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口坝拦沙坝库区工程地质评价

2021-11-10王建强

地下水 2021年5期
关键词:坝址第四系壤土

王建强

(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3)

1 工程概况

2 沟口坝拦沙坝库区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沟口坝拦沙坝库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该流域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由梁峁、沟坡、沟床3个单元组成,以坡为主,沟壑纵横、梁峁林立、沟谷深切、地形破碎。沟底基岩出露,覆盖较薄的壤土层,岸坡下部为新近系红粘土,梁峁被黄土覆盖。主沟道断面多呈宽“V ”形,支沟沟道断面多呈“V”字形,沟道有地表水出露。

2.2 地层岩性

库区第四系(Q)松散层广泛分布,出露的地层从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粉质壤土、上更新统风洪积黄土、中更新统黄土状壤土及三叠系上统砂岩。

2.3 地质构造

库坝区河床下切强烈,两岸基岩出露较高,基岩上部为第四系地层,谷底基岩出露,地质调查无构造痕迹。

2.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性质等,库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勘察期间沟谷地表水出露。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沟谷排泄。

2.5 物理地质现象

库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受河流切割影响,黄土崩塌、滑坡较为发育,黄土落水洞易见,但规模较小,对坝址影响不大。

2.6 季节冻土

工程区海拔在800 m以上,为季节冻土区,一般冻结深度为1.0~1.2 m,受地形,岩性、植被和含水量影响,不同地方的冻结深度有一定差异。冻结时间一般为每年11月、12月到次年4月。

2.7 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2.7.1 库岸稳定性分析

库区岸坡地层岩性主要为风洪积黄土状壤土及新近系红粘土组成,河道冲刷较强烈,河道下切,基岩顶面出露较高,局部河床两岸基岩岸坡呈垂直状,引起上部黄土岸坡失稳,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较常见,但规模较小,考虑拦沙坝的运行特征,不会对拦沙坝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2.7.2 库区渗漏

库区地形封闭,两岸塬体宽厚,不会发生邻谷渗漏。库盆周边黄土、红粘土类土属弱透水~微透水性,库区未发现有大的区域断裂通过,库盆相对完整、封闭性较好。水库淤积及蓄水后塌岸堆积物对水库区防渗有利。根据上述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库区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

2.7.3 库区淹没、浸没

据调查库盆压覆范围内无可开采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分布,沟谷底部无耕地,水库区正常蓄水位以上无大面积的平缓台地,因此库区淹没、浸没问题可不考虑。

2.7.4 库区淤积物来源及泥石流发育情况

库区地层岩性为上、中更新统黄土及新近系红粘土,降雨冲刷的黄土红粘土是库区的淤积物主要来源。

工程区断裂构造不发育,地震烈度低,库坝区均位于支流中,流域面积较小,暴雨多发季节有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其规模一般不大。洪水下泄时虽然裹挟碎屑物质,但是总的来说沟谷未有抬高现象,河流上游碎屑物质不甚丰富,爆发泥石流的频率低。建议加强库区植被绿化,减少库区泥石流物质来源及频率。

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1 地形地貌

沟口坝淤地坝坝址区河道由东向西汇入无定河,河水侵蚀下切强烈,河道较狭窄呈宽“V”字形态,坝轴线段谷底宽15~18 m,谷底高程859~861 m,两岸黄土梁顶高程959~993 m,河谷顺河比降约5%,沟心地表水出露。两岸岸坡不对称,左岸堆积较厚的坡积层,自然坡角25°~30°。右岸边坡上缓下陡,高程883 m以下为基岩陡坎,自然坡角大于60°。基岩上部黄土坡积45°~50°。

3.2 地层岩性

坝区基底岩性为三叠系(T)砂岩,河谷沿线及右岸岸坡大部分出露,基岩上部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地层岩性由新到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Q42al+pl)砂壤土,灰黄色,不均,较湿,含零星碎石和砾石,分布于河床表部,厚度约0.3~1.2 m。

(2)第四系坡积堆积(Q4dl),按成分可分为两层:②-1层为粉质壤土,主要分布黄土岸坡坡角处,具大孔隙,土质疏松,层厚约1~2 m。②-2层为含壤土碎石,由基岩岸坡风化、滑塌而来,堆积在河床及阶地表部。厚度1~4 m。

