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五里河底泥磷形态和磷释放分析

2021-11-06孙倩倩笪春年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河底巢湖富营养化

孙倩倩,方 涛,笪春年

(合肥学院 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水体富营养化一直以来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巢湖富营养化问题也由来已久。十五里河是巢湖重要的支流之一,也是合肥市内的一条重要的纳污河道,已成为巢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污染状况一度十分严重[1]。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氮、磷元素含量超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而磷是主要的限制性元素[2]。相关研究表明在磷的生物有效性与底泥磷的释放规律等方面,磷的形态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对河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3]。为了弄清与认识内源磷负荷及其迁移转化规律,有必要对十五里河底泥当中的磷形态与含量开展研究,并分析其在酸、碱条件下内源磷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对十五里河乃至巢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十五里河穿越合肥市主城区,发源于大蜀山东南方向的山脚下,河道弯曲,不同季节的洪枯水位变化大并且差距也较大[5]。十五里河是合肥市一条重要的纳污河道,曾经的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经过近年来不懈的治理,如今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其富营养化现象依旧存在,已成为巢湖氮磷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6]。十五里河上游采样点附近主要为城市居民居住区,原有的一些工业污染源如工厂与化肥厂等已经搬迁或者停产;中下游附近主要为农业生产用地,主要种植生产的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棉花、大豆、小麦等,另外还有水产养殖区、畜禽养殖区等[7]。

1.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为研究分析十五里河底泥磷形态及含量分布情况,分别在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采集表层底泥(0-5cm),具体采样点如图1,每个采样点采集3 个平行样。

图1 研究区采样点示意图

底泥样品采集以后,带回实验室,一部分在105℃条件下放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除去植物根茎、碎石等杂物,粉碎之后再充分混匀,之后通过0.15mm的孔径筛,最后将样品装入实验室专用的干净塑料密封袋中,贴好标签,置于阴凉干净处保存,用于测定底泥磷形态及其含量。另一部分底泥样品,简单分拣出大块碎石、植物根茎,用于探究上覆水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底泥磷的释放过程。

1.3 磷的测定方法

底泥中磷形态的分级提取分析采用SMT 分离法[8],将总磷(TP)分为其他3 种形态磷(交换态磷Exch-P、铁铝结合态磷(Al+Fe)-P、钙磷Ca-P)进行分析;提取之后,磷的测定均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每个样品均做3 组平行样,最终数据取3 者的平均值。

1.4 磷释放模拟实验方法

磷释放模拟实验采用的是十五里河中游采样点的底泥,准确称取50g 湿污泥,将其平铺于500ml的烧杯底部。然后沿着烧杯壁缓慢加入蒸馏水至500ml刻度线,调节水样的pH、温度以及溶解氧。每组做2个平行样。每隔24h 取样1次,连续观察25d。取样时用移液管吸取上覆水,用钼锑钪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9]。每次采集水样之后都要用蒸馏水补齐至原来刻度,防止因为体积减少而导致上覆水的总磷浓度偏大。

2 结果与讨论

2.1 底泥磷形态及含量

2.1.1 底泥中形态特征分析

十五里河各采样点不同形态磷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十五里河各采样点不同形态磷含量(mg/kg)

从表1 可以看出:十五里河底泥中TP 含量为85.78-265.26mg/kg,从整体上来说,在不同采样点,十五里河底泥中4种形态磷的含量基本上都呈现IP>Or-P>Ca-P>(Al+Fe)-P>Exch-P的关系。

2.1.2 空间特征分析

十五里河底泥磷空间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底泥磷空间特征

由图2 可知,十五里河底泥中4 种形态磷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着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游采样点,位于滨湖会展中心地铁口附近,靠近人群活动区与居住区,污染来源广泛,总磷含量相对较高,其中(Al+Fe)-P 在中游底泥中的含量为95.511mg/kg,相对于上游59.600mg/kg、下游12.105mg/kg,其含量是最高的。有文献表明,铁铝结合态磷是底泥向水体中释放磷的主要来源与组成,可以看出相较于上游与下游,十五里河中游底泥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具有向水体释放磷的巨大潜力[10]。上游、下游的采样点都比较偏离人类活动与居住区,附近无常住人口以及活动区、工农业生产区等地,污染物来源相对较少,因此污染程度较轻。特别是下游河段,正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因此其污染程度更低。

2.2 不同环境条件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底泥中磷形态含量及比例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环境条件底泥中磷形态含量及比例变化

2.2.1 pH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为研究在不同pH 值条件下,上覆水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本文研究了pH=5、7、9 情况下底泥磷释放情况。由表2 可知,当pH=9 时,底泥中总磷浓度减少最多,上覆水总磷浓度最大。碱性的环境有利于底泥中磷释放。而Or-P 不论在酸性环境还是碱性环境都减少了3%和4%。(Al+Fe)-P 在碱性环境下降显著,可能是由于水体中OH-与Fe3+和Al3+生成了更稳定的氢氧化物。Ca-P 在酸性环境下减少了6.27%,是因为H+对其有溶解作用;而在碱性环境下却升高了4.37%,可能是OH-产生了某些化学沉淀[11]。

2.2.2 温度对底泥磷释放影响

本文研究了T=10℃、20℃、30℃时,上覆水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覆水水温越高,底泥中总磷浓度减少的越显著。而随着温度升高,Or-P、(Al+Fe)-P、Ca-P 含量也不断降低。这是由于温度加剧了微生物的活动,活化了Or-P、(Al+Fe)-P;而温度升高,有机质矿化作用变强,加剧CO2产生,促使Ca-P溶解[12]。

2.2.3 溶解氧对底泥磷释放影响

本文研究了好氧(DO>5mg/L)和厌氧(DO<1mg/L)环境下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实验中,根据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可知好氧环境表现出强氧化性,厌氧环境表现为还原性。TP 在厌氧环境减少的更显著为20%。Or-P 在好氧和厌氧的环境中都减少了16%。而(Al+Fe)-P 在好氧环境下增加了11.4%,在厌氧环境下下降了7.7%。Ca-P 在好氧和厌氧环境下都变化不大。原因是溶解氧的变化影响到水底底泥中微生物的活动,进而使底泥中磷形态发生了改变。

3 结论

1.十五里河底泥中TP含量为85.78-265.26mg/kg,对底泥中的磷进行形态分析,各形态磷平均浓度高低顺序为:IP>Or-P>Ca-P>(Al+Fe)-P>Exch-P。

2.十五里河底泥中各形态磷在空间分布不同;在中游采样点,人类活动密集,导致河道污染情况相对严重一些,上游、下游的采样地点污染程度较轻。

3.不同环境条件上覆水体对河流湖泊底泥磷释放过程的影响,溶解氧对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较为显著,温度和pH 次之。其中Or-P、(Al+Fe)-P 受环境影响较大,而Ca-P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猜你喜欢

河底巢湖富营养化
河底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DreamandAmericanDream—aCaseStudyoftheGreatGatsbyandAmericanDreamsinChina
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
种花
奇妙的河底世界
高效溶藻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