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曲《梅娘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处理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聂耳高维南洋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梅娘曲》是一首爱情歌曲,反映了梅娘对高维汉炽热的爱,同时,其也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爱国歌曲,爱情与爱国的融合,是此曲经久不衰、流传极广的重要原因。此曲没有特别明显的音域与高潮,是通过结尾句的细腻变化来呈现音乐、表达歌词内涵的,这间接折射出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此曲的巧妙及其深厚的作曲功底。本文将从作者及创作背景、音乐特点以及演唱处理三方面分析此曲,下面将分别阐述。

一、作者及创作背景

词作者田汉,本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我国著名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主要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梅娘曲》,以及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1949年曾任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局局长等职。

曲作者聂耳,云南玉溪人,原名聂守信,我国著名音乐家,他创作了数十首非常典型的革命歌曲,其代表作品亦为《义勇军进行曲》、《梅娘曲》等。他的最大成就是开辟了新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从小就对音乐非常热爱,十几岁时便跟随邻居邱木匠学习民族乐器,并成功指挥学校音乐团。高中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随音乐老师张老师学习小提琴。1931年,黎锦晖破格录取聂耳为乐队实习生,并改名“聂耳”。1935年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上世纪30年代,国家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帝国主义入侵,处于内外交织的混乱状态。“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民族仇恨上升到了高潮。《梅娘曲》在此背景下被聂耳、田汉创作了出来。歌曲《梅娘曲》选自话剧《回春之曲》第三幕,描述的是高维汉受伤,情人梅娘冲破封建束缚,不惜从南洋回国照顾失忆的心上人的故事。聂耳用简朴的手法将剧中梅娘的复杂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因而此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梅娘曲》音乐特点

本文侧重从歌词内涵、情感表达、结构布局、语言特色四方面阐述此曲的音乐特点。

(一)歌词内涵

歌曲《梅娘曲》没有使用精雕细琢、高难度的浮夸诗词,而是使用平淡自然、通俗直白的语言,这无疑拉近了歌者与听众的距离,而且本曲中多使用第一人称来演唱,歌者在演唱时有向人倾诉之感,好像在给听众述说自己的故事。第一段歌词以回忆南洋往事为主,回忆了那段终生难忘的幸福甜蜜生活,哥哥窗前嚼槟榔、伴随吉他歌唱的优美场景时刻在脑海中闪现。第一段几乎没有使用“爱”字,却表达了对情人真挚的爱,这是歌词的出众之处。第二段歌词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特定的情景,看到了1935年的战争场面,并用“流血”字样无情地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这种遭遇不只是梅娘一人的,而是社会中无数个家庭的。第三段刻画的是梅娘对高维汉矢志不渝的爱,甚至违背父母离开南洋,然而高维汉却失忆,不认识自己,有种凄凉的音乐美。

(二)情感表达

《梅娘曲》不只是一首战争题材的歌曲,更是一首情歌,在演唱时要把握好分寸,情绪不要过于跌宕起伏。而且此曲三段的情感是不一致的,在演唱时我们要用心体会。在演唱第一段时要有回忆之感,特别是演唱“哥哥窗前嚼槟榔、伴随吉他歌唱”的优美情景时要有享受之感,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哀伤交织在了一起。第二段乐曲情感越发激动起来,因为很多像高维汉一样的革命者在这场战争中流血,给无数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演唱时既要有愤怒之感,又要略微带一些埋怨,埋怨自己没有陪同哥哥高维汉。第三段流露的是无奈甚至绝望之感,自己违背爹娘远离南洋,心只在哥哥心上,而哥哥却失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表达了梅娘对高维汉纯真、炽热的爱。总之,此曲的情感要用心品味,把每段的情感细腻地表现出来。

(三)结构布局

全曲共三个乐段,三个乐段旋律几乎一样,结构为明显的分节歌形式。三个乐段旋律虽然相似,但调性却不尽相同,调性分别采用b小调、b小调、D大调,形成了明显的柔和——明亮的色彩对比。第一段调性采用柔和的b小调,以主和弦结束。第二段调性虽然没变,但终止结束在主和弦的三音上,有急需结束主和弦并顺利进行到下一个乐段的迫切感。第三段以属和弦——主和弦的进行结束全曲。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旋律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尾,特别是在演唱“同来”时由原来的两个四分音符节奏变成了切分节奏,使旋律更有紧迫感。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的旋律相比,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倒数第6小节,即“但是,但是”处,旋律变成了加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这是梅娘心理变化的表现。

