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期及海拔分布分析

2021-11-06高景斌黄云龙徐六一丁杰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松褐谭家口镇

高景斌,黄云龙,徐六一,丁杰

(1.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3.安徽省康禾农林病虫害防治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1988年,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扩散到安徽省和县,此后不断蔓延至省内多个县(市、区),虽然采取多种防控措施起到了遏制严峻发生的势头,但松材线虫病依然连年不断在疫区或新的林分中发生,这不仅危害森林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威胁了黄山、九华山等著名风景区的松林安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它主要由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携带到新的松树个体上造成危害,在安徽受危害松树种类主要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马尾松(P.massoniana)、黄山松(P.taiwanensis)等;当前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有清理病死树以减少病原物,防治松褐天牛成虫来控制该病害的自然传播扩散,对重点区域的松树采用树干注入杀线剂或免疫类制剂给予特定保护防治。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四奇”之一的“奇松”最为夺目,“奇松”的树种为黄山松,其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800m至600m 之间有少量与马尾松或阔叶树混生,600m以下为马尾松适生区。在黄山风景区的马尾松、黄山松均受到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的形势下,为保护黄山风景区的松树免受松材线虫病的危害,2017 年黄山区在采用有效措施积极防治的同时,大范围运用松褐天牛引诱剂诱杀成虫,降低松林间虫口数量。本文结合防治工作实际,运用引诱剂在黄山区开展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期的监测调查,分析发生始期、盛期和未期,不同林种的林分中虫口密度,以及在不同海拔区域的成虫发生期及分布状况,为合理制定松褐天牛防治方案,防止黄山区松林免受松材线虫病的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2017 年5 月10 日,使用ZM‐60 型诱捕器、APF‐I型引诱芯(福建辰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诱捕监测松褐天牛成虫。在谭家桥的马尾松纯林分的林缘、林分中间的松树上,在混交林的松树、杂树上分别设置诱捕器5个[1],每天统计诱捕数量,7天后分析诱捕效果,确定监测时的最佳诱捕器设置方法。

2017 年5 月~11 月,诱捕器悬挂在离地面3m左右高的树枝或树干上,两诱捕器间距在100~150m,第一次以网格为主确定设置悬挂点,第二次换芯时根据试验得出诱捕器最佳设置位置的方法,对部分诱捕器的悬挂位置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诱捕效果。第一次挂芯时间为5 月10 日,以后每2 周换诱芯一次[2,3],共计换芯11次。

实施地黄山区,选择交通便捷、远离公路或人为干扰少、且松树上能够发现松褐天牛羽化孔的马尾松、黄山松纯林,或混有阔叶树的马尾松、黄山松混交林分,根据各地海拔和林分情况,合理设置诱捕监测点。在甘棠镇挂诱捕器576 个、耿城镇挂诱捕器595 个、焦村镇挂诱捕器318 个、太平湖镇挂诱捕器605 个、谭家桥镇挂诱捕器55 个、乌石镇挂诱捕器301 个、新华乡挂诱捕器200 个、新明乡挂诱捕器576 个、龙门乡挂诱捕器100 个、汤口镇挂诱捕器50个;这10个乡镇的设置诱捕器的林分中除汤口镇的马尾松林中混生杉木及少量阔叶树外,其余均为松树林分。

对诱捕器进行编号,运用手持GPS 定位,记录每个诱捕器的经纬度及海拔高、诱捕器所在林分基本情况;每次更换诱芯时运用GPS 寻找诱捕器,更换诱芯、清洁诱捕器,对损坏的诱捕器给予整理或更换,统计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数量并记录。

对获取的数据整理后选用诱捕器持续正常使用,各换芯调查期均能有效诱捕一定松褐天牛数量的监测点数据用于分析,选定甘棠镇雾山监测区诱捕器11 个、耿城镇柞子里监测区诱捕器11 个、焦村镇白沙岭隧道监测区诱捕器18个、太平湖镇广阳村监测区诱捕器12个、谭家桥镇纪念馆监测区诱捕器15 个、乌石镇长芦村监测区诱捕器11 个、新华乡原新丰监测区诱捕器11个、新明乡加油站监测区诱捕器17 个、龙门乡过湖监测区诱捕器12 个、汤口镇山对面监测区诱捕器12个,共计130个。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捕器设置方法及树种选择

在马尾松纯林的林缘及林分中间、混交林中在马尾松树及阔叶树上悬挂诱捕器等4 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在7 天的观测中均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第一天诱捕量较少,第三天诱捕量最大,以后每天均有诱捕,但诱捕量逐渐减少。马尾松纯林的林缘与林子中间的诱捕量比较结果如图1 所示,显示林缘位置比林子中间位置设置诱捕器的诱捕量大、诱捕效果好;混交林中在马尾松树与阔叶树上悬挂诱捕器的诱捕结果如图2,显示阔叶树等杂树上诱捕量比松树上的诱捕量大、诱捕效果好。

图1 林缘与林中间的不同位置诱捕效果

图2 松树与阔叶树的不同树种诱捕效果

2.2 成虫活动期

5 月10 日开始挂诱捕器并放置诱芯,5 月11 日在谭家桥首次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表明至少5 月11日开始松褐天牛羽化,自5月10日开始在10个乡镇挂诱捕器,5月24日第一次更换诱芯时,各乡镇均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诱捕器平均诱捕量少的有龙门乡9.2 头、太平湖镇9.3 头,诱捕量多的有焦村镇22 头、乌石镇16.3 头;11 月3 日最后一次监测调查,甘棠镇、耿城镇、焦村镇没有诱捕到成虫,其余7 个乡镇依然诱捕到成虫,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量为龙门乡1.6 头、汤口镇8.3 头、谭家桥镇7.4 头。10 个乡镇各月平均诱捕总量如图3,显示8月诱捕量最大,9月、7月、10月诱捕量依次减少,11月的诱捕量最少。

