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之现状与对策思考

2021-11-10潘键邓海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业科技发展对策精准扶贫

潘键 邓海梅

摘要:农业科技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已经成为了我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范围,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创新以及应用推广。本文就从广西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现状为基础,分析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发展对策;农业科技

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且采取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精准扶贫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度,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渠道,才能夠有效实现精准扶贫,让我国的农业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效益更上一层楼。

一、农业精准扶贫的现状

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发展中的主要策略。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中的农业还是采用的传统农业模式,生产效率较低。农业科技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只有扩大农业科技的覆盖范围,才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与专业化水平。目前广西扶贫地区多为处于大石山区内条件艰苦的农民,虽然有部分可以通过搬迁脱贫,广西省的生态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是有许多贫困户是生活在禁止开发的生态保护区内,很难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实现脱贫,因此还是需要采用农业科技的方式来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从而实现精准脱贫[1]。因此利用农业科技来实现广西地区的精准扶贫。但从目前广西地区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1农业科技人才配置不合理

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目前农业科技人才在每个地区都存在紧缺的情况。广西省的贫困地区多处于偏远山区中,贫困户也是将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因此广西省对于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度也极高。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对于畜牧业等其它方面的人才较为稀缺。农业科技人才的结构也有待完善,因此导致在地区内发展特色农业时很容易受到限制,再加上贫困地区的生活、工作条件较为艰苦,还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导致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之路的发展较为困难。

1.2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

首先科研机构长期以来较为关注研究结果,但是并没有深入考虑将科研成果转变成实际的技术,科研人员长期注重论文的撰写,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因此很容易造成工业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建设需求不符合的情况。其次是对于农业科技扶贫人员的考核机制也有待完善,考核机制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科技成果的转换率[2]。只有构建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够提高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效率与质量。

1.3缺乏长期有效的扶贫工作机制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响应并加入到扶贫工作之中。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各个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农业科技人才、资金等与扶贫工作的开展需求并不相符。资源的缺失也导致农业科技扶贫工作效率较低。正是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扶贫工作机制,才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和主动性,最终导致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进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农业精准扶贫的发展对策

2.1采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增加资金投入

在使用农业科技来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当完善科技扶贫资金投入制度,并且与科技扶贫资金投入情况相结合,将科技扶贫资金分为科技专项资金、扶贫专项资金,这样能够确保农业科技发展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当将扶贫资金精准分配到各个贫困地区中,并且确保扶贫资金是应用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以农村畜牧业发展为例,为了丰富精准脱贫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到畜牧业相关扶贫项目的投资之中,让社会企业能够积极主动相应国家的号召,从而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3]。

2.2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通过农业科技实现精准扶贫,需要加强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并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内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全面提高当地农民素养,这样才能够保证精准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期间应当深入了解广西省贫困地区人民的实际收入情况、生活生产能力,只有了解扶贫培训工作的服务对象,才能够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有效的培训。在建设贫困地区的培训示范基地时,可以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情况、贫困户的分布情况来进行建设,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够学习到农业科技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贫困地区人民进行就业培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让他们的经济来源渠道更加丰富。同时要需要提高扶贫地区人口的素养,加强当地对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只有提高群众素养,才能够让其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脱贫,并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3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引进

为了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自我发展、进步能力,不仅要对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还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避免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随着近些年城市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数量骤减,各类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为了充分展开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推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对其进行畜牧业相关培训,并通过这类带头人来提高贫困地区的畜牧业生产水平。其次要不断完善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方式,不仅要提高其农业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还需要培养其创业技能。最后还要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人才的培育,高校的农业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展开精准扶贫工作的时候也要与高校进行合作,积极引进农业科技相关的人才,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建立长期的农业科技扶贫制度

首先要构建专门的农业科技扶贫团队,实现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将农业科技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期间要实现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并且根据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来选择相应的科技团队进行深入工作,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明确团队成员的个人职责,全面推动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并且确保每个贫困地区都有着长期的农业科技团队驻村帮扶。

其次在对农村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特色产业,来实现高效的扶贫工作。将当地的特色产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结合,不断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业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突破当前的农业科技发展限制。政府带头鼓励科学院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科技實验基地,从而提高当地的农业科技水平[4]。并且政府还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到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中,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渠道,提高自身对于市场风险的防范,从而实现精准脱贫。

2.5完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奖励机制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激励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构建奖励机制时要注重对机制的创新和改革,从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对农业科技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时要设定明确的职称评定。在此过程中还应当相应国家与地区所制定的优惠政策,从而更好的调动科技扶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贫困地区提供充足的农业科技支持,让更多的农民能够脱贫致富。

2.6完善农村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

采取农业科技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农村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这样才能够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并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引导与管理。部门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的部门较为繁多,需要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管理和发展,及时解决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若是自我组织、发展能力较差的贫困地区,可以由政府来进行引导与管理。以畜牧业为例,当地相关部门要积极引进畜牧业科技人员,让其深入到贫困地区为当地农民提供帮助,从而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农业科技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的来逐步完善乡村振兴的要求,并通过农业科技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加强对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组建和完善,从而不断深化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温馨,左继林.油茶产业助推赣州精准扶贫的现状与思考[J].南方林业科学,2019,47(06):64-68.

[2]万薇,周鹏.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9(22):72-73.

[3]林琳,胡文君.贺州市平安村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15):104-105.

[4]李华晶,王祖祺,陈建成.精准扶贫的社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8(05):57-63.

[5]简聃.广西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之现状与对策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3):31-33.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精准扶贫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