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装饰工程定额计量人才培养

2021-11-07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朱雯轩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定额思政育人

文/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 朱雯轩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本文针对中高职贯通学生特点,创新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一、实现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育人”,没有好的“育人”功能,专业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装饰工程定额计量》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全方位入手,将思政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实践检验,达成以下目标:

(一)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要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通过本次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在课堂中多种形式融入思政元素,丰富拓展了教学内容,比如企业专家进课堂展示岗位风范、模拟工作场景体验职业素养,让原本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变得鲜活饱满起来,拓宽学生职业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将互帮互助、爱岗敬业等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相应的学习行为和日常行为习惯,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好评度明显提高。同时,课堂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愉悦、充满好奇的状态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教学效果较以前更突出。

(二)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作为此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主导者和建设者,专业课教师通过此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育德意识、育德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在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需要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资源,寻找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关键触点。这除了要求教师本身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外,还要求教师积极拓宽视野,提升高度,有意识地积累和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历史、行业/企业典型人物事件、岗位规范与纪律、国内外最新时政等思政素材;同时也要求专业课教师大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理性分析,又注重情感注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获得价值的引领、思想的润养。

(三)同类课程示范引领。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加快和提高了教师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水平,这对加快整个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步伐、实现本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无疑起到了积极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教案、课程思政案例库、思政评价的评价表、课程思政示范课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积累,都能给同类课程提供借鉴。

二、实施过程

整个实施过程以《装饰工程定额计量》课作为探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的起始点,首先构建并提炼了关键育人点,并展开确定了更大范畴的育人契合点。然后通过头脑风暴,解析育人点与课程内容存在的接连点,细化为契合清单,写入教案。根据清单寻找丰富的思政资源后,将资源应用到课程中,转化为触动学生的思政内容(见表1)。

表1 实施过程

步骤一:构建育人要点,彰显思政育人功能。《装饰工程定额计量》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根据现行的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掌握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课程组组建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团队,打破思想政治课程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首先依据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专业标准、课程特点等,群策群力,系统提炼了符合专业要求和课程特色的9个关键育人点,最终确定育人维度、育人点和育人资源来源。

步骤二:挖掘思政资源,优化德技双培目标。育人点的确立为教师设计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定每次课的德育目标提供了依据与思路。在职业教育中,专业课堂教学目标一般仅指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维度目标。在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除了要为每次教学设定知识、技能、素养目标外,还要根据不同课次的学情和内容特色,有针对性地从行业/企业发展历史、典型人物事件、行业/专业相关文化、岗位规范与纪律等处挖掘思政资源,优化德技双培目标。以[5-1门窗工程定额列项]课次为例,教师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及海派历史建筑引入课堂教学,设定的目标也在原来“掌握门窗工程定额列项必备的列项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行了新增,将“工匠精神”“爱国精神”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识图、列项过程中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在学习中和未来职业道路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课程思政融入计量的每一步。

步骤三:寻找恰切触点,规划思政融入路径。优化好德技双培目标的关键是精心设计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关键触点,系统规划思政融入教学的有效路径。所谓触点是思政元素在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与学生接触的,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心理上的每一个点。一般来说,学生在一种自然投入和愉悦的状态更易受到价值的引领和精神的指引。在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上,特别注重提升思政案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充分借助多媒体及网络资源,通过实践探究法、现场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启发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全身心感知、会意和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思想认知,提高德行素养。以[5-1门窗工程定额列项]课次为例,在将海派文化及海派建筑引入课堂教学时,将课堂搬到了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武康路名人街上,以现场体验加课堂教学的“双课堂”教学方式,规划多个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触点,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触点1: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从武康路上选定两栋建筑进行介绍,初步建立学生对武康路及海派建筑的认识;触点2:课中邀请景观设计师专家实地讲解海派建筑门窗及建筑背后的革命和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欣赏海派建筑的艺术之美、感受门窗建筑背后的工匠精神以及建筑所蕴含的红色情怀;触点3:课堂实践探究环节,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一眼、实地量一量、定额查一查、任务做一做”的方式,完成门窗工程定额列项,进一步深化对海派门窗工匠精神的感知与认同;触点4:临近课堂尾声,老师在总结之中,号召学生自发自觉地将对工匠精神和爱国精神的认同转化为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实现情感升华。

步骤四:新增评价维度,强化过程评价机制。通过此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我们将德育的评价要求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系列化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效果。以[5-1门窗工程定额列项]课次的评价方案为例(见表2),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列项的准确度,还包括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团队合作、敏锐观察和快速应变等;评价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取以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互相评价、系统客观评价为辅的形式。通过评价导向,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实践中,自发自觉地改善行为表现,提升综合素养。

表2 [5-1门窗工程定额列项]课次评分表

三、结语

本次课程思政引领的教学改革是课程团队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初次探索与尝试,在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后续希望通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展开深度合作,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进一步融合。

猜你喜欢

定额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河南:修订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定额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采用铁路及地方两种定额编制概预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