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师弹奏钢琴

(长江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重庆 408100)

钢琴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以来都被各个学校重视和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钢琴这门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高师的钢琴教学怎样适应时代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使之更好地运用到学习和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是我们高师钢琴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定位和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更倾向于精英型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更看重钢琴基础好的学生,期望他们能在各项比赛中出类拔萃,并以此证明自己的教学业绩。而进入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钢琴基础好的学生数量不多,大多数是基础薄弱或者完全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所以,精英型的教学定位是否符合我们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目标呢?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是“以音乐师范能力为核心,为社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从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已经陆续举办了十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考核内容包括钢琴演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教育基础理论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掌握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就应该抓住“师范性”的特点,培养目标应该是打造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人才。

现在大多数的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仍采取一对一的小课形式进行教学,虽然有的学校也采取一对二或者一对四等授课形式,但还是换汤不换药,一节课里,由于学生的钢琴掌握程度不一致,所以只能一个一个地上课,一节课45分钟,真正属于每个学生的时间不过10来分钟。传统钢琴教学是以西方古典钢琴文化为主体脉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一般的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样的钢琴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需求的。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安排,一般会在大学一二年级安排学生学习传统钢琴,到了大三进行即兴伴奏学习。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到了大三,对之前学习过的钢琴曲子基本都忘记了,而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他们对大二学习的和声理论知识也未能很好地消化,对于和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由于缺乏键盘实践,他们听觉上的认知能力也非常有限,动手能力差,更谈不上对色彩、音色、层次等的理解了……长此以往,一方面会使得学生对传统钢琴学习的兴趣降低,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学生对即兴伴奏力不从心,这样的状况往往会导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一边倒地注重声乐学习,对钢琴始终敬而远之。

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针对高师音乐专业的现状,改变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以及钢琴学习与音乐理论知识学习脱节等情况迫在眉睫,高师的钢琴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一)改革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内容

以往高师教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传统钢琴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相应的钢琴作品,这虽然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由于每个老师的意识不同,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有的老师根据钢琴弹奏技术的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则是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定,而高师学生在校学习钢琴的时间有限,是否能全面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掌握钢琴弹奏的教学内容,是钢琴教学的基本点。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基础不一致,这使得教师在布置钢琴作业的时候很费精力。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主编的《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从钢琴弹奏的手指支撑等基本弹奏法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入手,涵盖了非连音、断奏、连奏、小连线、音乐层次、乐句划分、延音踏板、力度处理等等各种钢琴弹奏的细节,并列出了相应的曲库。我们可以参照但老师的思路,调整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把提高学生基本的弹奏技巧作为出发点,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快速地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为今后的钢琴学习打下基础。

近年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辛笛老师在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上也是大刀阔斧,他的应用钢琴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性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实用性。辛笛老师的应用钢琴教学法坚持快乐、兴趣、速成、创造的原则,突出了“先八后八”的音乐教育理念,并相应出版了《辛笛应用钢琴基础教程》、《辛笛应用钢琴弹唱教程》、《辛笛应用钢琴和声教程》等系列教材。我校(长江师范学院)在音乐学专业2018级部分学生中进行了应用钢琴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我发现这部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弹奏能力提高较快,特别是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提高较快,同时,他们对音乐的理论知识掌握也更加扎实,特别是在音乐创造性方面比较大胆,敢于实践,他们的弹奏能力较一直学习传统钢琴的学生来说要更强,这说明了辛笛老师先“应用”、再“传统”的理论是不无道理的。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应当有应用钢琴的内容,其还包括了钢琴即兴伴奏部分,所以应当成为高师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师钢琴教学的内容应该重视应用钢琴,并兼顾传统钢琴,只有两部分内容互相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化解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和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在教学中的矛盾,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钢琴弹奏技巧。

(二)改革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方式

前面谈到了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传统钢琴和应用钢琴两个方面,其中应用钢琴应该占据主要部分,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钢琴小课和大课相结合的方式。小课开课时间为一学年,主要针对传统钢琴进行教学,旨在解决钢琴弹奏中的基本技能问题。可以采取共性知识统一讲解的方式,对弹奏的技术要领做统一讲解,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品进行练习,对于那些有意在传统钢琴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考核后,使其在大二、大三继续学习。

应用钢琴则应该从大一开始,直到大三结束,以大课的形式进行,主要包括钢琴弹唱、移调、即兴伴奏等内容,同时加入少部分传统钢琴作品,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大课的教学优势在于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每周两节课的时间段里,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一边听理论讲解,一边做弹奏练习,练习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在课堂上能及时消化并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在长江师范学院2018级应用钢琴实验班的教学中,这一点已经被充分证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对于钢琴课不再觉得高不可攀,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高。由于应用钢琴重视对和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大二第二学期,这部分应用钢琴实验班的学生也学习了一些传统钢琴的内容,我发现同样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他们在读谱能力、弹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方面,比一直学习传统钢琴的学生要强得多。

(三)高师钢琴教学应与音乐理论课程紧密结合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应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音乐也是如此,音乐理论课程中的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等课程是每一位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而长期以来的试卷考试,让学生们往往只学会了答题,没有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去,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在钢琴学习中,这些音乐理论恰恰都是要用到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音乐理论与钢琴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钢琴学习消化音乐理论,通过音乐理论学习提高钢琴学习质量,那便能做到两全其美。

比如在视唱教学中加入弹唱,让学生在和声的氛围里建立音高的概念,这样要比单纯地去找某一个音高更容易、更准确,和声的氛围也更容易形成音调感,不仅不会跑调,而且还能让演唱更有色彩。音乐理论中的乐理、和声等课程都与钢琴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对和弦等的弹奏,来建立良好的听觉认知,而钢琴键盘的实践,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弦的结构和和弦进行的效果。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是我们长期以来最希望推行的教学模式,这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教研室的成员相互协作,以达到共赢。

(四)高师钢琴考核方式多元化,提高学生钢琴应用能力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提到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因而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一直停留在期末考试一两首曲子定成绩的模式上,明显是行不通的。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应该是一个综合量化的过程,单纯的一首钢琴作品是不能完全体现其水平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应用的能力,要给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

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考核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努力进行音乐实践,而不是机械地完成某一首钢琴作品。其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音乐审美基础上的综合展示,可以是自弹自唱,或对作品的即兴编配,也可以是四手联弹,或者是即兴创作,还可以是双钢琴演奏,或者是与其他乐器的协奏,甚至是以乐队的形式出现……这些形式其实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会经常用到的形式,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传统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紧密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学生学习与实践“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手段,既是对学生的促进,也是对教师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勇于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高师弹奏钢琴
弹 奏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钢琴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小星星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