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岛”时期动画电影创作的民族性研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铁扇公主牛魔王孤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动画电影作为世界四大电影片种之一,又被称为卡通片或美术片。绘画是动画电影中塑造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段。同时,动画电影一般不要求真人扮演电影的逼真性,而是通过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从而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因此,它也被认为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历史上的上海,自开埠以后就形成了开放化、商业化的社会环境。随着欧美文化艺术的大量涌入,郑正秋曾这样形容当时上海电影业的地位:“中国之上海,犹美国之好莱坞”。20世纪30年代,日军入侵上海,使上海沦为一座“孤岛”。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电影曾沦为日寇和汉奸麻痹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反动工具。爱国文艺工作者自发组织的各类宣传抗战的活动,也因此受到残酷的镇压,上海的文艺宣传活动变得更加艰苦和复杂。此前的《红羊豪侠传》和《新桃花扇》等都已具有较强的反帝反侵略意识。国难当头,新华影业公司老板张善琨在“孤岛”时期巧妙经营,1938年以《貂蝉》的票房成功,激活了“孤岛”影业。1939年拍摄的《木兰从军》更是轰动一时,促成了古装片的流行(1938年6部、1939年20部、1940年54部)。当时古装片拍摄取材较多来源于话本小说、民间传说和戏文故事,如《武则天》、《白蛇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后期的古装片与早期的古装片有所不同,选材更为谨慎,并且以宣传民族气节、忠义等内容居多,如《岳飞》、《太平天国》等。

一、孤岛不孤:亚洲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片的创作过程

万氏兄弟是我国动画片创作的先驱。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由他们试制成功,几乎接近《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外国有声动画片的水平。但万氏兄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觉得动画片假如没有连贯的情节、完整的人物性格展示,缺乏明确的情节发展线索,那么至多只是一种新颖的视觉技术而已,根本算不上电影艺术。

1937年美国迪士尼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它证明了外国动画电影终于摆脱了杂耍和游戏,向叙事艺术迈出了一大步,也标志着动画电影产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1938年6月,影片在“孤岛”上海公映后,掀起了一股动画电影热,动画电影也被看作是能带来巨大回报的新兴事物。“白雪公主”成为了美丽的代名词,聪明的商人抓住商机推出了许多“白雪公主”的衍生产品,比如床单、果盘、香烟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动画电影这种新兴的电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步和对动画电影人才的需求。

《铁扇公主》就地取材,选取了“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这一民间故事。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些短小、风趣、形象的歇后语,如: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有点本事,牛魔王的扇子——越扇火越大,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妙趣横生的歇后语不仅反映出人们对民间故事的喜爱,而且体现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智慧。据万簌鸣回忆创作的原因,他说:“当时我思想上考虑的是,既然美国人可以搞表现他们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我们当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铁扇公主》。我忽发奇想,如果《铁扇公主》能够绘制成功,就可以有机会让全国人民也包括广大海外侨胞和一部分外国人一睹两位‘公主’的芳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一个全面的比较。”我们在影片开篇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说明:“《西游记》本为一本绝妙之童话……仅以唐僧等四人路阻火焰山,以示人生途径中之磨难,则必须坚持信念,大众一心,始能获得此扑灭凶焰之芭蕉扇。”若将开篇的说明与万簌鸣的回忆相结合,便可看出这部作品起初并不是专为儿童所创作的,而是要适合各个年龄段、不同民族地域的观众观看。

虽然已经有了几部动画短片的成功试制经验,但万氏兄弟还是从1939年6月起就开始了影片《铁扇公主》的前期筹备工作。由于人手不够,1940年3月他们在报上公开招生,准备为拍摄这部动画长片训练人才。培训班当时招考了七十余人。同时,他们一边组织培训班,一边接洽投资者。当时新华影业公司老板张善琨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热映中看到了卡通片带来的巨大商机,也决定与万氏兄弟合作拍摄。为了使影片艺术造型准确,影片中的主要人物表演还请来真人演员先进行拍摄,再根据其表演由绘图人员绘制成画面。同时,张善琨还“在丁香花园摄影场内,建设起能容三百人同时工作的大画室一所,专供万氏兄弟及其部下作为工作领域。”影片还采用后期配音。影片拍摄期间曾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导致连创作人员的工资都难以筹措。“上元银公司”财团与电影公司谈妥,经济上由财团负责,并派专人经管《铁扇公主》的一切制片费用,包括所有工作人员的薪金,这才解了燃眉之急。《铁扇公主》终于在1941年12月初于上海的“大上海”、“新光”和“沪光”三个影院同时放映,还在多家报纸刊登了电影宣传海报,开创了我国民族动画电影产业的新纪元。

