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述蔚县方言

2021-11-12邢令怡

名家名作 2021年10期
关键词:鼻音熟语蔚县

邢令怡

蔚县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县,古称“蔚州”,又称“萝川”,历史上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全县地处恒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汇之处,壶流河水横贯西东、分割全县,形成了明显的南部深山、中部河川、北部丘陵三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这样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蔚县虽地处北方且紧靠北京,但与外界交流受限,因此发展出有别于周边的独特文化。笔者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为参照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简略叙述蔚县方言所具有的特点,以使人们对蔚县方言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一、语音方面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在汉语众多方言中,各方言区语音的差异是较为明显的。一个人一开口,往往只凭他的语音、语调便可以判断他的家乡在哪里,可以说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一个地区明显的标识。而蔚县方言相较于普通话的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平翘舌音、语音脱落、前后鼻音三个方面。

(一)平翘舌音不分

平翘舌音不分是蔚县方言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说蔚县人说话时会把所有的舌尖后音“zh、ch、sh、r”读成舌尖前音“z、c、s”。我们都知道发舌尖后音时需要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但在蔚县方言中,几乎所有的舌尖后音都会按照舌尖前音的发音方式,只要抵住齿背即可。比如,蔚县人会把“吃啥饭”读成“tsʻɿ sa fan”;把“是不是”读成“sɿ bu sɿ”;把“知识”读成“tsɿ sɿ”等。这种把翘舌音一律读成平舌音的发音方式使得舌头上下移动的频率降低,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蔚县人说话语速较快。

(二)语音脱落现象

蔚县方言中也存在很明显的语音脱落现象。脱落现象使蔚县方言中某些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在音色上存在差异。比如,蔚县人会把“娘”读成“nia”,脱掉韵尾“ng”;把“时候”的“候”会读成“xu”,脱去韵腹“o”;把“光景”中的“光”会读成“kɑŋ”,脱掉韵头“u”。脱落现象在蔚县方言中极为常见,它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可以总结,其存在目的也是为了让发音更为方便、省力,说话更加连贯、自如。

(三)前后鼻音混乱

蔚县人分不清前后鼻音并且倾向于把前鼻音读成后鼻音,最为明显的就是“in”与“ing”这一组前后鼻音韵母。比如,蔚县方言中“鲸鱼”和“金鱼”都读“tɕiŋ y”;“程”与“陈”都读“tsʻəŋ”;“给你小心心”中的“小心心”与“小星星”都读“ɕiɑu ɕiŋ ɕiŋ”。虽然在普通话中,前后鼻音具有辨义作用,但在蔚县人的生活中,这种辨义作用由于语境的存在而并未体现,因此便自然而然地将其归纳成了一个音位,在读音上未做详细区分。

二、词汇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可以建造房屋,没有词汇就不可以组成句子。在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词汇的发展是最快的。我们今天要讲的蔚县方言,它在词汇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表达形式不一、词汇意义不同、部分方言词无对应汉字、本土化熟语四个方面。

(一)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

各个方言区对某一事物或概念都会有独具特色的表达形式。在蔚县方言中“真方”就是“真讨厌”的意思;“背兴”是“倒霉”的意思;“讨吃子”是“行乞者”的意思;“腔口”是“语气”的意思。这些表达如果细致推敲,不属于这个方言区的人也可以理解,以“背兴”为例,“背”就是“转身背向”的意思,“兴”就是“兴旺发达”的意思,两个字联系起来就是“与兴旺发达相背而行”,也就是“倒霉”的意思。

(二)相同的形式不同的意思

在蔚县方言中同一书写形式的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这种差异在词汇的色彩义与理性义方面均有体现,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语料来感受一下。

在感情色彩方面,比如见到一个刚长牙的小孩子,蔚县人就会说“看那两个小狗牙子”。不属于这个地区的人就会产生为什么要用“狗牙”来形容小孩子,“狗牙”是什么意思,说话人是不是不喜欢这个孩子等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说话人并不是用“狗牙子”一词去着重说这个小孩子的牙怎么样,或者是对这个孩子心存什么恶意。恰恰相反,是想通过“狗牙子”一词传达说话人对该孩子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当然也不仅仅局限在牙齿这个方面,更多的是一种“部分代整体”的感觉或者是“反语”的感觉。又比如“抖擞”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应该属于中性偏褒义的词,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在这篇文章中,“抖擞”很明显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在蔚县方言中人们则经常说:“看那孩子抖擞的。”其意思是说这孩子毛手毛脚,传达出说话人对这个孩子有些许不满的情感。