(3)第四系冲洪积(Q41al+pl),按成分可分为两层:③-1砂壤土,粉粒为主,不均,主要分布在一级阶地上部,厚度一般小于1m,其下为③-2砂砾石,磨圆度较差,次棱角状,稍密-中密。

(4)第四系更新统风积层(Q3eol)黄土夹古土壤,灰黄色,以粉粒为主,土质均一,可塑,垂直节理发育,具虫孔,分布于坝区两岸丘陵沟壑区上部,厚度小于20.0 m左右。

(5)第四系中更新统风洪积堆积(Q2eol+pl)黄土状壤土夹多层古土壤,黄土状壤土呈灰黄色,成分以粉粒为主,稍湿,可塑~硬塑状;古土壤呈浅棕红色,分布于两岸中部,厚度较大。

(6)三叠系(T3h)胡家沟组砂岩,厚层状结构,水平层理发育,强风化层厚1~3 m,沟心和右岸斜坡大部分裸露。

3.3 地质构造

坝址区均以第四系松散层为主,沟心基岩出露,无断层,构造以层理和裂隙为主。

3.4 物理地质现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坝区两岸边坡极不对称,右岸基岩分布较高,中部为公路平台,岸坡整体稳定,左岸为堆积岸,坡脚分布较厚的坡积堆积层,成因主要为岸坡失稳下滑而来,且坡面冲沟发育。河谷有地表水出露,基岩岸坡可见滴状裂隙水渗出。

3.5 坝址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外业地质调查并参考有关工程经验,提出沟口坝坝基岩体及上覆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1和表2。

表1 工程区细粒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表2 工程区粗粒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表3 坝基岩体分类和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3.6 坝址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6.1 岸坡稳定性

3.6.2 砂土液化评价

坝址区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相应的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3.6.3 坝基渗透稳定

坝基基岩出露,⑥-2层弱风化砂岩厚层状结构,岩体完整,微透水性不存在渗透破坏。

3.6.4 黄土湿陷性问题

坝址区左岸分布④层黄土状壤土,类比同地区经验,黄土状壤土上部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为Ⅰ~Ⅱ级(轻微-中等),建议结合坝肩开挖,并采取翻压等方法消除湿陷性。

4 坝基(肩)工程地质评价

4.1 左、右坝肩

左岸为土质斜坡坡自然坡角30°~35°,②层坡积壤土具大孔隙,结构较疏松,抗剪强度低,岸坡稳定性差,不能作为坝基持力层,建议清除,施工开挖过程中会形成临时高边坡,建议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右岸基岩分布较高,坝坡基本位于基岩中,岸坡稳定性好,坝高883 m以上黄土岸坡较陡立,稳定较差,应采取防护措施。

4.2 坝基

坝址河谷表面覆盖有洪积①层壤土,厚度0.3~1 m左右,工程性能差,应清除;河床左岸发育一级阶地,阶面水平宽度约6~10 m,阶地呈基座形式,基岩上部③层砂砾石夹砂壤土,总厚度约5~6 m,③层地基土为强透水性,层位不均,工程性能较差,建议清除;下部为⑥-1层强风化砂岩,水平层理及裂隙较发育,弱透水性层,厚1~4 m,不宜作为大坝建基面;⑥-2层弱风化砂岩,厚层状结构,岩体完整,微透水性,为良好的大坝地基。结合槽应深入⑥-2层砂岩中。

5 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1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5.2 放水卧管工程地质条件

6 结语

(1)工程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出露第四系黄土,基底岩性为三叠系砂岩。库区地层结构简单,均为第四系覆盖层及新近系地层,无邻谷渗漏条件。库区两岸边坡基本稳定,降雨冲刷的黄土是库区的淤积物主要来源。库区无浸没问题。

猜你喜欢

坝址第四系壤土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犬木塘水库工程各比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
新疆北疆地区某水库坝址方案比选分析
CONTENTS
大西沟水库大坝设计方案综合比选分析
河北平原区第四系(200m以浅)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特征综述
北疆第四系覆盖层上明渠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