图3 10个乡镇各月平均诱捕总量

2.3 成虫的海拔分布

10 个乡镇的海拔高差异较大,新华乡、龙门乡、太平湖镇诱捕器设置在300m 以下,汤口镇诱捕器设置在600~700m、谭家桥镇诱捕器设置在500m左右,其他乡镇诱捕器设置在400m及以下,按照100m等高差对悬挂诱捕器所涉及的海拔高进行分组,结果显示10 个乡镇的诱捕总量存在明确差异,海拔200~300m 区间诱捕量最小,海拔500~600m 区间诱捕量最大,如图4。

图4 松褐天牛的海拔分布

如图5 所示,不同海拔高在不同月份中诱捕量出现明显差异,5月、6月、11月在各海拔差上诱捕量少;7月、8月、9月在海拔200m以下及400~500m诱捕量大,8 月在海拔400~500m 诱捕量出现峰值;海拔700m 左右在8 月及9 月又出现一个诱捕量增大的现象。汤口镇位于海拔700m 左右设置的12个诱捕器,年平均诱捕量18.3 头/个,海拔100~200m 平均诱捕量为28头/个,比海拔700m 左右的多34.6%;各海拔平均诱捕量为21 头/个,高海拔区域年平均诱捕量与全海拔平均值相近,显示高海拔区域的成虫数量也较高。

图5 海拔高与月份的诱捕量

2.4 松树林分大小与虫口密度

谭家桥镇、汤口镇的马尾松面积约4万亩左右,耿城镇也相对较多,其他乡镇的马尾松分布相对较少,龙门乡处在水库附近,松树面积约2 万余亩;10个乡镇监测点均出现枯死树,但汤口镇海拔500 米以上监测点中出现的枯死树中,大多是风折或雪灾引起的。耿城镇和龙门乡在8 月均出现最大诱捕量,9 月、10 月耿城镇成虫数量相比8 月分别下降8.7%、39.5%,龙门乡成虫数量则分别下降36.7%、83.9%;耿城镇比龙门乡的平均诱捕量多75.3%,谭家桥镇、汤口镇比龙门乡的平均诱捕量分别多233.7%、115%,可见谭家桥镇等地松树分布量大其林间松褐天牛虫口密度高,且在林间维持较高成虫虫口密度的时间长。

3 结论与讨论

3.1 诱捕器最佳设置方法

纯松树林的林缘比松树林中间诱捕效果好,在此类型的林分中设置诱捕器时尽量靠近林缘位置;松阔混交林中诱捕器挂在阔叶等杂树上比挂在松树上诱捕效果好,在松阔混交的林分中应该选择杂树悬挂诱捕器。一般诱芯放置后第三天的诱捕量最大,往后诱捕数量逐渐下降。

3.2 成虫发生期

黄山区10 个乡镇的马尾松林分中均有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期为5 月上旬至11 月上旬。根据汪水俊[4]观察江苏南部地区5 月中旬开始羽化,7 月中旬羽化结束,成虫寿命较长,雌虫42~98天,雄虫35~66 天;APF‐引诱剂是一种含虫源性的化学制剂,主要对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成虫产生引诱作用,徐福元等[5]试验显示松褐天牛羽化后即需要补充营养取食,营养补充时间15~25天。由此认为黄山区的松褐天牛5 月上旬为羽化始期,6 月下旬~7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 月中下旬为羽化末期;在5 月上旬羽化初期时成虫数量比6 月上旬要多,有一个小的峰值,7~9 月期间成虫数量一直维持在一个高峰值状态。

马尾松林分面积大的比面积小的虫口密度高,在相同区域,纯林或混交林,成虫密度一致,不同区域的成虫虫口密度有差异;由于各监测地的马尾松树龄大体一致,没有分析出成虫数量与树龄的关系,但从年底松树枯死状况来看,焦村镇、甘棠镇、太平湖镇、新华乡的枯死松树相对较多,其中焦村镇枯死松树最为严重,其它乡镇均为零星枯死,呈现枯死严重的区域其成虫数量明显偏多,但具体原因及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海拔与成虫分布

成虫数量在海拔100~700m 之间无明显差异,700m 左右依然有较高的成虫数量,但数量比海拔100m的区域要少。在海拔700m区间的松树上依然能够找到羽化孔,表明该海拔区域的成虫并非全部从低海拔羽化后迁飞上来。

3.4 防治指导

根据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规定,在媒介昆虫羽化初期和第一次喷施药剂的有效期末,选用环境友好、低毒高效的缓释型药剂连续2 次施药防治。黄山区5 月上旬就出现松褐天牛成虫,6月底7月初天牛羽化盛期。为取得较好防治效果,在实施松褐天牛防治时,结合方案要求,对黄山区各海拔松林分布区,在5 月上旬羽化初期实施化学药剂防治1次,6月羽化始盛期一定要涵盖在药剂的有效期内,如有必要在此期间再次喷施药剂以提高控制整个羽化盛期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松褐谭家口镇
汽车装配线在线返修策略重组研究与实施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人参果 脱贫果
遗传的细胞基础
年少时的爱情,吹动我们的心
银发独行侠
豫南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和分布情况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