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

2021-11-12陈惠丹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课外微课

陈惠丹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荷花中学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与情景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微课,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对知识进行深入展现的微课,通过微课弥补在教学中所不能带给学生具体认知感受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拓展型的威客,将重点内容延伸到课外层面为学生延伸有效的发展空间,起到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一、情景思考的微课,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更重要的是看重学生主观的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微课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思考问题。通过在微课中设计一个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模拟课文情景进行自主性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有着更真实的活动体验,微课视频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羚羊木雕》中,课文描述的就是作者在父母的逼迫下,将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又要了回来的故事。因此,在微课视频导学中涉及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例如妈妈和“我”一起去要木雕会有怎样的后续结果?“我”坚持不要木雕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通过这种在原有故事情节基础上的想象导学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通过微课教学模式思考题的导入,辅助了课堂教学的进行,通过问题的交流与回答,完成了课堂活动的目的。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交流来完善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更加协助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法产生更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微课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置于课文情境中进行思考,既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上的真实情感体验。

二、深入展现的微课,为学生给予直观感受

在初中语文教材上,有过多的篇目文章的描写或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超出了学生自身所能理解的。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并不能快速地接受和吸收文章的知识,因此通过深入展现画面的微课,用最直观和具体的方式给予学生认识上的深入体验。因此微课教学的运用就对内容进行了深入展现。

例如在《苏州园林》中,由于学生未必去过苏州园林,而文章又有较多的辞藻堆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仍然不够具体。因此,在微课教学中,可以深入展现苏州园林的景象,比如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纪录片,通过动态的视频,将文字所说的景象,具体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或者向学生展示苏州园林具体位置的图片,并且将课文与照片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表述与照片的结合,对内容有着深入的直观感受。让学生通过视频照片来弥补口头讲述不足之处。结合视频对苏州园林设计方向上的特点,以及对苏州园林文化底蕴的深厚描写,实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在微课视频的播放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欣赏以及讨论分析,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

三、课后拓展的微课,为学生延伸发展空间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的知识点,还需要大量的课后拓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思维认知有着更立体的构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微课设计,为学生带来延伸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课后广泛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记得良好习惯。

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需要大量广泛的阅读,通过阅读量的累加,为学生提供更丰富语文知识。因此,在该篇课文学习之后,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微课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名著阅读。比如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回忆性散文共十篇,因此,在微课中可以将剩余九篇的内容进行大概的概括,例如《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孝子的故事,可以在微课中播放着24个孝子的动画故事。通过课后扩展延伸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课外的书籍写作的特点,语言的描述,以及在文学上的贡献制作成微课。通过微课培养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与发扬。还可以在微课中将作者鲁迅与其他同一时代的杰出作者进行对比,在微课中讲解两人的作品,以及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从人物上进行拓展,为学生的写作运用的论点论据等打下了基础。

四、总结

微课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教师所运用的重要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通过设计多角度层面的微课来加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知识学习效率。通过情景思考微课的设计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内容。还可以通过对内容进行深入展示的微课,带给学生最直观的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还可以将微课运用到课后拓展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课堂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课外微课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