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教学

2021-11-07朱逾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朱逾

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很有意义,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跨专业复合应用人才,研究提取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关键要素,重塑人才培养目标,总结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重构课程的知识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完善课程的学业评价,从人才培养目标、育人平台、课程体系、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地广人多,人口优势给各地区的旅游产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一度成为世界旅游中心。就目前我国各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水平还未跟上世界旅游界发展水平,需要对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从整体上分析我国旅游教育规模发展滞后的原因,构建更为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驾齐驱。

一、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供给不充分是现在主要社会矛盾。如果定位到旅游业,则是旅游业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一部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旅游消费升级,旅游形式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与各种消费形式的复合定制型转变。然而目前高校众多旅游管理专业仍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人民对旅游产品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与这类产品供给不足形成了矛盾。为迎上人民对旅游業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从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以及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入手,使其专业能力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一)消费者对旅游行业需求不断提高

现在国内旅游业不再限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国务院大力推进"旅游+",旅游+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俗活动、旅游+工业、旅游+文创等各种形式的旅游不断增加,进而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各方面素养也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在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紧紧把握当前旅游业多元化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思维模式、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多方面发展。

(二)旅游动机的多元化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

现在随着中国居民基本生活品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假期出游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从低层次转向更高层次需求,从安全生理需求、安全心理需求、爱和爱的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划分已成为五个主要层次,人们对中国休闲观光旅游的文化品质审美要求也在逐渐得到攀升,不再仅仅拘泥于人们过去的走马观花式的休闲游玩,开始更多地深入追求各种旅游的审美文化以及享受旅游文化带来的各种情绪审美价值。不同年龄阶段旅游产生的不同旅游心理需求,这就意味着中国旅游从业人员仍然需要积极面对日益严苛的中国旅游行业需求,还要进一步努力提升自身旅游文化审美品位,拥有将传统文化以及创意艺术融入各种旅游文化产品,以及提升自己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主题以及旅游活动线路的新艺术技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在新文科背景下,有很多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相比之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方式,已经改进许多,对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开始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有了一定成效,但仍与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具有教学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多种特征的一门学科, 课程体系构建的顶层指导,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都需要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正确按照进行相关专业人才定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培养时候还首先应充分考虑结合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实际培养需求,而目前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对于我国旅游各类相关热门专业人才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培养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定位课程设置过于高度雷同、应用型过于宽泛、特色不明显等突出矛盾问题。随着当前我国对于旅游行业管理相关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转型调整,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也应随发展变化,从而更有效率的培养市场所需人才。

(二)新增的岗位业务需求与新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匹配

现在我国旅游网络行业充分受益于网络经济,社交和新媒体、大数据的发展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国内新的网红旅游城市不断涌现,各地国家旅游局都根据当地城市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出能吸引更多人们前来探索的特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旅游文化,在这个网络新媒体快速传播发展的网络时代,一些属于传统的旅游人才专业培训岗位被逐渐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旅游网络行业运营技术人员、旅游行业电子信息商务、旅游行业策划师等新专业岗位,而由于现有的旅游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足以充分支撑这些专业岗位培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从而就会出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足,无法很好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尴尬现状。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条件单一

大多数高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专业课程实习基地、实践就业基地的安排,主要以星级旅游酒店、旅行社、以及一些大型旅游度假景区等地为主,学生大都主要服务于一些基层就业岗位,对于一些企业旅游核心技术岗位、行业新产品技术研发岗位往往接触甚少,如企业旅游信息网络平台项目建设、旅游网上娱乐产品研发供应管理岗位等。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基地、就业培训基地进行合作的实习模式都是采用企业订单培训班进行实习,形式远远大于实习内容,深度走向融合后还有待进一步融合发展。实践就业基地课程设置不足够完善、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

(四)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想要有效的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大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学科背景复杂,科研人才凝聚力差以及理论研究能力明显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较弱两大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与旅游产业管理相关专业都是脱胎于其他传统管理学科,如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甚至是中国文学等。这样就造成了高校现有的与旅游产业管理相关专业的科研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复杂,科研人才融合明显不足。另一个急迫的问题是双师型高校教师队伍不健全,所谓的"双师"教师并非名副其实,大多数高校教师队伍缺乏具备足够的教学实践经验,缺乏丰富全面的可跨界的专业知识。第三个方面,很多高校教师很难在课程教学与教育科研上做到精力投入的平衡,重科研、轻课程教学的典型现象比较普遍,教师队伍的教学整体素质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