二、影片主要人物的艺术处理

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但铁扇公主并非吃人的妖怪,而且武功平平。与牛魔王结为夫妻后,得到牛魔王赠送的两把护身芭蕉扇。影片中铁扇公主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故事的高潮:第一次是怒扇孙悟空,第二次是被孙悟空钻进肚子里戏弄,第三次是被猪八戒假扮的牛魔王骗走扇子。她不仅有为报夺子之仇而怒扇孙悟空时的英勇,更有向牛魔王吐露相思之情的温柔,还有舍扇助牛魔王脱困的大义凛然。铁扇公主的形象塑造得如此丰富,让观众忍不住感叹铁扇公主的命运坎坷,同情起这样的角色。影片中运用了当时流行的歌舞元素,设计了一段铁扇公主向久别重逢的牛魔王献舞传情的桥段:“开宴庆祝大王归,好酒殷情劝几杯……大王啊,你把旧人丢,你爱新人媚……今天你自己一个人睡,让你也尝尝独守空房的滋味。”这段戏曲唱词不仅巧妙地讽刺了牛魔王对铁扇公主的薄情寡义,也对中国传统礼教所避而不谈的“有妻有妾”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文学批判。铁扇公主献舞传情之后,影片主题逐渐升华。猪八戒骗走宝扇后,牛魔王假扮孙悟空骗回宝扇,接着唐僧师徒与群众合力活捉了牛魔王,最后铁扇公主为救夫脱困而献出了真宝扇,使孙悟空熄灭了大火,助唐僧顺利通过了火焰山。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重要角色,他的形象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20世纪20年代,上海几家大公司都先后拍摄了相关影片,如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摄的《猪八戒招亲》、《孙悟空大闹天宫》;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孙行者大战金钱豹》、《铁扇公主》;上海影戏公司拍摄的《盘丝洞》;长城画片公司拍摄的《火焰山》、《真假孙悟空》等。尽管如此,万氏兄弟创作的《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形象还是带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手绘的动画特效带来了一种新颖的视觉美感,满足了中国观众对用动画电影表现中国神话故事的好奇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的孙悟空形象与其他影片中的形象具有很大的差别。在这部作品中,孙悟空的个头比较矮小,头比较大,四肢细长像水管,而且面容也不是很好看,大耳朵雷公嘴,还被铁扇公主的“调包计”耍得团团转,与肥头大耳的猪八戒和高大威猛的沙僧比起来,一副猴头猴脑、可怜受欺负的样子,滑稽表演让人忍俊不禁。这样“另类”的孙悟空却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类似民族英雄的角色。影片用幽默风趣的动画表演突出了他的忠义、果敢和智慧。这种艺术特点在万氏兄弟之前创作的动画短片《大闹画室》中也十分突出。“英雄”滑稽可笑的动作和恶作剧在银幕上别具娱乐性,也与当时中国漫画家们宣传抗日时的做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就是脑袋硕大、身子瘦小,三毛身上的种种不幸遭遇,揭露了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千万个像三毛这样的儿童还生活在悲惨境遇中的社会现状。与三毛不同的是,孙悟空并非生活中的形象,但他不受欺凌、勇于反抗的英雄气节却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1923年杨左匋曾用滑稽片的形式创作过《大闹天宫》,这可能是最早的孙悟空题材的动画片,然而跟万氏兄弟的创作比起来,美国人更认可万氏的《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他们还曾评价说“这部电影惟妙惟肖,有点像《幻想曲》,但比狄斯耐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西游记》中说牛魔王是铁扇公主的丈夫,红孩儿的父亲。虽然牛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是憨厚老实的形象,可《西游记》中的牛魔王,他的本领与孙悟空不相上下。原著中牛魔王思考如何骗走扇子时用的是自言自语,但这对于动画表演来说难度非常高,容易变成说教。因而在影片的视听语言设计方面,牛魔王“变”成了孙悟空的样子,从猪八戒处骗回了自己的扇子,既突出了他性格狡诈和法力强大的一面,也为之后老百姓在唐僧师徒的号召下群力反攻的主题作了铺垫。孙悟空他们不仅设计了天罗地网,还劈开巨树,设计陷阱夹住牛头,最终使牛魔王这个怪物败下阵来。

