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副词“一发”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2021-11-12刘安琪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朱子语用例语气

刘安琪

延边大学

“一发”由动词性偏正短语演变成复合词,由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复合词演变为比较虚的副词成分。《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对“一发(fā)”的释义为:

(1)更加;越发:如果处理不当,就~不可收拾了。

(2)一同;一并:你先把这些急用的材料领走,明天~登记。

已有研究中对“一X”类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研究十分丰富,如徐时仪(2006)《“一味”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张成进(2013)《时间副词“一向”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李士军(2011)《表持续义“一X”类双音词的多角度考察》、徐晓羽(2010)《“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研究》等等。以及现有研究成果中,除例如唐贤清(2003)《朱子语类副词研究》这种研究某作品中的副词的文献中有部分关于“一发”副词用法的内容外,对于“一发”词汇化和语法化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不多。那么“一发”的副词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何演变而来的?本文拟就共时和历时语料,对“一发”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现象进行考察和探究,同时试析副词“一发”词汇化、语法化的动因及机制。

本文的语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

一、“一发”的词汇化

“一发”在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年代是春秋战国,仅检索到2 例。均是由数词“一”和动词“发”组合而成的动词性的偏正短语,此时的“一+发”可以理解为“发一次”、“发射一次(一次发射)”:

(1)葆不得有室,三日一发席蓐,略视之,布茅宫中,厚三尺以上。(墨子)

(2)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圆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韩非子)

两汉时期,“一发”用例仍旧不多,仅检索到8 例。可表示“发射一次(一次发射)”,如:

(3)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战国策)

在保持其短语用法的同时,“一发”已经开始词化。“一”不表示数量且“发”意为“生,出”时,语义上就引申出了表示“一经发动;一旦发生”的意思,如:

(4)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辄上逆,害於言语,故不及有遗诏。(汉书)

(5)至道可以救之者也。吾知天意不欺子也。天威一发,不可禁也。(太平经)

魏晋六朝,“一发”的用例仍旧不多,表意较之前来看并无变化,可见“一发”结构和表意都稳定了下来。至隋唐五代,“一发”用例增多如:

(6)震足不倾踬,因步走射之,一发中兔。(北史)

(7)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三国志)

(8)隋大将军贺公若弼,会突厥来,赐射,一发中的。(五代新说)

(9)王有神弩,一发杀越军万人,赵佗乃与之和,仍以其子始为质。(旧唐书)

宋代开始,“一发”用例更多,用意灵活,表意开始泛化,如:

(10)乃于殿庭设大砂罗,于射堋示众曰:“一发中之,当平定江南。”射堋去庭阶才五六十步,砂罗复甚大,果一发中之。(五国故事)

(11)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东坡文集)

(12)每一发,竟月不食,言词粗秽,都无所避。(太平广记)

(13)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木又美,则新牙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梦溪笔谈)

(14)往在漳州,见有退税者,不是一发退了;谓如春退了税后,秋又要退苗,却不知别郡如何。(朱子语类)

(15)盖释氏是个个各自轮回,横渠是一发和了,依旧一大轮回。(朱子语类)

(16)此是当初一发同时做底工夫,及到成时,知至而後意诚耳。(朱子语类)

例(10)、(11)中“一发”表“发射一次”。例(12)、(13)中的“一发”则表“一经发生”即“发”用“生,出”义。例(14)-(16)中的“一发”,据其上下文意思来看,表“一同;一齐”的意义。因为,发射出一箭,箭的各部分会一同到达同一地点,且“一”具有“都,一概”义,“发”具有“出发”义,由此“一发”词义抽象化,引申虚化出“一同;一齐”的意思。由此认为,宋代“一发”复合成词,并开始语法化。

但这种用例最早都是出现在以口语式文体记录下来的《朱子语类》中。一方面,朱熹是福建人,他所使用的方言应该是闽方言。杨永龙(2005)认为,把记录者的情况也考虑进去后,可以笼统地认为,《朱子语类》的语言性质主要是通语及闽北方言,具体到不同记录者,方言成分的多少和类属会有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南宋时期文言文渐渐由盛转衰,口语开始发展起来,形成古白话系统,而《朱子语类》正好是在上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转折时期成书的。那么“一发”的这种副词用例,除了与其本身词义的引申虚化有关,是否跟方言或口语这种语言环境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究。

二、“一发”的语法化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1995)认为,语法化通常指“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的演变,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失去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变成了虚词。”如果说宋代出现的“一发”的副词用例较少,不足以证明什么问题,那么元明开始直到清,“一发”的副词用例都非常多,可以说“一发”的副词用法稳定下来,句法功能和语义进一步发展。“一发”用作情状方式副词,修饰VP,语义上表示“一同;一齐”,如:

(17)先生说我早晚发迹,等我好了,一发还你。(警世通言)

(18)即时叫起四家邻舍来,上手住的刁嫂,下手住的毛嫂,对门住的高嫂鲍嫂,一发都来。(警世通言)

(19)记着数目,到北京时一发算除。(老乞大)

(20)我家也有头口骡马,教庄客牵去后槽,一发喂养。(水浒传)

(21)正撞着王矮虎、一丈青,他夫妻二人一发上,把温克让横拖倒拽,活捉去了。(水浒传)

(22)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西游记)

(23)说罢,又听得老妖叫:“小的们,好生在此看守,等我出去拿那两个和尚进来,一发惩治。”(西游记)

(24)小姐笑道:“你一发拿来看看。”(风流悟)

用作程度副词,作状语,可以修饰VP、AP,表示“越发、更加”如:

