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议学活动 激发课堂活力

2021-11-09郑鹏

关键词:课堂活力教学

郑鹏

摘    要:高中思政课的议学活动设计,是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等要求,议学活动设计应该“贴近生活、贴合目标、贴紧思维、贴切情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向心力、驱动力、感染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议学活动;课堂活力;“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围绕议题设计活动,议学活动展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根据这一课程理念,笔者在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时,尝试通过精心设计议学活动,来打造充满活力的高中思政课堂。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的议学活动设计如表1。

一、议学活动贴近生活才有吸引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再次明确思想政治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然而环顾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气息虽然非常浓厚,但是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又会发现今天的生活化课堂却存在诸如“生活叙述过于宏大”“生活情境缺乏逻辑”“教师创设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等令人担忧的现象。笔者以为思政课堂创设的议学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方能对学生产生具有类似于“黏合剂”般的吸引力。

(一)以小见大,切身可感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收获了无数观众的热情支持和超高评价。作为一部以“全面小康、扶贫攻坚”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它没有简单地说教,而是以小见大、以家喻国,创设了一个个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情境,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在上“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时,笔者也蹭了蹭这个热点,创设“我和我的家乡——‘鸡毛飞上天的故事”主题情境,把宏大的改革开放缩小到家乡的变化中来,选择让学生切身可感的小视角,在教学中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人多地少,没有资源优势,却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浙江样本”。浙江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机遇,他们就像鸡毛一样,好风凭借力,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历史跨度40多年,生活叙述非常宏大,如果就事论事,难免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而家乡的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体验和感触,能迅速唤醒学生的记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育性交往。

(二)化远为近,触发共情

虽然同为浙江人,义乌改革开放的故事具有代表性,但离杭州的学生还是有点遥远,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笔者在备课时特地驱车到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历史陈列馆参观打卡、拍摄照片,课堂上,笔者化身为导游,制造学生亲临现场的氛围。

又如本课中第三个知识块“改革开放的意义”,离“00后”的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他们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变化基本无感,笔者在教学时就以网络上的义乌普通一家人的叙述视频作为情境,希望借这一家三代表现出来的不同精神风貌让学生有更多的共情。这段视频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享受到的改革开放的红利,即他们通过不断拼搏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尤其是视频中的中学生,与在座学生年龄相仿,想法更为接近,她的现身说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一例多境,逻辑叙述

“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课标》的学科教学要求。这意味着我们要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中去粗取精,创设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生活場景。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例四境,从义乌“鸡毛换糖”的困境,市场意识的萌生到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历程,再分析改革开放给义乌带来的变化,最后研究新历史条件下义乌外贸的挑战,从而准确认识“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这个生活情境本身就自成一套语脉逻辑,而这样的生活逻辑又与教材知识逻辑交相辉映,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领悟和深化课本中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二、议学活动贴合目标才有向心力

《课标》强调“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议学活动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过于注重表面的轰轰烈烈,盲目追求趣味性、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花哨的形式。这样的议学活动设计实际是偏离教学目标的,可能过犹不及。因此,笔者以为课堂的议学活动必须以《课标》为导向,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支撑,否则就会偏离主题,南辕北辙。

(一)核心素养立意,于素养处做文章

当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朗诵等形式展开的活动教学屡见不鲜,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活动指向缺乏实质意义。笔者以为,教师设计的每个活动,从本质上来看,一定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面对复杂情境,学生动用知识与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四个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但设计活动时,可以有所侧重。比如,本课设计的几个议学活动分别指向的核心素养如下:

活动一“说一说:当时的义乌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敢问义乌发展路在何方”,能培养学生的描述和决策能力,指向的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

活动三“写一写:结合改革开放的红利,感受人民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发生的变化,请你为小商品城历史陈列馆撰写一段结束语”,针对的是学生的阐述和应用能力,指向的是公共参与,为展馆写结束语也为前面的情境创设画上了句号。

活动四“辨一辨:有人说,这时候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说明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到尽头。对此说法,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引导学生更加辩证地看待中央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明确“新发展格局”并非封闭式的内循环,而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进而树立“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的思想意识,能培养学生的阐释和决策能力,指向的是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目标引领,于关键处动笔墨

指向核心素养的活动课要求教师在高中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实践中,以《课标》为指导和引领,注重过程的价值,凸显意义的生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议学活动时,一定要有的放矢,不可妄动笔墨,但是又一定要在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盲点处下足功夫。