影片中的猪八戒集中了“好色”与“贪吃”两大缺点。而且猪八戒在行走时显得有点随意,路过火焰山时还把一只耳朵摘下来当扇子扇风。

唐僧的原型是玄奘,为了求取真经而远赴他国。唐僧的徒弟虽个个本领高强,但他却只是一个普通僧人,没一点法术。当唐僧见到三个徒弟借扇都失败时,他通过劝导使徒弟明白了战胜牛魔王的道理。三个徒弟受到唐僧的教化,齐声回答:“我们谨遵师父的命令,去跟牛魔王分一个谁胜谁败!”然后唐僧又趁势号召群众:“各位受他的害处也不小了,希望各位也出些力量,跟小徒们共同征服牛魔王,消灭火焰山,免除永远的祸患。”

小说中的玉面公主和铁扇公主一样,都是公主,但在片中却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而且发型还是时尚的卷发,披肩上还闪烁着亮片,与铁扇公主干练简洁的造型形成天壤之别。这样的造型,完全是按照当时上海滩最时髦的明星样子打造的,虽不是主要角色,却让观众印象深刻,活脱脱一个“白富美”。但原著中玉面公主被猪八戒一耙打死,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狐狸精。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直以来都把“狐狸精”作为小三的代名词,可能与此有关。原著中牛魔王是玉面公主的招赘夫君,但民间仍以“铁扇公主”为正室,把“玉面公主”当作妾室,使其一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影片中,经过万氏兄弟艺术化的加工,弱化了这一传统矛盾,从而突出了故事的主要矛盾——“借扇”。

三、影片创作的艺术成就

《铁扇公主》作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自有它独特的艺术成就。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巧妙汲取民间艺术造型的精华

要将小说里的文学性语言转换为可视性强的动画,需要动画绘制人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经验。《铁扇公主》在创作过程中画了大约300000张图纸和700幅美丽而精致的背景图,大大超出了预期中每秒24张的要求,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完全可以与实拍电影媲美。丰富的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素材使得影片本身带有一种明显的民族化设计特征。并且,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和继承,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美学标准,比如装饰性、抽象性等,成为一种有意味的艺术语言形式。在《铁扇公主》中,当人物与场景颜色接近时,交界处的人物轮廓都以白线勾勒,从而与场景拉开距离,这一方法也是来源于剪纸艺术的启发。另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影片的场景设计方面。首先是多次使用了山水画分层摄影的方法。通过分层摄影,实现了虚实、浓淡的变化。其次是初次在胶片上使用了“染色”的方法,即用红黄蓝三色玻璃在镜头前交替晃动,从而使影片中火焰的效果看起来更加逼真。

(二)体现东方的喜剧风格特色

动画电影与漫画相呼应,启发了民众团结抗日的智慧和勇气。日本侵华期间,上海成立的上海漫画家救亡协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各种恐怖政策下,不惧淫威,配合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情绪进一步开展了抗日宣传活动。与传统电影的喜剧风格不同,《铁扇公主》从一开始就不是专供有钱有闲的阶级进行消遣娱乐的商业电影。它不但跳脱了西方童话故事中有意规避沉重与苦涩的表现方法,并以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以及大团圆式的幸福结局作为重要特点,同时运用中国漫画卡通的表现形式和曲折变化的情节设计,让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铁扇公主的法术以及与牛魔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变得出神入化,从而让观众在一次次哄堂大笑之后自发地产生救亡图存的意识。这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小人物生活状态的关注,不正是东方所特有的么?

(三)利于传播的通俗化改编创作

《铁扇公主》的造型设计借鉴了美国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经验,是与当时“孤岛”上的人们所具有的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追求的商业化目标紧密相联系的。在视听语言和美术设计方面,人物和场景都尽可能地通俗易懂,所以不管男女老少,任何地区、任何宗教信仰下的观众都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大大方便了影片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同时,漫画化的喜剧风格,巧妙地传达出了团结抗战的意图,使教育的意图变得不那么生硬,起到了较好的育人作用。