(25)看看船家收了纤,将要下船,唐卿一发着急了,指手画脚,见他只是不动,没个是处,倒懊悔无及。(初刻拍案惊奇)

(26)心下慌忙,一发寻不出原路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27)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西游记)

(28)生员拜别老公相后,一发贫薄了。(牡丹亭)

(29)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三国演义)

(30)贾府奉了此旨,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红楼梦)

(31)夫人道:“他肯如此,一发可敬。”(情梦柝)

对于上一节中“一发”这种表“越发;更加”的副词用法该如何理解,其出现是否会与“益发”存在什么关系?杨荣祥(2005)认为:“‘一、益’中古均为入声字,‘一’为质韵,收-t 尾,‘益’为锡韵,收-k 尾,元明时期,入声韵尾已经消失,二者完全同音(《中原音韵》中‘一、益’均为齐微韵,零声母,‘益’为去声,‘一’有上、去二声)。”所以,由此可以认为“一发”实是用作“益发”。通过CCL语料库,分别检索“一发”和“益发”在元明时期的语料可以看到,宋代“益发”用例很少,且并不表示“越发;更加”;到了元明时期用例非常少,有表“更加;越发”的用例;清代用例增多,多表“更加;越发”;现代用例比“一发”普遍。这样来看,可能是“益发”副词义发展起来后,在清代开始逐渐替代了“一发”,作为常用的表达形式。

在元代开始,“一发”除上述两种副词用法外,即由“一”的“都,一概”义和“发”的“出发”义,抽象出“索性;干脆”义,用作语气副词,修饰VP,如:

(32)这等,你一发搬在俺家中住罢。(看钱奴)

(33)那西门庆道:“不妨事,由他,一发过了这两日吃,心静些。”(金瓶梅)

(34)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水浒传)

(35)师父!且把善字儿包起,让我们使些凶恶,一发结果了他,脱身去罢。(西游记)

在现代汉语中,“一发”的情状方式用法(“一同;一并”)和程度副词(“更加;越发”)用法沿用下来,但使用频率非常低,几乎已被别的词所替代;而语气副词用法(“索性;干脆”),则并未检索到语料,且《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也并未收录此义。如:

(36)这钱就记在我账上,以后一发结算。(一同;一并)

(37)她两眼水灵灵的,一发长得好看了。(更加;越发)

三、“一发”词汇化、语法化的动因及机制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一发”经历了从动词性的偏正短语复合成词时语法化出情态方式副词、程度副词及语气副词的用法,语气副词用法又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其他新兴同义副词替代,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张谊生(2000)认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大致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的四个方面:结构形式、语义变化、表达方式和认知心理。”以下将据此来进行分析。

“一发”的词汇化、语法化自然是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和意义为基础的,从词的结构形式来看,“一发”来自动词性偏正短语“一+发”,如例(3)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当“一”和“发”意义发生变化,“一发”的结构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即其间的分界消失,词义融合,从而“一发”复合成词,词义虚化,表“一同;一齐”如例(14)往在漳州,见有退税者,不是一发退了;谓如春退了税后,秋又要退苗,却不知别郡如何。从句法结构来看,“一发”复合成词表“一同;一齐”后,处在状位,频繁的充当状语,一般也只能作状语,而状语位置上表程度、方式等范畴的词又较容易虚化,因此“一发”稳固虚化为副词。而后“一发”又在此基础上更加抽象出了“索性;干脆”义,这种用例数量不多,且多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在句法结构上,也必须是在动态的句子层次中,一般都位于VP 前。

“一发”的虚化又不仅是词汇、语法现象,也是一个心理认识的过程。“一发”本是动词性的偏正短语,表示“发射一次(一次发射)”。“发射一次箭,这支箭的各部分,即整体,会一同到达同一地点”人们由这种主观认知,使得一个具体的概念认知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这种认知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最终使其得以确认虚化,表示“一同;一齐”。而后副词“一发”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通过推理分析出了“索性;干脆”义,随着这类用例增加,“索性;干脆”义逐步明确、固定下来,类推得出“一发”的语气副词用法。

“一发”的程度副词义“越发;更加”,虽是在语气副词用法前出现,但其动因及机制与情态方式副词“一发”和语气副词“一发”有所不同。“一发”成词后,由于受到语音上的影响,即“一”和“益”同音,“益”又有“更加”义,由此“一发”引申出表“越发;更加”的语义,一般用来修饰VP 或AP,处于状位,这种用法逐渐增多,为人们主观接受,由此固化出程度副词用法。

四、结论

通过语料调查分析显示,“一发”最早以偏正短语的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随着用例逐渐增多,“一发”结构稳定,至宋代在复合成词同时演化出情态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用法,元代开始其副词用法稳固,并发展出语气副词用法。随着同义副词的发展,现代汉语中,“一发”只保留了情态方式副词和程度副词用法,并且“一发”用作“越发;更加”时也更多地被写作“益发”或用其他语义相似的词替代,用例逐渐减少;而“一发”的“索性;干脆”义则没有搜集到用例,应该是已被相关同义副词所替代。“一发”的词汇化、语法化的动因及机制与结构形式的变化,语义的引申和抽象化、句法功能的变化以及人们的认知心理等相关联。但是对于“一发”副词用例的产生,除了与其本身结构变化、语义虚化及人们的认知心理等有关,是否跟方言或口语这种语境因素有关,这一个问题本文中并没有讨论,有待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朱子语用例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Zhang Zai’s Neo-Confucian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itioning ofHis Material Force Theory
《朱子语类》中几种常见处置式
语气不对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注意说话的语气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