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在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实践研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弹唱儿歌课件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弹指一挥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几载,在丰硕的成果面前,信息化改造俨然已经是各行各业彰显现代化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学前幼教工作也从最初的“仿苏式”逐步向顺应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转变,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全新道路。为了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变化,匹配教育部门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专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师范类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多的改革。

一、多媒体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首要前提是自身综合素质必须过硬,这样才能够无愧于“为人师”,而作为专门培养老师的高校,对于老师的基本定位就更高。或许有观点认为相较于其他的老师而言,培养学前教育的老师相对较为轻松,毕竟幼儿的心智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殊不知这不仅是完全错误的观点,更是根本扭曲了师范类高校的基本目标。

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其初衷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随着民众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众多学前教育机构已经完全不再遵循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定位,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不仅是后续教育的基础,更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与个人能力的最佳渠道。为了满足社会的这种基本需求,高校在培养幼教老师的过程中必须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全面的调整。目前来看,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改革是一种见效最快且学生接受程度最高的方式。一方面,无线互联网环境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明显,而将教学与互联网环境进行有效融合,其过程较为自然,学生的抵触情绪较少,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另一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比较公允,能够有效避免诸多不稳定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上也比较客观。此外,信息化教学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性,能够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同样感受到课上学习的基本氛围,最大化地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课下自学的水平。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将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虽然已是司空见惯,不过笔者对部分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弹唱学科的教学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整体教学水平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虽然有明显提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突出的问题。

其一,极少数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的Bug,采用非正常方式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与普及,越来越多的辅助性教学课件被应用在儿歌弹唱中。老师的初衷是想借助这些辅助性教学课件来巩固学生的乐理基础,但是由于这些课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注册或者是提升消费等级来提高评估能力,甚至有些课件完全是在“消费模式”下进行教学评估,因此导致极少数乐理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消费换评分”的形式提升自己的成绩。这样做不仅完全违背了老师想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提高学生乐理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初衷,而且还容易使学生在潜意识里滋生扭曲的学习态度与观念,完全不利于其端正学习态度,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其二,有些课件过于抽象,强调理论分析,影响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弹唱能力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关键,这也是检验和评定其音乐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由于个别的辅助性教学课件对于弹唱能力学习与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开放这种功能,以至于在应用的过程中片面地强调了理论分析能力,从而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容易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滋生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而且还严重地降低了音乐学习的整体水平,导致一种畸形的失衡状态出现,根本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

三、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中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学前教育领域深度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学前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是高校教育改革,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根基则完全在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培养。

师资力量分配的不均衡和高校教育资源的紧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教育方式转型的过程中,教学体系与教学质量脱节的现象出现。结合当下的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合理有效地规划教学安排,不仅能够实现优化教学氛围的目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就充分地证明了国家自上而下对于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类高等教育的重视与殷切期盼,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先决条件就是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资源。

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在信息化教学时代的优化措施

通过梳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学科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优劣条件,其实不难发现其优缺点非常的明显,从表面上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方向并不明确,究其本质会发现,这其实与高校老师对于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完成教学没有明确的认识,没有在思想层面上引起重视有直接的关系。

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必须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第一,客观评估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增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应当遵循“量力而为”的基本原则,老师对于课件的选择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在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模拟教学或者是分段教学的方式对不同的教学课件进行评估,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适用的教学课件,切忌存在盲从或者懈怠的心理。例如对“蓝墨云班课”在弹唱教学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不要将关注点放在其他文化课教学较为重视的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与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上,而是要针对课前准备的PPT是否可以通过投屏的方式在学生端显示出来,学生在看PPT的时候是否能够实时监测等功能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让老师比较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时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其中所谓的“刷经验”功能,必须明确地跟学生指明其并非是判断音乐知识掌握水平的依据,避免学生产生错误认知。

第二,全面凸显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在专业知识教学中的作用。学前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具有连续性,需要各方鼎力配合,特别是在课下,为了延伸课上教学的成果,完全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信息化教学课件以及辅助工具的应用显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智能钢琴的出现,不仅彻底解决了儿歌弹唱学习中学生动手能力偏弱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借助远程教育模式,模拟真实环境下的“一对一教学”,由于智能钢琴的音色比较接近于真正的钢琴的音色,因而此方式具有合理性。像FIND智能钢琴,有一个44英寸的大屏幕,上面有88个琴键,学生可以借助瀑布流视奏功能,像玩“节奏大师”一样练习课上老师教授的曲目,并且系统还会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个基本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即兴伴奏教学能够更好地呈现“模拟仿真课堂环境”,很多学生的乐理知识与基本功掌握不扎实,并非是其不用功,而是其在自行训练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够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进而使得错误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学习习惯,而借助多媒体设备,就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信息时代的即兴伴奏教学与传统伴奏教学的目的一致,都是使学生具备为旋律编配和声的能力以及即兴演奏的能力,但是两者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些许不同。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即兴伴奏以及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的即兴伴奏教学在培养学生即兴伴奏和即兴创作能力时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这是值得传统教学吸收采纳的。此外还需要注意,很多学生分不清节奏,从而会对音准产生影响,老师可以在远程辅导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强调,要结合歌曲的旋律、和声、节奏、配器等进行分析,思考歌曲的演唱方式是什么、律动是如何驱动的、氛围是如何营造的等等,特别是去听每个字的基础音和变化音,这样就更有助于学生比较娴熟地运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进行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或许因为技术条件有限,使得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借助多媒体来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趋势,这同时也给广大师范类高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探索和突破的方向。

猜你喜欢

弹唱儿歌课件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江南的弹唱
睡觉儿歌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