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优化策略分析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导向

王 振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何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要求职业院校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行人才培养要密切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这也就是要求职业院校首先要对市场上的各类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然后再结合本身的实际条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对专业设计进行优化,注重进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所谓人才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由于现实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失衡。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应该是高职院校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目前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为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各大高职院校都加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并且在提高毕业生就业效果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来看,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所采用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践性特别强,那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必须处理好实践操作课程与理论知识为主课程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不管是在理论课程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课程方面,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际设置情况,都只是进行课程目标的落实,并没有和就业进行非常密切联系,这就影响了专业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2.教学方法比较孤立。

目前,在课堂组织时高职计算机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数没有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入手来进行教学设计,很大一部分是对高校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模式实行盲目照搬,在落实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具有实践效果的教学方法时往往出现了偏差,这就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无法深入了解,最终影响了对未来就业的合理定位。

3.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科学。

计算机专业教师没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导,他们多是在上学期间对其进行“填鸭式”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往往是在接近就业的时候才想起来进行职业规划。因此,他们没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

4.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够。

高职院校进行产学研模式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与企业合作能力缺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很难。此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不足,计算机专业学生无法完成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与就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

5.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合理。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成绩考核,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素质考核,没有从就业的角度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最终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引导未来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建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对专业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专业学习内容与就业前景的衔接,引导未来就业方向。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学校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固有特点,结合各门课程的性质,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提高,引导学生认识“是什么”与“学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注意相关课程结构的变换,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课程的最终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完善计算机相关理论,调整实践操作的技能,使其与就业这一最终目标进行统一;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和毕业生的未来就业,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增减,避免跟风和盲从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够用”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为减少“吃多了”的干扰,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可以在不同的学期重复设置同一类但不同深度的课程,按照深度递增的方法对课程内容不断地完善,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平衡,注重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要。

2.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要,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进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传授他们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不断地调整,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未来变化。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进行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选择学习方法,必须能够适应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需求。

3.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

高职计算机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从新生入学之时,高职院校就应该对专业课程建设体系进行完善,渗透强化就业观念。想避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临时抱佛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未来就业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不断调整与完善,加强引导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结合未来的就业方向来进行自我探索与思考,逐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准确定位就业努力的方向,根据专业知识的实际学习情况,拓展获得就业信息的多种渠道,最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最终实施。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侧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价,测试出学生职业能力的未来前景,并结合最终评价信息,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提出综合要求。在教学评价机制设置时,学校应引入各种评价主体。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课上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最终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给出课程评价结果。其次,企业可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另外,也可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素养进行全面分析。

三、小结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要深入认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从多角度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就业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最终为学生未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