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禽肠道疾病诱因与防治措施

2021-11-10罗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罗庆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我国的养殖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我国乡村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是我国良好的食品供需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我国养殖产业规模大,种类复杂多样,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家禽养殖中易出现的肠道疾病,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加强家禽养殖的管理水平以及养殖质量,此外,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对家禽養殖中的常见肠道疾病也进行了有效防治,以推动家禽养殖产业的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家禽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飞速发展,相关养殖技术在不断进步,而家禽作为备受国人喜爱的美食,也迅速占领养殖业市场,并且市场需求量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因此我国家禽养殖产业正在向大规模、高科技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养殖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思路。同时为了保证养殖过程中家禽的健康安全,在进行家禽养殖时,养殖场要对养殖过程中的常见肠道疾病进行详细排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防治,保证家禽养殖质量,以增加养殖产量。

1.家禽肠道疾病诱因分析

1.1饲料质量

饲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家禽肠道疾病发病率。通常情况下质量较高的饲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促进家禽肠胃吸收,但是劣质饲料有可能带有大肠杆菌、沙门氏细菌等病菌,导致饲料营养质量不达标,不利于家禽生长,还可能导致家禽染上肠道疾病,给养殖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2饮用水质量

洁净的饮用水可以提高家禽肠道的吸收能力,但是饮用水受到污染或质量不达标,导致病菌数量超标,可能破坏家禽肠道组织,使家禽出现腹泻等现象,导致家禽肠道内细菌进一步滋生,严重影响家禽健康和品质。

1.3饲料种类

针对不同成长期的家禽,应该配备不同的饲料,并根据家禽特征、成长期所需营养比例等因素,准备相应的饲料,如果没有及时更换饲料,可能导致家禽无法正常摄取营养,致使肠道黏膜结构出现穿孔等现象,严重影响家禽肠道健康。

1.4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会直接影响家禽的健康状况,如果养殖环境过差,将导致养殖场内滋生大量病菌,家禽在活动、进食过程中极易感染肠道疾病。因此家禽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须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工作,打造卫生整洁的养殖环境,减少家禽肠道疾病发生率。

1.5呼吸道疾病继发

家禽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将会导致家禽免疫力下降,容易吸入外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病菌,增加肠道疾病感染几率。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配备相应的防疫药物,掌握药物剂量,避免家禽感染呼吸道疾病,进而导致感染肠胃疾病的现象。

2.常见家禽肠道疾病

2.1球虫病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球虫病是最常见的家禽肠道疾病,但由于该病出现时间较长,现已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有效预防。球虫病病原体一般为堆形艾美尔球虫、巨型艾美尔球虫、毒害艾美尔球虫和柔嫩艾美尔球虫,重症球虫病可能引起家禽坏死性肠炎等严重肠道疾病,一旦出现感染,将极大地影响家禽养殖效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经过长期有效的防疫措施,重症球虫病感染率已大幅下降。

2.2坏死性肠炎

家禽坏死性肠炎的普遍致因是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在适宜条件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会在家禽肠道内大量繁殖,在繁殖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毒素,毒素会严重影响家禽肠道健康。如果饲料中淀粉和蛋白质比例过高,可能导致家禽肠道无法完全吸收饲料营养,导致家禽肠道无法正常分泌消化酶,致使肠道蠕动速度下降,促进了病菌繁殖。一般情况下盲肠处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数量较多,但是由于与胆管、胆囊相连接,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可能会从盲肠移动到肠道上部,从而进入胆管,并造成胆囊阻塞甚至进入肝脏,导致家禽感染坏死性肠炎。临产研究表明,家禽坏死性肠炎最早发病周期为家禽孵化后14~15天内,并在第25天达到高峰期,染病后家禽会出现精神萎靡、行动缓慢、羽毛散落、无法产蛋等情况,该病致死性不强,死亡率普遍为2%~6%,属于可控性肠道疾病。但是染病家禽可能并发严重胆管性肝炎,且难以察觉,该病会导致染病家禽出现肝肿大的情况且肉质等级会明显下降。

2.3菌落失调症

家禽肠道内非特异性细菌过度繁殖将引起家禽严重腹泻并感染菌落失调症,污染养殖场垫料。同时染病家禽的肠道中会滋生大量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因此菌落失调症可能是坏死性肠炎的并发症。对染病家禽进行解剖后发现,其肠道存在胀气现象,并且肠道内消化物无固体特征,十二直肠处存在大量组织碎片并且分泌出少量液体,且由于胆管遭病菌堵塞导致肝脏肿大。通常情况下染病家禽会出现大量饮水的现象,因此养殖人员要仔细观察家禽的日常行为,针对可能染病的家禽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3.家禽肠道疾病防治措施

3.1环境管理

养殖场的卫生情况与家禽染病率关系紧密,因此在进行家禽养殖前,养殖人员对家禽养殖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充分了解,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养殖场建设,同时要提前确立养殖场卫生监管制度。应在地势较高、空气干燥、通风条件优良的场地进行养殖场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场卫生条件,保证家禽养殖的环境质量。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山林里直接建设养殖场,山林的环境条件可以最大程度地贴合家禽原生态养殖需求,并能给家禽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提高家禽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家禽养殖密度,保证家禽生长资源分配合理且不易出现串舍的现象,并且合理的养殖密度将为养殖场清洁工作提供极大便利,从根本上降低家禽养殖中的肠道疾病感染率,以提高家禽养殖质量。

3.2消毒灭菌

应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杀菌消毒后,再进行家禽引进工作,在保证家禽优良质量的前提下,为家禽养殖提供卫生整洁的养殖环境。同时在进行养殖场杀菌消毒工作时,还要及时对家禽进食的食槽进行全方位消毒,防治食槽上附着有细菌,导致家禽在进食过程中被感染。并且养殖人员要加强对孵化室的杀菌消毒力度,做到定期清洁,努力打造无菌化的家禽孵化室,清除孵化室内的病原体,降低家禽孵化过程中被感染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养殖场应根据实际养殖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杀菌消毒准则并严格遵守,要求养殖人员进行全身消毒后才能进入养殖场,离开养殖场亦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家禽交叉感染的概率,并且出现患病家禽时,须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养殖场进行严格消毒。

3.3积极治疗

在完善疾病防治制度的前提下,如果家禽仍然感染了某些疾病,养殖人员就应对病禽进行积极治疗。当家禽出现感染症状时,养殖人员应立即找出感染原因,并根据相关病症特性,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针对家禽养殖中的细菌感染,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将恩诺沙星的哇诺酮类药物或氟苯尼考和饲料充分混合的方式,对染病家禽进行治疗;针对支原体感染,严重人员可以通过氧氟沙星、红霉素或其他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药物,对染病家禽进行治疗;针对真菌感染,养殖人员须对维生素B1类药物充分兑水,对染病家禽进行送服。如果出现大范围感染的情况,养殖人员要在家禽饮用水中加入富含电解质的药物,以增强家禽的免疫力,对于无法控制的疾病,应及时扑杀染病家禽并立即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菌工作。

4.总结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一些常见肠道疾病进行防治工作,因此养殖人员应结合患病家禽病因、所患疾病的特征,科学合理地制定家禽养殖中的常见肠道疾病防治方案。并且制定相应的家禽养殖管理方针,定期检查养殖场环境情况并展开杀菌消毒工作,以保证养殖场的安全卫生。

猜你喜欢

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动物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措施
论猪的疾病预防控制
犊牛疾病的临床检查思路探讨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牛羊常见疾病症状与治疗
高校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