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北方地区围产期奶牛乳热症发病率调查及分析

2021-11-11姜忠玲姜连炜李华涛丰艳妮曹荣峰田文儒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热症奶牛场牛场

姜忠玲,姜连炜,李华涛,丰艳妮,丛 霞,曹荣峰,田文儒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繁殖障碍性疾病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109)

乳热症(Milk fever)又称产后瘫痪或临床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以急性低钙血症为主要特征的钙(Ca)和磷(P)代谢障碍性疾病[1]。患牛有明显的瘫痪、知觉丧失、昏睡、眼睑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并且易诱发其他围产期疾病,如胎衣不下、乳房炎、真胃变位和子宫内膜炎,给围产期母牛的健康造成威胁,阻碍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规模化奶牛养殖有着非常好的前景,随着北方地区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场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疾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有关我国北方地区乳热症发生状况的报道却很少。因此,本调查主要针对我国北方的内蒙古、东北和山东地区奶牛场乳热症的发病率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与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国北方牛场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及奶牛乳热症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国东北地区14个牛场、内蒙古地区13个牧场和山东地区39个牛场的奶牛。

1.2 调查方法 本调查于2017年6月—2019年3月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设计了我国北方地区“奶牛乳热症调查统计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时间、牛场名称、奶牛头数、乳热症牛头数、年龄、胎次、产奶量、发病季节、继发其他围产期疾病发生情况等指标,通过电子邮箱的形式发放到各个牛场负责人,由奶牛场养殖技术人员和兽医填写;现场走访调查:查阅计算机记录和纸质记录本。对奶牛养殖场的乳热症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与问卷调查内容相同。

1.3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 2010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我国北方不同地区奶牛场乳热症的发病率

2.1.1 内蒙古地区奶牛场的乳热症发病率 内蒙古地区4个市区13个奶牛场共21 732头分娩牛中有311头患乳热症,发病率为1.43%,不同市区乳热症的发病率在0.14%~2.57%,其中鄂尔多斯市奶牛乳热症发病率最低,为0.14%(表1)。

表1 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场乳热症发病情况

2.1.2 东北地区奶牛场的乳热症发病率 东北地区3个省10个市区14个奶牛场共13 212头分娩奶牛中有306头患乳热症,发病率为2.33%,不同市区乳热症的发病率在 1.12%~3.50%,发病率多集中在1%~2%(表2)。

表2 东北地区奶牛场乳热症发病情况

2.1.3 山东地区奶牛场的乳热症发病率 山东地区6个市区39个奶牛场共12 429头分娩牛中有261头患乳热症,发病率为2.10%,不同市区乳热症的发病率在0.45%~3.14%,发病率多集中在2%以下(表3)。

表3 山东地区奶牛场乳热症发病情况

2.2 我国北方地区奶牛场乳热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2.2.1 乳热症与胎次的关系 由表4可知,878头患乳热症奶牛中未见初产奶牛,2胎次奶牛占发病牛比例为9.11%,3、4胎次和5胎次奶牛发病牛比例分别为21.18%、24.71%和29.95%,且均高于其他胎次。6胎次发病牛比例下降为15.03%。

表4 不同胎次奶牛的乳热症发病情况

2.2.2 乳热症与产奶量的关系 由表5可知,878头患乳热症的奶牛中产奶量越高的奶牛,乳热症的发病比例越高。产奶量为6~6.9 t的奶牛占发病牛的比例为10.71%,产奶量10 t及以上的奶牛占发病牛的比例为30.63%。

表5 不同产奶量奶牛的乳热症发病情况

2.2.3 乳热症与季节的关系 由表6可知,878头患乳热症奶牛的发病头数呈全年均匀分布,冬季发病奶牛比例最高,为28.70%。

表6 不同季节奶牛的乳热症发病情况

2.2.4 乳热症与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关系 由表7可知,878头患乳热症奶牛中有639头继发其他围产期疾病,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真胃变位和胎衣不下的发病比例分别为24.03%、18.56%、15.26%和14.92%。

表7 乳热症与奶牛其他疾病的关系

3 讨论

奶牛在围产期因妊娠后期胎儿迅速发育、分娩和泌乳而需要大量的钙离子,从而导致血钙大量流失,而机体能够补充血钙流失的机制骨钙动员、肠钙吸收和肾钙重吸收并不能及时发挥作用以补充流失的血钙,从而造成机体内钙代谢紊乱[2-3]。奶牛正常血钙浓度为2.25~2.50 mmol/L,而当奶牛血钙浓度降低至0.50~1.75 mmol/L时认为奶牛患有乳热症,降低至2.00 mmol/L时为亚临床低血钙症[4]。

本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和相同地区不同地理区域牛场的乳热症发病率均存在一定差异。内蒙古、东北和山东地区围产期奶牛乳热症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43%、2.33%和2.10%,东北地区奶牛场和山东地区奶牛场乳热症发病率高于内蒙古地区,但是仍然低于资料报道的我国奶牛临床低钙血症的发病率8%~10%[5],甚至低于澳大利亚地区(3.5%)、欧洲(6.5%)和美国(7.7%)[6]。说明随着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地区乳热症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不同牛场之间因饲养管理水平、牛场的场地基础设备、养殖技术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乳热症发病率还存在差异。所以,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加强养殖技术人员知识技能储备能有效降低牛场乳热症的发病率。

有文献报道,奶牛乳热症的高发胎次为3~6胎次,且随着胎次的增加乳热症发病率逐渐升高,呈明显的正相关[7]。本调查发现,878头发生临床低钙血症的奶牛中,未见初产牛发病,从第2胎开始,发病率逐渐升高,集中高发在3~5胎次的奶牛。乳热症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经济发展,其发生后不但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还会导致奶牛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奶牛的使用年限,给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现在奶牛场养殖管理过程中为降低临床低钙血症发病造成的损失,提高了高龄和体弱多病奶牛的淘汰,所以6胎次及6胎次以上的奶牛基数减少,这可能是导致本调查中我国北方地区乳热症发病率较低的主要因素。

乳热症是母牛其他多种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包括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真胃变位、胎衣不下4种疾病,从而导致奶牛的使用年限降低[8]。乳热症能使全身的组织紧张性降低[9],产后子宫收缩能力减弱,以及子宫颈闭合时间延长;使患牛乳头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下降,导致乳头闭孔不严,从而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乳房炎[10]。奶牛患乳热症时容易导致肠道和胃的蠕动减弱,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减少饲料中营养物质和Ca、P的摄取,增加了真胃变位的风险[11]。本调查发现,72.77%的患乳热症的奶牛可诱发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真胃变位和胎衣不下。说明患乳热症奶牛易诱发其他围产期疾病,因此,减少围产期奶牛乳热症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可能同时减少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对减少奶牛淘汰率、增加奶牛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热症奶牛场牛场
流蜜期中蜂群热症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陈热症)35例临床观察
呼和浩特某牛场牛乳房炎的调查及诊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