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塘:在山海间观星踏浪,看海听风

2021-11-10梁舒欣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石屋石塘渔村

梁舒欣

石塘,地处东海之滨,背靠大山,半个岛屿深入海洋,悬崖峭壁上的七彩渔村像极了童话世界里的城堡,掩映在深海和山林中的石屋,顺着山势蜿蜒盘旋,绵延不绝。中国陆域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曾在石塘升起,千百年的古老渔村,在山海之间,述说着新的故事。

小箬村:七彩的童话世界

小箬村,是浙江温岭市石塘镇的一个小渔村,位于石塘西南角,藏在峭壁与大海之间,半山半海,屋舍俨然,五彩缤纷的七彩楼房层层叠叠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像是上帝打翻了的染色盘,远看像极了童话世界的城堡,梦幻中带着古老渔村的纯朴与惬意。

在石塘人看来,小箬村与别处的海滨小渔村没什么两样,日升日落,潮涨潮落,哪户渔村人家不是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后来,新式楼层平地而起,打破了原有的村落结构,为了不破坏石屋的建筑风貌,有人提议将小箬村打造成七彩渔村,各家便纷纷拿起刷子,给自家房屋刷上喜欢的颜色。

红的热烈,黄的耀眼,蓝的静谧,在小箬村,每一个角落便是一处风景,都值得细细观摩和体味,正如没有相同的两片落叶一样,在小箬村也没有一模一样的配色和图案,每一家的色彩都是精心设计的。万万不可低估石塘人的创作欲,原先是在自家的外墙上粉刷,而后门前的石阶、落灰的陶罐也不放过,留白之处,便是彩色。

大多来小箬村的旅人,步履匆匆,打卡了网红拍摄地,照了几张美美的照片便又匆匆而去,却因此失了好多的乐趣。在青石板铺就的石巷里走走,停下来看一看,旧屋换新颜,不变的是,盈盈绕绕在古老渔村的人间烟火气。

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让这座鲜少人踏足的海滨小渔村一夜之间多了上百家的特色民宿和商业店铺。有人说,小箬村变了,变得商业气息十足,少了一份质朴和纯粹。当地的渔民却不觉得,生活依旧,除了身边多了些充满好奇的陌生面孔,生活实在没有多大的改变。忙时出海打打鱼,渔获满舱便拎着满筐的鱼虾去集市上卖,休渔期便空闲一些,在院子里修补渔网,晒晒海鲜,依然循着祖祖辈辈的生活轨迹和生存方式过着安稳的日子。

细心者经常能在小箬村的石阶巷道里,看见渔村的阿婆在晴朗的天气里拿出尘封许久的渔网修修补补,偶与三五邻居围坐,唠起家常,院子里飘来阵阵海洋的气息,簸箕上的海鲜被烈日晒得焦黄。渔村该有的淳朴,它依旧有。只是这淳朴,换上了一件新衣,是一种商业潮流与质朴渔村的神奇碰撞。

从高处俯瞰,小箬村居山海之角,大海拥它入怀,日出海蓝,静静地伫立于岛屿的一隅。白日里,阳光明媚,七彩石屋在阳光下愈加耀眼,光彩照人。夜幕降临,渔家灯火星星点点,五彩斑斓在黑夜里也不曾失了颜色。渔村伴着夜晚的徐徐海风,更衬得宁静和惬意。外人都说,七彩渔村像极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对于小箬村的渔民而言,白日出海打鱼,晒晒海鲜,夜晚凭栏听海,推窗入梦的日子,谁说这不算是童话世界呢?