三、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适应新的国家社会旅游发展战略需要,培养思想开阔、勇于担当,有高度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和旅游创新管理实践工作能力的旅游创新管理人才。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特色旅游行业管理技术类相关专业教育改造转型升级,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战略方向定位。一合二是以中国以及特色旅游行业管理技术类相关专业本科核心人才培养规划理念等来指导旅游专业教育改造转型升级。二合一是要求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类型,差异化的专业特征,推进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办学育人。三合一是以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为问题导向,开展科学系统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从特色旅游行业管理技术类相关专业本科核心人才优势培养领域逐步扩散发展到专业具有高度关联性、交叉性的包括体育文化旅游、旅游管理大数据、文化休闲旅游、房车客运营地旅游管理、数字文化旅游、计算文化旅游、旅游技术装备、休闲文化旅游等多个专业优势领域。

(二) 构建特色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上文有提到中国旅游正受大数据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又是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现在专业课程应以大数据发展为依托,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虚拟旅游为例,其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基础理论教育,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设置旅游学原理、旅游规劃与开发、虚拟旅游概论、信息技术导论等课程。二是课程体系要体现新文科特色,强化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融合,设置旅游文化学、文化与遗产保护、古村古镇保护与修复、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虚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挖掘、旅游制图、短视频拍摄与制作、短视频与旅游营销等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限选课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三是课程体系要紧跟行业前沿,根据虚拟旅游业态变化动态调整课程,融入体现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旅游行业新知识与新技术,开设旅游前沿问题研究、区块链技术与旅游等前沿课程。

(三)开展各式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专业学生组织实际操作活动、技能、和参与社会交往活动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教学包含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外调研实践、假期社会实践、相关企业见习管理实践、相关顶岗管理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实验体系的学校特色化建设可以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培育。首先,可以通过校内课程实训室的项目建设,提高学校课堂课和实践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并有效塑造学校特色。例如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建设国家一级智慧城市旅游管理重点研究实验室项目建设以及国家级智慧旅游管理实验教学实践示范研究中心的项目建设。其次,还可以考虑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来锻炼实践能力,如黄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及其建有地点遍布黄山市及北京、长江珠三角、珠三角以及旅游发达国家地区60多家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事业单位,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充分条件。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外高水平专业竞赛,如参加教育部牵头的全国大学生校外创新科技创业实践大赛,文化和体育旅游部牵头组织的校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大赛等。同时在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教学项目和各种实践大赛的举办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校外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联合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前面已经提到大学旅游经营管理相关专业其实是一个交叉性的融合性专业学科,在多专业学科学术背景交叉相互融合下,各不同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旅游经营管理相关专业学院隶属的地方院校也可能存在较大的性质差异,如有些大学旅游经营管理相关专业学院是只隶属于该地方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院,有些属于商学院,有些则只是属于地理与人文旅游专业学院,当然同时还有有些地方学校的地理科学学院和中国历史学与文化管理学院也可能有机会开设大学旅游经营管理相关专业,不同地方院校中所开设的大学旅游经营管理相关专业肯定还是会容易出现专业知识面各方都有不同偏重的尴尬现象。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尽快建立一个专业的高校旅游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要充分依附学校已有的旅游优势专业学科,结合这些优势专业学科,培养高水平层次的专业学术学科带头人,再以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实践管理模式创新为教学核心,创建各高校一个综合性的教研管理团队,随后能将教研获得的成果落实到每个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身上,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

(五)加强新兴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信息文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成像等技术及其带给现代旅游管理专业影响日益深远,且逐步发展形成了各种深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我国传统旅游管理专业的文科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方法正逐渐转向充分运用旅游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旅游人工智能,彰显和突出现代旅游服务管理专业的高度科学性。随着旅游信息技术与新时代旅游社会管理科学研究中的旅游知识信息文化技术生产、知识信息文化技术创造与现代旅游专业信息文明融合技术的各种交叉深度相互交叉技术融合,计算机旅游社会管理科学、数据旅游社会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现代旅游集团社会服务管理经济科学各种交叉技术深度交互融合的发展趋势愈发鲜明。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整合现代旅游专业信息文明融合技术的文科教学理论优势,现代旅游人工智能等创新专业教学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运用旅游信息文明融合技术多媒体、"智能+技术"等,构建自然科学、特别尤其主要是基于现代化大数据旅游社会管理科学与基于现代中国旅游集团企业服务管理社会科学的现代旅游人文三个学科深度交叉。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业都在飞速发展,为满足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旅游业也应随国情不断发展跟进,对于新兴的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也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在当前新文科背景下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顺应社会发展,旅游行业的更新迭代,迎合当前形势,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教学系统,创新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率。为旅游业输送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丹,温智恒,刘鑫.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内蒙古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92):4-5.

[2] 伍先福,陈攀 .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提炼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36):13+161.

[3]黄震方,黄睿,侯国林.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J].旅游刊,2020,35(10):83-95.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训课教学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3+3”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