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角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师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曲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音乐教学人才的重任,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关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后来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艺术课程标准》及《音乐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的素质教育逐步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课改的全新理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适应音乐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由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比较欠缺,导致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滞后的教育理念也使得高师在课程设置上缺乏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联系。鉴于此,本文将围绕新课改的“六大改变”,探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措施。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失衡

师范类院校和音乐专业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而课程结构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师范类院校与音乐专业院校所开设课程基本上雷同,课程往往以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为核心,片面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这种以“专业知识为本”的价值取向造成了课程结构设置上的不合理。一是课程门类少,基本采用传统的三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技能素质课程。二是课时比例失衡,学科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过大,挤占了其他课的课程时间,少有或没有选修课,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违背了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要求,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教育教学能力较弱的局面。

(二)课程内容缺乏创新,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脱节

课程内容的更新是一个逐步推进和积累的过程,与课程结构的优化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现行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单一、陈旧及观点老化,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开设的与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课程较少,如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建筑等课程很少,与音乐相关的人文、社会等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多学科基础,不利于掌握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二是一些教师的教案几十年如一日,学生虽然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是由于教学观点老化、内容陈旧,使得学生在进入中小学后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理念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首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还是一本教案、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理念必然会被新时代所淘汰。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使用传统的“传授——受教”式教学方法,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这使学生习惯性地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便失去创造性能力,一旦脱离教师,自己难以进行独立思考。

(四)课程教材审美功能的缺失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几项政策都将美育列入了教育方针,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是注重美育教育。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性质与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导致过去的音乐教材并没有真正地强调美育,从教材内容到教材结构,都缺少美的因素。片面强调音乐的政治思想内涵,使音乐呈现出理性化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感性化的音乐审美功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

(五)课程评价的主体、方式和内容单一

课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成绩做出评估,同时也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课程评价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领域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十分的不利。从课程评价的现状来看,评价主体、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一是评价主体只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二是评价方式过分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基本采取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很少用到;三是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综合能力。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及建议

(一)课程结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调整与重建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想培养出训练有素、达到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重中之重就是要重新构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保证课程门类选择、课程时间分配的均衡性,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这就要求:一是在课程门类的选择方面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五大模块来确定门类,通过强化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大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力度等组建起新的核心课程。二是在课程时间的分配方面重新调整主干课和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比例。减少主干课程的比重,增加教育理论与技能课、实践能力培养课和综合素质课的比重,适当压缩必修课的课时,增设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个性,选择最有兴趣、最为需要的课程,在主动选择中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

(二)课程内容——综合性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更是要具有综合素质。《音乐课程标准》在理论上“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和“弘扬民族音乐”,在内容上“强调音乐与姊妹艺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这就要求:一是解决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针对目前高师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脱节的现状,加强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建筑等姊妹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与音乐相关的人文、社会等学科的融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二是解决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自身修养和科研能力,及时更新教案,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和理解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进而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以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三)课程教学——时代性

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提出的要求。一是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引进课堂中,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音乐的创编、欣赏等课程进行直观的、多样化的讲授,通过对声音、图像、文字进行输入、识别、处理等,融入音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丰富多彩的音响和图像效果,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二是更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倡导启发性、讨论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精选和精讲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师范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师范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四)课程教材——审美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审美功能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郭声健教授曾在《美,音乐教材的首要追求》一文中指出:“音乐教材的美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作品内容美、体例结构美、创造空间美、视觉装帧美。”上述音乐教材的审美品格虽然针对的是中小学音乐教材,但是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材来说也同样适用。所以,高师的音乐教材除了包括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外,还要使音乐教材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培养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拥有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课程评价——多样性

课程构建和课程评价始终是密切联系的两项工作,在课程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评价的参与。这就要求:一是评价主体要强调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同时也要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评价诊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二是明确评价方式,不仅要强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三是注重评价内容,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不仅要评价学生的音乐理论与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审美辨别能力、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强调学生在文化修养、审美趣味、价值观、人生态度等方面获得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师资的主力军,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确保师资质量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对全面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音乐教师的渴求更加迫切,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对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正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从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教学的时代性、课程教材的审美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五个维度出发,探索出具有师范特色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高师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