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2021-11-12黄秋月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古诗词

黄秋月

四川省江油市厚坝初级中学

众所周知,古诗词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古诗词进行学习有利于我国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其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然而,在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未真正理解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仅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使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因此,笔者将在下文对于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分享一些关于古诗词教学心得,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些许参考。

一、创设古诗鉴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凸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古诗词相应的鉴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同时在另一方面,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试着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设备与动画,为学生营造古诗学习氛围,创设古诗鉴赏情境。

例如,在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语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一起了解诗人岑参唐朝西北边疆一带,战乱频繁,第二次出塞的背景。而后则可以引领学生略读全诗,试着画出诗中所描写的八月飞雪的壮丽美景以及梨花、飞雪、北风等意象。同时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展示“北风卷地白草折”“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飞雪美景及“中军置酒饮归客,纷纷暮雪下辕门”的军营饯别图、“去时雪满天山路”的惜别惆怅孤寂图以及诗中最后描写的“雪上空留马行处”的雪地伫立独思图。由此通过生动有趣的电脑动画,为学生创设一个如身临其境般的古诗鉴赏背景,营造属于古诗描绘的独特氛围,带领学生去感受诗人岑参和边疆战士的爱国热情及诗人对战友分别的别愁与不舍。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设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古诗鉴赏氛围创设鉴赏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民族精神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掌握古诗教学方法,拓宽学生思维方式

正如古言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而言,其也有专业的教学方法。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融入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教学引领学生过程中充分渗透鉴赏方法。正确的方法是进步的基础,只有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古诗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读懂古诗、走进古诗。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其真正读懂古诗。常见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种:

1.知人论世法。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环境是其抒发内心情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基础,从诗人的性格特点与生活经历角度出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诗人所想要抒发的内心情感。例如,在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辛弃疾当时失意闲居信州的时代环境以及先前的生活经历,而后再共同探讨为什么诗人会抒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2.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由意象组合构建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而通过对诗人所描绘的意境进行分析则有利于品味诗歌氛围,把握诗人内心情感。例如在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通过秋水、湖面、天空、洞庭湖等景象构建了雄伟壮阔的意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一名句,则充分体现了意象与意境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由意象构成的意境进行分析与鉴赏。

3.手法鉴赏法。

诗人在创作诗词之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常见的诗歌创作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对偶、想象、用典、反衬等。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理解以上几种手法的含义与用法、作用。基于诗歌的创作手法对于古诗学习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应充分帮助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古诗词、走近古诗词、领悟诗人含蓄的内心情感。

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初中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其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分析自身教学模式的问题与不足、为学生创设鉴赏情境,从而进行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走近古诗词。同时,在另一方面这将有利于我国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进行深层次理解、激发其爱国热情,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