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运算分层

陈 月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码头小学

素质教育的宗旨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之间的差异普遍存在。这些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凸显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竞争能力,因材施教,不断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不同的目标冲刺,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明显的素质差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分层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最忌讳的就是对待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标准。教学要注重公平性,符合学生的具体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之处。教学目标的选择需要从教学活动的制作点来出发,在进行知识内容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性格特点,认真地对教学资源和教材进行研究,制订出不同层次应有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分层

小学生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发呆等现象,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产生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足,也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一节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我提问:“这节课讲的是混合运算,我们先不看课本,同学们觉得,什么是混合运算呢?”学生根据我的问题开始思考并且回答,课堂因此展开。接着我讲述了课本内容,强调了混合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结果。紧接着,我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些课本上简单的题目,让同学们在演草纸上面计算,完成后我让学生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里面互相对照答案,并且讨论解题方法。然后,我又出了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让同学们自告奋勇上讲台上答题。这样一来,简单的题目可以让知识掌握浅的学生增强学习信心,稍难的题目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小试牛刀的机会。这种分层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课堂学习有诸多益处。

三、作业分层

数学的学习进步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习题练习,在作业中磨练思维能力。数学作业的分层要求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依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次的提出不同要求,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提升自我中有效地完成数学练习。练习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前者强调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是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作业;后者可以使优秀或有心挑战的学生增强学习能力,侧重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业的分层要求需要确保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理解基础知识;进步明显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牢固的情况下,将教材知识准确地运用在生活实践中;优等生则是在基础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进行知识拓展,多方面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要求的练习作业,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选择权利的前提下,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分层处理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的能力进行妥善的评价。在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比较敏感,需要老师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赞扬或批评。在教学方法上,对每个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都要分层处理。在教学初期阶段,老师需要多花心思,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中期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分组教学,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后期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老师则是扮演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学生对于学习计划的实施。例如:在对圆柱和圆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原本给底层的学生设置的学习目标就是对圆柱和圆锥特定了解和掌握便可以,但是个别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实物方面的展示、切割以及裁剪等活动,能较好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特点,同时还能对物体面积的测算进行熟练掌握,所以教师要给与他们相应的肯定,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所以这种鼓励式的分层教学模式,能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充满信心进入到下一堂课的学习。

五、结束语

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收获。深刻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了解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地位,从而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运算分层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层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