在理性意义方面,比如“粥”在蔚县方言中是指“米饭”而不是我们普通话中理解的“粥”,普通话中的“粥”在蔚县方言中叫“稀粥”;蔚县人爱吃“山药”,但是此“山药”非彼“山药”,蔚县的“山药”是指普通话中的“土豆”。这种词汇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蔚县人基于对事物的理解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认识或概念。这些词如果不加解释,不属于这个方言区的人是很难理解的,进而会出现交际障碍。

(三)有词汇而没有对应汉字

蔚县还有好多方言词是没有办法用汉字表示出来的,比如蔚县人形容一种食物很脆会描述说“这东西吃起来xa ləŋ xa ləŋ的”;说一个人不学无术会说“他是个lɑu”;说日子过得不好、内心郁闷会说“这活得bʻo fan的”;说一个人傻会说“这个人tɕʻiɑu ɕiŋ ɕiŋ的”。这种语音形式比较特殊,无论是“音”还是“义”都是蔚县方言所特有的,是蔚县方言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存在。

(四)独具蔚县特色的熟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因为成语具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在口语中甚少用到,自然在蔚县方言中体现得也不是很明显,但其他三类熟语在蔚县方言中都有所体现。

蔚县方言中的谚语,如“过了白露上山摘榛子”体现蔚县人对农时气候的把握;又如“下城绕暖泉”,这里的“城”是指“蔚县城”,而“暖泉”则是蔚县下属的一个镇的名字,蔚县人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把握来巧妙表达“一个人办事不直接”的意思。惯用语“活毛驴”在蔚县方言中是说一个人做事不懂得变通,一根筋;“尿湿鞋”是说一个人无赖,就像下雨天踩在鞋上的淤泥一样,缠着你,让你无法解脱。蔚县方言中的惯用语大多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如歇后语“李珍他娘——吃凉饭”,这个歇后语中的“李珍他娘”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她前后嫁给了7个丈夫,但对她都不好,每次都是婆婆、丈夫吃完饭她才可以上桌吃些剩下的残羹冷饭,于是便有了这个歇后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歇后语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蔚县人多用此熟语来说一个人做事不抓紧、拖泥带水。这些熟语是蔚县人从日常生活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是蔚县人民生活的写照、智慧的体现,承载着蔚县这个地区的文化与历史。

三、语法方面

语法简单来说是遣词造句的规则。中国地大物博,不仅在饮食、建筑、风俗方面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就是语法方面,各个方言区在普通话大的语法规范下也会显现出些许的差异,而蔚县方言在语法上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后缀、背离语法规律、重叠形式等方面。

(一)钟爱部分后缀

蔚县方言很喜欢加后缀,如前边提到的“狗牙子”中的“子”,“小孩家”中的“家”,“背兴头”中的“头”等,这些后缀在蔚县方言中是比较常用的。还要特别提一下“们”这个特殊的后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通常将“们”加在名词或者代词“你,我,他”后表示“之类”“之属”这样复数的概念,但是在蔚县方言中“们”还可以加在“谁”的后边组成“谁们”来单独使用,这时的“谁们”不是表示普通话中复数的含义,而是表示对未知访客身份的询问。比如,听到一阵敲门声,蔚县人习惯的做法就是大大地喊一嗓子:“谁们?等等啊!”

(二)背离语法规律

“知不道”是蔚县方言中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存在,它是普通话中“不知道”的变体。蔚县人经常会用“知不道”来代替“不知道”,凡是在普通话用“不知道”的情况,蔚县人都会说成“知不道”。比如,一个人问:“你知道这件事吗?”如果是否定的回答,蔚县人就会说:“知不道呀!”这种动词拆开加“不”的结构在其他方言中几乎找不到,它不属于离合词,也很难界定它属于词还是短语。

(三)形容词的重叠

蔚县方言中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后用否定副词“不”的修饰,来表示量少或程度浅的意思。比如,“不深深的水坑,怎么也过不去”中的“不深深”就是“不深”的意思,也就是“浅”的意思。类似的词还有“不高高”“不大大”“不长长”等。这样的否定加重叠格式可以加深说话人的情感,使表达更加得体与到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蔚县方言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存在形式。与普通话相比,蔚县方言在普通话大的语言规则系统下,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呈现出上述诸多的差异,两者之间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蔚县方言在蔚县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它很好地反映出蔚县人对日常生活中各类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是我们了解蔚县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

猜你喜欢

鼻音熟语蔚县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坚守的底色是信仰
多彩的剪纸
看图猜熟语
到底谁是老师啊?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脱贫攻坚进行时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播音学习札记——鼻音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