应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发展。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移动传媒成为大众使用频率最高、用户范围最广的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这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融合的机遇。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传媒的单一形式,把新闻直播引入网络之中,让新闻网络直播成为广大观众的主要新闻获取方式。传统电视新闻直播主体如央视、地方台、人民网等都在积极转型创新,通过APP、小程序等实现电视新闻与移动网络新闻传媒的有效融合。新技术应用促使新闻直播在融媒体时代有更广阔空间。

电视新闻直播和网络手机端相融合的重要价值

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公众的出行、消费、生产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信息获取上也同样如此,新闻资讯是多数受众必需的精神生活内容,每天关注新闻时事,保证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的社会生活意识和素养。传统的文字、音频、视频等新闻传播要素,通过移动互联和新媒体技术的整合,配合手机网络这一关键载体,让大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去获取相关的新闻资讯,选择合适的新闻传递形式,对于人的听觉、视觉感官和心理感受,都是极大地促进和满足,公众的新闻感知体验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这对于新闻来说,使其本身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都有了更显著的改善,特别是新闻直播,让观众可以在千里之外感受现场的画面,对于整个新闻环境来说,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网络手机端去观看新闻节目,这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如何实现电视新闻直播和手机端的融合,是破解这一问题的解决之策,新闻运营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二者融合的重大意义所在。

新闻容量更大,体验更加出彩

传统电视直播是以官方媒体为主导的形式,在选材、内容、方式上有一定的约束,创作者只是偏向于一些选定的重点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是较为单一的。但是网络新闻直播的传播主体是不受限制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这种竞相涌现、丰富多元的方式,让手机网络新闻直播的内容就会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媒体和网络监管负责对一些违法违规的内容进行过滤,其他合规内容则是以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和传播,这种多样化的平台和内容呈现,让网络媒体的优势进一步地突显出来。将新闻直播与手机网络有效融合起来,就会进一步激发新闻创作者的动力,他们的选材也会更加地多样,直播内容会更加地丰富,手机直播形式也让人们的信息接收更加便捷和及时,体验感也更加的真实。

新闻网络直播的成本投入较低

在原有的电视新闻制作,其有一定的严格程序和技术标准,是一项系统化和复杂性的工作,特别是前期的固定技术设备投入,人员配套和技术的引入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同时要各部门进行采访、编辑等流程相互配合最终播出。站在新闻深采集的立场来看,很多专业设备需要保障,例如摄影机、录音器、信号处理设备等,而新闻工作者也要有专门的培训教学和训练才能达到有关新闻播报的要求,找到新闻的亮点,不过这种程序化的新闻生产方式,会让观众心中产生更加固化的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而失去到了对新闻的兴趣。而网络技术与新闻直播进行融合后,就能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和移动终端,实现对新闻要素的采集和编辑,方法快捷简便,网络收集直播也更加快速。对于手机软件来说,它的功能更加的强大,进行新闻直播,成本投入很低,也促进了新闻资源被更大范围地挖掘。

提升了新闻直播的交互性

传统的新闻媒体一方占据主动权,观众是被动的受众,而手机网络直播与新闻结合后,交互的渠道被打通,新闻受众主体和传播者之间、受众主体相互之间都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他们能够发表评论、点赞,转发、收藏,这些都是提升观众融入性的有效举措。当然直播的选择余地更大,观众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要,进行任意选择,而新闻传播与接收双方,也能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将新闻内容进行更加合理地匹配。这样用户的新闻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加上近年来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观众可以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新闻画面效果,有种设身处地的感觉,对网络直播的感受度在不断地提升,观众对直播平台的依赖感、归属感也在持续地增强,让大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而打造更加健康、民主的新闻直播媒体生态。

电视新闻直播与网络手机端融合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一方面是直播的专业化指导不够全面和深入,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够,容易混淆视听。因为网络直播的新闻资讯主体可以更加多样,同时播放的内容也较为精炼,去充实受众碎片化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会让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性把控出现疏漏,往往会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会让新闻出现失真,传播的客观性、合理性降低。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的网络新闻直播,开始向着泛娱乐化的方向推进,为了博眼球,提升新闻的热度和敏感度,就会去对新闻去包装,其中不乏一些低俗、媚俗内容出现,有些甚至是把个人的极端性观点融入其中,加入了个人判断内容,让新闻的本身的价值受损。

提升电视新闻直播与网络手机端融合发展质量的措施

守住新闻根本价值,遵循客观发展规律

新闻运营主体要严格地遵循新闻传播、网络传播的相关规律,把新闻的内在价值牢牢地把握住,传统媒体在拥抱新的传媒路径同时,也要学会去把其内在的传统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守住价值的根本,让新闻传播不偏离、不失控。

要做好新闻与手机网络媒体融合的效益均衡

要确保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在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视听方向。那么要实现该目标,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加强指导和监管制度建设,确保新闻素材的准确性、真实性和专业性,从源头上进行合理把控。其次是要提升新闻传播者的专业能力,要对新媒体营运各个关键环节的主体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升他们的新闻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素养,把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原则放在新闻内容传播的首位。再次要加强新闻节目品牌的定位,保持特色,优化结构,凸显品牌影响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多元的新闻市场保持稳定的市场地位。最后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手机端和电视新闻的融合,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多维度思考,强强联合,探索创新的融合路径,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打造融媒体传播平台

要把手机媒体的传播力优势和电视新闻的专业化优势充分结合,借助于社交网络平台,形成直播+互动+社交的新闻传播模式,从而构建更加多样化的新闻网络直播形式,以此来提升其在公众媒体信息量中的占比。比如电视新闻节目为单元,通过抖音、APP、微信微博等创建公众号,来和观众进行有机互动,并在新闻直播节目中加入扩充内容,让用户对于电视新闻的内容信息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入,扩大直播的传播渠道。

有序引导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有机融合发展,同时要就二者本身的发展规律和融合的方向路径进行了阐述和明确,要推动二者的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同时补齐其本身的短板,以此来保证电视新闻在网络直播载体下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融合内容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