(四)语言特色

《梅娘曲》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歌词平易近人、具有正能量、与地方方言紧密联系三方面上。第一,歌词没有使用浮夸、生涩难懂的词汇,而是使用我们平时使用的亲切语言,如“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歌词虽然简单,但也与众不同,全曲几乎没有使用“爱”字,却表现了忠贞不渝的爱情。第二,本曲歌词是极富正能量的。在爱情方面,表现了梅娘对高维汉忠贞不渝的炽热的爱,在人生方面,表现了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价值方面,表现了要敢于同邪恶、黑暗作斗争的追求。第三,本曲使用了很多方言,这无疑拉近了歌者与听众的距离,这也是此曲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梅娘曲》演唱处理

本文将从演唱独白与叙事相结合、情感复杂而细腻、塑造形象栩栩如生三方面对《梅娘曲》进行演唱分析。

(一)演唱独白与叙事相结合

本曲在演唱时其实是采用了独白与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如第一段,其实是梅娘的自我倾诉,是自己的内心独白,是对往事的回忆。本曲叙事性是贯穿全曲的,有说就是唱、唱就是说的感觉,如第三段“为你违背了爹娘……”,始终是在述说,同时也在演唱。而且本曲独白与叙事两者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如第三段的第一句“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既是独白又是叙事。

(二)情感复杂而细腻

本曲是以梅娘为线索展开的。本曲中的三个乐段在情感方面各有侧重,但主要表现的都是梅娘对高维汉坚贞不渝的爱,此外也从第二段的“勇士”等词汇中捕捉到了梅娘的爱国之情。三个乐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作曲家巧妙地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将之一一表现出来,在演唱时我们要细致入微地进行处理。如第一段侧重回忆梅娘与高维汉在南洋的一段美好时光,在演唱此段时有无比的思念之感,要情不自禁、自我陶醉,仿佛回到了过去一样。第二段交代了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战争给战士家属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这也是高维汉失忆的原因所在,在演唱时要有既痛苦又责备自己没有陪高维汉一起承受的复杂心理。在演唱第三段时,情感发展到了高潮,情绪到了极致,一边是自己违背爹娘离开南洋为了爱情而默默付出,一边是高维汉失忆不认识自己,两个“但是”道出了自己的心酸、无奈之感。

(三)塑造形象栩栩如生

与其说《梅娘曲》是一首歌曲,不如说是话剧的一幕更为合理。在演唱此曲时首先要对梅娘进行精确的定位:梅娘是一位远在南洋的普通妇女,为了照顾高维汉而默默付出一切,塑造了鲜明的中国妇女形象。此外还要对梅娘形象进行角色塑造:她在爱情方面忠贞不渝,心甘情愿付出一切;在生活方面积极向上;在价值方面敢于与邪恶作斗争。她违背父母远离南洋,在面对失忆的爱人时也坚信爱情的力量,这是爱情的信念,是对女性的歌颂和赞扬。总之,在演唱此曲时要将梅娘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仿佛自己就是梅娘,仿佛自己身临其境,把逼真的梅娘形象通过歌唱呈现出来。

另外,在演唱此曲时要用适当的速度进行演唱,不要太快或太慢,塑造主人公梅娘优雅端庄、知书达礼的形象。而且要注意咬字发音,使演唱能轻松地将情感传递给听众,从而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四、结语

《梅娘曲》是一首经久不衰的革命题材歌曲,有着持久的生命力。本文首先对本曲作者田汉、聂耳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此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歌词语言特点、歌词大意两个方面分析了歌词内涵,从三段三个情感及把握演唱情绪方面分析了情感特点,从曲式结构、调性、终止、特殊节奏等方面分析了结构布局,从歌词平易近人、具有正能量、与地方方言紧密联系分析了语言特色。最后从叙事与独白相结合、情感复杂而细腻、塑造形象栩栩如生三个方面进行了演唱分析。希望此曲的研究能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演唱发展。

猜你喜欢

聂耳高维南洋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化险为夷靠淡定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一种改进的GP-CLIQUE自适应高维子空间聚类算法
基于加权自学习散列的高维数据最近邻查询算法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一般非齐次非线性扩散方程的等价变换和高维不变子空间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高维Kramers系统离出点的分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