里箬村:看山看海看石屋,听风听海听奏鼓

石塘,《台州府志》曾有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唯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从地名上便可窥见,石塘与石头有着道不尽、说不明、解不开的命运纠缠。石塘以石屋而著称,这座山海间的小城,千百年来,屋子便是以石头垒的,石头砌房,石头铺路,石头围巷,就连屋顶也堆叠着满满当当的石块,取名石塘,着实不为过,石屋记载了石塘人千百年繁衍生息的痕迹。

石塘的石屋,又以里箬村最为典型。顾岐在1930年著的《陈氏小园记》中曾有描述里箬村:“有山焉,层层包裹,故曰箬。又分内外两层,故曰外箬里箬。”里箬原属箬山镇,后箬山镇并入石塘镇,里箬也便属于石塘了。

石屋多是坐北朝南,面朝大海,依山而建,向阳而生,石塘有句古谚语:“朝南屋,儿孙福。”步入村庄,满目皆是石头、石屋、石巷,沿着石阶而上,古老的石屋鳞次栉比,随着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忽又想起清代诗人陈策山的诗句来,“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说的便是这里箬村的石屋了吧。

“这石屋自石塘人在此生活便有了的,这里常年有台风,只有这个石头砌的房屋才结实。”当你想得知这石屋的来历,当地的渔民会这样告诉你。

里箬临海,夏季炎热多雨且常有台风,加之碱性海风的侵蚀,传统木质结构的房屋难以抵挡,石头变成了最好的建筑材料。以贝壳为料,以石块为砖,砌石屋,建碉堡,铺石路,经千年而不衰,历百年而不倒。

石头砌墙,难免给人一种厚重而沉闷之感,石塘人便在装饰上花些心思,在墙体上开个石花窗,以绿釉花砖间隔,打破闭塞的空间结构,又或者在院子里砌上一处花台,栽些花草,花红柳绿,一片生机盎然。石头虽硬,人心却是柔软的,石塘人独有的浪漫情怀似乎让冰冷坚硬的石头屋有了温度。

陈和隆旧宅在石塘里箬村算得上是石屋建筑的辉煌之作,以石为基,木石结构,集海滨石头建筑之优点于一身。清末举人顾岐曾这样评价此旧宅:“沧海列层楼,堪为蛟龙栖息。”

旧宅前后分两座四幢屋,中间设有花园及石砌炮台,总体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前后的两座四幢屋名为“旭升楼”和“振声庐”,由石块堆垒而成。振声庐是传统四合院结构,用作生活起居,旭升楼则作为客厅,招待宾客,经商之用。去了旭升楼,必要登上观海凉台,约有百平方米,在此极目远眺,东海之滨的美景,尽收眼底。海子在诗里曾写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石塘人的浪漫和惬意大抵是能体味一二了。

在里箬,每逢开海,便会有一场盛大的祈福庆典仪式,彼时,当地的渔民们便会跳起大奏鼓以示庆祝。大奏鼓也叫车鼓亭,但石塘人更愿意称为“哏噔嗑”,有著“中国渔村第一舞”的称号。有趣的是,舞者多为青壮男子,涂白脸,染红唇,脸颊再抹上红脂粉,诙谐可爱,头戴橄榄形黑色羊角帽,两耳挂着金花、大耳环,身穿镶着鱼纹的蓝色宽袍,着金色灯笼裤,打着赤脚,吹着唢呐,敲着大鼓,跳着舞蹈,舞姿粗犷,动作诙谐,节奏明快,音调热烈,以示鱼虾满舱的丰收之喜。

大奏鼓于清初从福建传到石塘箬山。三百多年前,闽南渔民沿海而上,来到石塘,以石砌墙,建起了石屋,在此安了家,大奏鼓便随之而来。这群“讨海人”以海为生,信仰“妈祖”文化,每一次出海都是生命与海洋间的博弈,平安返程后,石塘人便在海滩之上吹起唢呐,敲起大鼓,跳起舞蹈来,以示对海洋的敬畏以及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如今,讨海的渔民少了,大奏鼓仍然在东海之滨回响,鼓声悠扬,伴随着海风,传达着祖辈的美好祈愿,护佑这一方水土。

猜你喜欢

石屋石塘渔村
补瓷(外一首)
渔家
石屋(散文)
作品赏析(1)
一座用火山石建起的村寨
City of Dreams
石塘游记
赵养军·老兵石屋
促石塘转型崛起的“三篇文章”
意料之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