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音色问题研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管弦乐队表现力民族音乐

(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交响乐队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着自身的特性,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具备独特的民族音色、带有民族化艺术美感的音响以及个性化的表现力等。民族管弦乐队在推动民族音乐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发展改革过程中积极融入中国特色,逐步摆脱了对西方乐队建设的模仿,逐步拥有了独立特性。现如今民族管弦乐队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和建设起来,并在建设过程当中取得了诸多可喜成绩,由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实现弘扬民族音乐目标方面也更进一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40支职业民族乐团。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文化不断深入人心,全国各地的民族乐团相继成立,乐团编制和演奏水平也越来越趋于成熟,不过在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建设当中,音色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音色的表现力不足以及音色统一性有待提升等方面。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民族管弦乐队需要立足实际,进行音色问题的综合探究,认清音色是所有音乐表现的根本,在此基础之上做好音色的调整和表现力控制工作。

一、民族管弦乐队概述

民族管弦乐队实际上是参照西方管弦乐队建制情况,同时积极利用中国本民族的不同种类乐器组合形成的。西方管弦乐队划分成了弦乐、铜管乐、木管乐和打击乐这几个组。而民族管弦乐队则与之不同,是根据所使用民族乐器构成的差异,划分成拉弦乐、吹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这几个组。因为在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方面,是以西方管弦乐队为参考的,所以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模仿西方管弦乐队音色、融合度与平衡度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民族管弦乐队在改进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西方的管弦乐队最开始源自西方的交响乐,大量的音乐家和乐器制造改良方面的专家为发展管弦乐队不懈努力,并通过改良和创新使得管弦乐队得以建立,并走向完善。不少西洋乐器,比如巴松、中提琴等都是为满足交响乐队实际需要而诞生和发展的,最后形成了每个乐器组当中都存在高中低相近音色乐器搭配与过渡音色乐器连接的情况,并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建制。西洋管弦乐队的明显优势就是音色饱满、表现力强、富有张力,同时在音响融合和平衡度方面有着良好效果。与之相比,我们的民族管弦乐队当中的大多数乐器产生并非为了满足乐队的需求,几乎都属于富有个性的独奏乐器,所以这些乐器在音色方面各有千秋,融合度相对较差。除此之外,我国的民族乐器只有少量的中低音乐器,绝大多数属于高音乐器,这又给音色的融合呈现和音色表现力的提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大量的中国音乐家和乐器制造改良家积极努力,基于原有乐器,为满足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需求,打造出了很多与高音乐器相配套的中低音乐器,比如倍低音笙、低音革胡等。除此之外,民族管弦乐队还注重对西洋乐器当中的低音提琴、大提琴等进行借用,也是因为这些西洋乐器的融入,使得民族管弦乐队的音色饱满度大幅度提高,音域得到了扩展,也强化了低音声部的表现力。虽然在厚重感、音响张力等诸多方面,民族管弦乐队仍和西方管弦乐队存在差距,不过民族管弦乐队的独特性,特别是民族音色、民族化音响、个性表现力等是西方管弦乐队所不具备的,更是无法替代的。通过综合分析发现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当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就是音色问题,尤其是既要关注音色的表现力,又要重视音色的个性与统一。

二、民族管弦乐队优化音色表现和实现个性统一的方法

(一)采用科学编配手法

在民族管弦乐队的众多乐器当中,有不少乐器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导致这些乐器和整个乐队的融合度以及配合度受到影响。假如不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很容易给乐队的最终演奏成效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音乐作品丧失原有的表现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编配手法上进行科学调整以及创新改进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唢呐是民族管弦乐队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非常明亮,所以当唢呐演奏作品当中的某个旋律,首先就需要考虑旋律内容和性格是不是与唢呐本身的音色特征相适应。如果演奏的旋律是欢快热烈和表现力强的,那么让唢呐发挥音色个性是非常合理的;但如果演奏的是深沉旋律的话,唢呐演奏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呈现效果。所以在乐器演奏编配环节,需要考虑到乐器的音色个性和旋律演奏的配合度。如果能够确保配合效果,那么就证明这样的编配是合理的,否则编配就是不恰当的。编配者需要熟知不同乐器的音色特征,以便在编配过程当中通过不同手法的运用保证音色的完美呈现,既体现出乐器本身的特色,又要让这个乐器成为整个乐队当中的一部分。

