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家:烟火人间五千年”多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2021-11-10刘宇曾瑞芳黄钰瑜

地理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想课堂学科融合合作学习

刘宇 曾瑞芳 黄钰瑜

摘 要:理想课堂是为了使全校新生了解雁型梯队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想状态而进行的展示课,以地理、生物和心理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授课,内容围绕苗家独特的文化符号,利用心理认同感推动雁型梯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采用雁型梯队角色分工的方法,使互相不认识的学生在未经彩排、无合作经验、没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铺垫的情况下,迅速实现全员参与、有序合作和深度思考。

关键词:雁型梯队;合作学习;理想课堂;学科融合

一、教学背景

1.雁型梯队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雁型梯队小组合作学习,指小组成员以“斑头雁”为图腾,仿照雁队合作方式设置学习小组角色分工(表1),分别承担领头雁(组织分工)、检查雁(检查任务完成)、记录雁(记录成员意见)、乖乖雁(控制噪声)、发言雁(阐述成员观点)和救援雁(小组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推动任务完成)的责任,以明确的分工指向确保小组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小组任务有序进行。

[雁队特质 小组特质 互助才能长途迁徙 互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性格热情,用叫声鼓励同伴 有学习热情,遇到困难互相鼓励,失败不指责 领头雁翅尖产生向上的气流,为后面的雁队节省体力 先懂的同学帮助后进的同学 变换队形,更换头雁以节省体力 变换分工,机会均等 ][表1 雁队特质与学习小组特质对应表]

2.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以知识为载体、融合雁队角色分工的课堂,展示合作学习课堂的理想状态[1]。目的是使全校新生了解雁型梯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深河之雁”(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简称“深河”)的心理认同感,利于雁型梯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展开。实施如下(图1):台上设6个小组作为课堂活动参与的主体,每组有5名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和1名雁型梯队小组合作研发团队的教师。学生参与课堂的分工与合作,教师作为检查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做好课堂记录。其余新生作为台下观众,根据大屏幕上的内容参与讨论互动和评价环节。

3.多学科融合教学

2017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本节理想课堂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融合生物和心理学科,通过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七年级三位雁队主力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质和个人专长,围绕苗家独特的文化符号,设计涵盖地理、生物和心理三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图2)。以小组合作体验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扮演导游,以苗家旅游为情境构建知识生成过程。利用首因效应的心理学规律,学生在开学之初就接受了这几位教师的独特授课方式,为后面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心理建设。三位教师依次授课,当一位教师授课时,另外两位教师负责观察,查看学生小组活动进程,解决小组活动出现的问题,组织现场观众互动环节的答案评判与奖品发放。

4.教学目标

理想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为隐性目标,但更为重要,是理想课堂之“魂”;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目标,为课堂活动的载体,是理想课堂之“骨”(表2)。

二、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苗家银饰项链、特色房卡、草药图名卡。

【课前准备】30名学生和6名教师分别来自不同班级、不同科目,以“组间均质,组内异质”原则分成6组;讨论取组名;商议角色分工。

【教学导入】三位教师佩戴苗家银饰项链出场,整理课堂,开场:我们三位老师今天化身为苗家导游,带领大家探秘神秘的苗族。我是第一站的导游刘宇,欢迎大家来到千户苗寨!(其余两位老师回到学生旁边)

【新课新授】第一部分:天人合一的苗寨(表3)。

第二部分:独成一系的苗药(表4)。

第三部分:与众不同的苗文化(表5)。

【环节激励】发放问卷,为获奖小组颁发奖品,为参与上课的学生颁发证书。

三、教学评价

学生对自己所属小组的整体表现评价为8.19分,个人对小组的贡献自我评价为6.75分,而教师给出的个人对小组的贡献评价为8.11分,由此可见,学生对小组合作情况非常满意,对自我表现不太满意,这种自我苛求可以为后面的合作学习提供动力,因此,也证实了将理想课堂之后的一周时间定为强化雁型梯队小组合作学习“黄金一周”的正确性。学生对“天人合一的苗寨”“独成一系的苗药”“与众不同的苗文化”三个授课环节给出的评分分别为8.44分、8.63分和8.31分,“独成一系的苗药”环节获得最高分,而该环节难度最大,没有一个小组能够准确配置三个药方,可见这个配药方活动设计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难度大令学生觉得充满挑战而不是挫败感,欣慰的是学生并非在意赢得对错而在乎对知识本身的探索。

本课的亮点在于注重知识关联和知识迁移,注重思维的综合,向深度学习靠拢。在第一期理想课堂基础上,做了一些升级调整,具体表现如下:在师生参与上,由30名教师加6名学生的组合变化为30名学生加6名教师的组合;在学科上,由单一地理学科升级为地理、生物和心理相融合的多学科课程,更具课堂魅力;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四次雁队角色分工的学习方法,彰显了该方法在解決复杂问题方面的高效性。不过学科融合属于初次尝试,融合层次和时长仍需在未来的实践中进行改进。参考文献:

[1] 南希·弗雷,道格拉斯·费舍,桑迪·艾佛劳芙.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M].刘琳红,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2] 龙正荣.基于山地生境的黔东南苗族环境伦理[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5(01):99-103.

[3] 吴崇山,单军.黔东南苗族半干栏吊脚楼夏季热环境实测研究[J].实践探索,2019(04):49-55.

[4] 徐树芸.贵州十种民族药的应用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06(06):73-78.

[5] 王彭,覃海龙,云雪林.苗药性味与组方理论探析[J].江西中医药,2016,47(10):8-9.

[6] 周英信.苗医治疗下利的常用药方[J].中国民间疗法,2008(05):42-43.

猜你喜欢

理想课堂学科融合合作学习
构建理想课堂 彰显白板魅力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和谐课堂和理想课堂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