本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側重从实践的角度阐释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意义,从中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开放是一条什么路”这个总议题的设计就契合本框知识的主旨,改革开放的政策让“鸡毛”飞上了天,让一个三面环山、资源匮乏的浙中小城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笔者以为“改革开放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是本课的难点,“改革开放的进程”是脱离学生生活阅历的知识盲点。然而,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合拍程度,为本课的议学活动增添了向心力,有利于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学生在逐步深入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坚定对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科学性和生命力的认可,从而坚定地拥护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三、议学活动贴紧思维才有驱动力

“议”是因为想不通,议题需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思维能力。但我们的议学活动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走两个极端:

一是简单设议,用不着思考。如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改革开放的进程”,如果简单设问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步步推进的”,学生所做的可能就是把教材复述一遍。

二是议学难度大,缺乏必要的梯度,学生无法思考、作答。如本课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改革开放的意义”,有教师设计议题“改革开放何以成为关键一招”,学生如果缺乏一个体验的过程,就会出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本课教学在议题的设计上,构建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议学任务,总议题为“改革开放是一条什么路”,从“破局之路”到“引领之路”,再从“制胜之路”到“探索之路”,四个主题呼应了总议题,也展示了人们思考问题的一个正常思维逻辑。这样层层推进的议题既能承载学科的重点知识块,又能有效地实现思维引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知识与素养共融

我们在议学活动的课堂设计中,要尽量克服直接触及知识的肤浅活动。比如在本课的第三个活动“写一写”环节(见上文),指向的是本课的重点知识“改革开放的意义”。然而笔者在设计议学活动时,材料与问题中都没有直接出现“改革开放的意义”这样的字样,但学生在设计结束语时却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这个话题,实现了知识与素养的高度统一。这种活动比直接讨论“改革开放有何意义”更新鲜有趣,更富有挑战性,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又如最后一个议学活动的创设:

近年来,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逆全球化的思潮卷土重来,加之全球疫情的影响,对外贸易面临巨大挑战。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冷清。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走向何方?

议学活动(见表1)。

活动承自当下时政热点话题,体现了本学科的时代性,对改革开放是否过时的探讨也颇具思辨性,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二)思维与实践共生

《课标》对于“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界定,为我们在这个方面明确了认识,即主要在课内展开的“思维活动”和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呈现方式。课内的思维活动需要从两个方面落实,否则就会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理想的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应该二者兼顾,并且能将课内思维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相统一。如本课的第二个议学活动:

改革开放是一条引领之路,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梳理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历程,探究其背后的政策演变,结合教材知识,以时间线的形式画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标注出关键的时间节点和主要政策。

这就把义乌改革开放的实践之路与国家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又如笔者设计的课后分享活动:

改革开放后,你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短视频、PPT、手抄报、美篇)记录下来,并与身边的伙伴分享。

目的是延展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同时又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使之更加丰满、更加充实。

四、议学活动贴切情感才有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灵魂,课堂议学活动不仅要渗透思想教育,更要围绕思想教育展开。纵览当下的高中思政课,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片面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停留在应试层面;不能够从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自然发展升华到思想教育。

(一)追寻历史韵味与家国情怀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门增进历史认知和增强政治认同的课程,其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增强道路自信。如本课教学中的“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个知识块,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描写来叙述,就会显得有些枯燥,脱离了高一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以线状表现义乌商贸城的发展进程(图略),让学生去找出其背后所契合的改革开放政策,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家乡的变化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激发出一种家国情怀。课堂的结尾设计了一个课外分享活动,为课堂留下更多开放性的可能,背景音乐配上歌曲《我的祖国》,呼应了本课的主题情境“我和我的家乡”,同时又有助于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在歌声中升华。

(二)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润物无声”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大局,在课堂议学活动设计中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正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材语言呈现出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记忆要求高等特点,这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会由于不接地气而显得抽象难懂。如果在日常教学中,还是以“灌输式”的传统方法教学,深入深出,不讲清道理,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使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本课的议学活动设计“参观义乌小商品城历史陈列馆”,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增强情感共鸣。又如本课教学的第一个活动环节,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前的义乌困境,帮助学生在感悟历史氛围中实现深度学习,得出无可争辩的学科理论观点,即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义乌摆脱困境,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这样的事实分析,胜于一切雄辩,学生在课堂议学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意识形态的洗礼,促进了学科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力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营造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