(二)掌握有效演奏技法

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效果要得到保障,就必须灵活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和方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演奏技法都适合在演奏当中运用,在选择演奏技巧时应该考虑到乐器运用方面的差异,在追求呈现极大音色表现力的同时,也要让乐器展现出个性,并和整个乐队的演奏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了满足音乐作品演奏的实际要求,需要在技法的把握和创新应用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比如,《战马奔腾》是典型的二胡独奏曲,在演奏过程当中运用的主要技法是大击弓,用来模仿马蹄飞奔的声音,同时运用左手滑音、双弦快速抖弓等技法体现出击杀敌人的声音。这些技巧的组合运用呈现出了一个热烈壮大的场面,不过这样的演奏方法只适合用在独奏当中,如果在管弦乐队的演奏中运用上述方法会影响到音色的统一,所以必须在演奏技法的选用之前做到多方考量。演奏之前要对乐队演奏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分析,预先做好演奏技巧的筛选以及熟练练习,解决好乐队演奏当中的音色问题。

(三)重视民族风格和声

带有民族风格特色的和声在解决民族管弦乐队中音色问题时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增加音色的和谐性,也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的民族化特色。民族和声体系既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和声要素,又注意对西方古典时期的和声内容进行学习,最终形成了如今系统全面的中国民族音乐和声体系。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当中,必须将民族音乐和声体系当作重要根基,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演奏的民族性,并由此得到更加丰满和谐的音乐效果。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虽然可以从西方音乐当中获得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但是必须坚持创新,融入民族特色要素,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彰显中国特色乐器在音色上的优势,用音乐传达出民族文化观念,让民族音乐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民族管弦乐队当中每个乐器的演奏者都需要有民族自觉性,积极学习带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演奏技巧,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对自身演奏的乐器要有深刻的了解,既要认清乐器的音色个性,又要认清该乐器在整个乐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四)精选音色深化主题

在对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传统音乐的共同特征主要体现在:每个声部之间的横向线条关联要远超纵向性的和声关系,大量的传统合作音乐作品,往往是基于主旋律,恰当利用变奏、填充、直白等多元手法,体现出各种不同乐器的特征,同时注意运用差异化音色深化主题。通常情况下运用一种或者几种乐器担当音乐作品主旋律的演奏,另外的乐器属于和声与节奏性伴奏,有些情况下为了凸显主旋律,增加主旋律力度,运用齐奏的方法获得相应效果。比如在江南丝竹传统乐曲《三六》当中,笛、笙、二胡、中胡这几种乐器的合作演奏就体现出了结合乐器个性特征、对主要旋律进行直白演奏或者是填充、加花等演奏技法。为了有效凸显主旋律、深化音乐主题,运用主题重复或者是主题变奏方法,每次主题出现都运用不同音色,高度契合听觉要求。在传统音乐演奏当中,复调音乐并没有被频繁运用,而是用支声复调的形式出现,哪怕是使用复调也高度关注旋律间的音色对比,比如《弦索十三套》当中就使用了不同曲牌横向线条对位的方法达到不同音色间的对比效果。

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建设时间并不长,在相关方面积累的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在发展当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建设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肯定是从不完备到完备、从不协调到协调、从不统一到统一的转变过程,这样才能够呈现出更为理想宏大的音乐效果,让乐队当中的每个乐器及每个乐器的音色实现最大化的融合,同时又保留不同乐器的个性音色,实现音乐演奏个性化以及和谐性的统一。在未来的民族管弦乐队发展当中,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在解决好音色问题的同时,不断弥补其他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大化发挥乐队的表现力以及影响力,推动民族管弦乐队的长效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管弦乐队表现力民族音乐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管弦乐队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