此外,影片体现了质朴含蓄、诙谐生动、情感真诚的特点。民族性题材的动画电影离不开丰富的戏剧纠葛,否则便是一部无趣的失败之作。我们看到《铁扇公主》对民间故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编。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使情节更加吸引人,比如将原著中孙悟空扮作牛魔王骗取铁扇公主的扇子这一情节改编成了猪八戒假扮,从人物性格角度来看更符合猪八戒好色、会哄骗女人的角色特点,而且也契合了被牛魔王假扮的孙悟空把扇子骗走的情节,体现了猪八戒愚蠢的一面。另一方面,《铁扇公主》的“二妻之争”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却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谈资与色彩。

(四)商业化特征明显

首先,“孤岛”时期的电影公司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策划投拍、建立院线、连贯放映的商业运作模式。《铁扇公主》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将原来预计的制作花费五万元控制在了十万余元。其次,从创作人员到后期配音人员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尤其在影片后期配音方面,聘请的多是当时的著名演员,比如为铁扇公主配音的是白虹,为玉面公主配音的是严月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则分别由姜明、韩兰根、殷秀芩和葛福荣配音。最后,影片模仿借鉴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取材民间传统故事的方法。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好,影片中的人物语言和行为更加贴近成人,甚至有一些拥抱、亲吻、调戏等镜头。据统计,该片一共放映约178场,场场观众爆满。之后又在重庆、香港、东南亚以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当时世界上能够拍摄大型动画片的除了美国,只有中国。而且,《铁扇公主》是继美国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格列佛游记》和《木偶奇遇记》三部卡通长片之后的世界上第四部大型动画片。对此,影评界予以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铁》(《铁扇公主》)片可以说是陷于‘孤岛’绝境中的中国艺人拿出志气与技艺来为国争光,唤起人民同心合力抵御外侮的一次精神胜利。”

正如万簌鸣在回忆录中强调的那样,“弱者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战胜强者”,主题的民族化走向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动画电影探寻的最高境界。《铁扇公主》于1942年9月在日本上映,日语版片名为《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这部水墨绘制的动画片令日本观众“目瞪口呆”,被动画中独具匠心的人物形象设计和滑稽幽默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四、余论

动画电影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它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在日本入侵中国期间,《铁扇公主》由于具有寓言、现实主义和娱乐性的特点,成为一个特殊的、有争议的文化载体。万氏兄弟在“孤岛”环境下创作出的《铁扇公主》,代表着中国动漫艺术家在早期的动画电影探索实践过程中为寻求民族觉醒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万氏兄弟极富有创造探索精神,借助传奇性的故事情节设计,使“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在“孤岛”时期极大地发挥了“英雄”在动画电影艺术中的教化作用,他们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连美国动画师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比如他们用三色玻璃片模拟火焰的逼真效果,用歌舞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根据社会现状改编故事的结局等。通过艺术加工,使电影观众在心理层面与影片融为一体,引起了强烈共鸣。影片中动画人物的造型线条圆润,变化丰富,从而能够在长、短、曲、直、粗、细的变化中表现出动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动作表演参考了皮影戏等艺术表现方法,略带夸张的表演与民族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对场景设计的处理多取材于中国山水画,通过分层摄影技术将水墨、剪纸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于浓淡变化中表现出了层层叠叠、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同时,这部作品还是中国动画工业化生产的尝试,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行的多部动画电影作品如《火焰山》、《大闹天宫》等,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寓教于乐”逐渐被确立为中国民族动画的主旋律,成为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铁扇公主》作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有力地证明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理。创作者克服重重困难,他们对动画的执着信念和坚持民族艺术探索的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动画电影人学习和研究。万氏兄弟曾在一篇短文《闲话卡通》中说过:“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的传统土壤里生根。”《铁扇公主》不正是“孤岛”时期电影创作领域民族性与商业化诉求结合的最好案例吗?

当前,国内影视动画产业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创作的“新常态”,也意味着中国动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创作质量不高、人才匮乏和产业链脱节等诸多问题束缚了中国动画前进的步伐。所以对于动画电影的创作和传播而言,一方面,要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勇于发现生动的画面,敢于提炼艺术创作的主题,紧紧把握住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创作出类似《铁扇公主》、《大闹天宫》这样的优秀动画作品;另一方面,必须把“民族性”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作品的创作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和知识结构,进行深入的钻研,把握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使我国的动画电影艺术实现新的飞跃。

猜你喜欢

铁扇公主牛魔王孤岛
牛魔王
不再是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孤岛求生记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
猪八戒巧遇牛魔王
对牛弹琴
互联互通破“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