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12史璐韩爱平

贵州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甲状腺癌内皮

史璐 韩爱平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100)

甲状腺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恶性肿瘤,而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90%左右,包括滤泡状、乳头状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癌生存率约为90%,临床预后较佳[1]。但约有15%~19%的滤泡状甲状腺癌、4%~8%乳头状甲状腺癌出现血行转移,出现骨转移及肺转移[2]。目前一期多进行手术切除转移灶、原发灶,同时予以激素、放射性核素代替抑制治疗。本文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进行碘-131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6.2±3.1)岁,其中女47例,男33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42例,包括肺转移3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手术方式:41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9例甲状腺全切除术;病理类型:滤泡状癌22例,乳头状癌20例,混合型癌38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标准[3];经病理检查、临床影像学资料、临床特征确诊。排除标准:骨退行性病变、病例资料缺失者、服用其他含碘药物、陈旧性骨折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均知情同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本研究。

1.2方法 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手术切除甲状腺癌治疗,予以碘-131治疗,治疗前1个月予以低碘饮食,予以常规全身骨扫描、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常规等检查。服用131碘口服液,空腹服用,首次服用剂量为3.7~4.81GBq,按照病人的治疗反应和病情状态第二次服用131碘,服用剂量巍峨5.55~7.40GBq,饭后2 h服用,按照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服用2~4次,4~6个月连续间隔治疗,131碘累计剂量为14.80~34.41GBq。评估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全部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病灶、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情况。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3药物 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生产企业: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47)。

1.4评估标准 有效:患者无骨痛,影像学检查转移灶减少、缩小或消失,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指标降低超过25%以上;无效:患者骨痛无缓解或加重,对睡眠产生严重影响,影像学资料显示出现新的转移灶,或转移灶增多、增大、无显著改变,血清Tg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低于25%[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系统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经碘131治疗的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为病人的临床资料,因变量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经碘131治疗有效率,亚变量予以多分类变量设置,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临床效果分析 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经碘131治疗后,有效65例,有效率为81.3%。

2.2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骨转移的治疗效果与病人的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情况、转移病灶、病理类型、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2 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经碘131治疗后,有效65例,有效率为81.3%。分化型甲状腺骨转移的治疗效果与病人的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情况、转移病灶、病理类型、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为碘元素,碘131化钠可浓聚在甲状腺滤泡上皮表面,甲状腺激素合成及摄取量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5]。适用于甲状腺癌切除后转移病灶的治疗,机体吸收碘131后进入血液内,甲状腺摄取10%~25%[6],血液内的碘化物可与甲状腺内的碘化物自由交换,大多数碘在甲状腺内参与合成甲状腺素,对病灶进行清除或抑制,进而促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肿瘤复发率减低[7]。

本文结果发现,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进行术后碘-131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合并其他转移病灶、VEGF阳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结果还发现,年龄≥60岁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器官组织功能退化衰老,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差[8]。而当肿瘤为混合型病理类型、合并其他转移病灶时,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减低,预后较差[9]。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指标与肿瘤对临近组织器官的侵袭、转移灶的生长进展、肿瘤转移密切相关[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又称血管通透因子,是一种促血管内皮高度特异性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生成、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变形、增加血管的通透性等功能[11]。VEGF可出现特异性有丝分裂原,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快速增殖;在低氧内环境下,VEGF可结合内皮细胞膜等的VEGF受体,导致机体自身磷酸化,进而对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进行激活,引发VEGF有丝分裂原特性,诱导肿瘤内皮细胞的增殖[12]。本研究发现,VEGF阳性肿瘤术后患者经碘-131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降低。

综上所述,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病人进行碘-131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临床效果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病理类型、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甲状腺癌内皮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