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林繁花照眼新
—— 记黄梅戏优秀演员彭玉兰

2021-11-06邓新生

黄梅戏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伢子安庆唱戏

□ 邓新生

彭玉兰剧照

彭玉兰,丁紫臣的爱人。

丁紫臣,是丁永泉长子。

丁普生,黄梅戏演员,是丁永泉的长孙。

丁家一家人都是黄梅戏演员,一家人都为黄梅戏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彭玉兰,1936年生,优秀黄梅戏演员,演了很多角色,年纪很小就上台演出,从安庆走向合肥,默默无闻。退休多年,住在安徽省艺校宿舍,为黄梅戏事业培养接班人,她的学生遍及各处。

彭玉兰的父亲李东升,河北蔚县人,在安庆经商。母亲李彭氏,家庭妇女。彭玉兰原名李少霞,因小时候看见人们看不起唱戏人,自己又喜欢唱戏,决心走向舞台。在参加民众剧院时,改名叫彭玉兰,只是为了让老师同学不要知道李少霞已经唱戏。唱戏太丢人啦!李少霞,不,彭玉兰家住在安庆奉直会馆,隔壁就是唱戏的场所,叫民众剧院。这个地方真热闹,天天唱戏,一天两三场。住在隔壁,大熟人,把栅子的人,天天和彭玉兰见面。彭玉兰嘴甜,开口闭口大伯叫着。到演出了,眼睛睁一只闭一只,“嗖”地一声,小人儿就进了剧院了。离开演还有一段时间,凭着隔壁的伢子,彭玉兰又钻到后台,后台在化妆,化妆的小姐姐,边描眉边跟彭玉兰谈心。演员潘璟琍见隔壁的女伢子彭玉兰长得甜美,自己的戏演得开心,就笑容满面地问彭玉兰:“小妹妹,看戏呢?”彭玉兰的两眼盯着化了妆的好看的姐姐,点点头。潘璟琍又说:“你喜欢看,想必也喜欢唱戏吧?就唱戏吧。”彭玉兰没听懂姐姐话,仍然点点头。

潘璟琍想叫彭玉兰唱戏,彭玉兰肯定没听到心里去,虽然点头了,这不算数。潘璟琍是真心还是开玩笑,谁也不知道。唱戏是说唱就能唱的?唱戏太难了。不是谁都能唱的。

但有一点却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的:彭玉兰会唱许多唱段。而且,张口就来。

妈妈喜欢看戏,经常带女儿看戏,天天看,会了许多戏,不但会唱,还会做动作,彭玉兰在家里学跑圆场,拿个手帕,学抛水袖。有模有样,真像!特别是她分得清哪一句是[平词],哪一句是[八板]……

那会,当地在打仗,打了一个多月,彭玉兰吓得不敢上学,干脆休学了。一个10多岁的女伢子没事做,太难受了,干脆唱戏吧。那个叫潘璟琍的姐姐不是叫她唱戏吗?试试吧,说不定真的能上台呢。她想都不想,跑到民众剧院,她对管事的马老四说:“我想唱戏。”马老四早就认识了彭玉兰,天天来看戏,能不认识吗?想也没想,就点头答应了。太容易了吧?是太容易,反正是真的。先跑丫鬟。丫鬟跑得像那么回事,再说两句话,两句安庆话说得也地道。那就出个手,打个手势吧。这些做得说的过去,那就正式上台吧。少了什么角色就顶上去。彭玉兰能了去了。

潘璟琍13岁,和彭玉兰年龄相仿,现在见彭玉兰真的上台了,她很欢喜,平时没事就和彭玉兰说个悄悄话,可美啦。但有个条件,平时也不忘了教教彭玉兰伸个正确的兰花指……

刚学戏不久,哥哥李少祥听说妹妹唱戏,很生气,拿个大石头,冲进剧场,要砸妹妹。把栅子的人拦住了,不要他进,妈妈把他拉走了,哥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参加了解放军,现在是离休干部,在家休养。

彭玉兰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丁翠霞,她教彭玉兰发声、吐字、云手、跑圆场,甚至刀枪把子……

彭玉兰到今天还记得,她正式演的第一个戏是《送香茶》。丁俊美演陈月英,周九龄演张保童,彭玉兰演陈恩母。陈恩母有名有姓,那就意味着,彭玉兰正式上台演戏啦,这个角色不像丫鬟,有名有姓,不但有名有姓,还有台词,还有唱段,还有道白,更是还有动作。要是没功夫,动作做起来,不边式,不,通俗地说,就是不好看。考验的时候到了。通过了,彭玉兰把这个角色拿下来了,OK啦!

丁俊美、周九龄、彭玉兰这些孩子当时才十几岁,观众叫他们“三小”,出水牌、出戏报都写“三小《送香茶》”。这个戏三个小孩子演,很有看头,非常叫座。所以经常演,凡戏不够,就演“三小《送香茶》”,临时加戏也是“三小《送香茶》”。

彭玉兰演的第二个戏是《游春》,这个戏也是三个人演。彭玉兰演王干妈。王干妈是彩旦,动作夸张,脸上还加点多余的东西,有点象男角的丑角。大多青春年少的人都不愿演,怕丑嘛!彭玉兰可不管这些,艺术嘛,分什么丑俊,演好了就叫有出息。彭玉兰按角色的规律去演,演出进行中,观众捧腹大笑,彭玉兰真的敢演,身子不停地摆动,两只手上下左右扭动,眉眼配合,挤眉弄眼,过瘾了。演得好,剧院认下了,彭玉兰从此成为剧院的一员,为人演出,给包银,有工资。那时拿厘头帐,虽然不高,但能过日子。拿了厘头帐,小小的女伢子能正式拿工资,太高兴了,再也不能小看这个小女伢子了。

要想成为一个好演员,必须要名师指点。如果说彭玉兰这段时间有所长进的话,那么,京剧演员出身的王少舫来到“民众”,在他的指导下,彭玉兰演艺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1949年底,王少舫、雪寒梅、王少梅来到安庆,加入“民众”,为“民众”的演艺事业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排练正规,

举手投足,

都归功到位;

咬字要周正,

唱腔要圆润;

感情要丰满,

身段要好看;

手把手,

口传心授。

一次两次……

一天两天……

一点点,演员在进步。

同时,剧院请了京剧演员周培义教武功,为青年演员修正不良习气,让他们摆正心态,在演艺道路上健康正确地走下去,剧院从此走上演艺正道。接着,剧院又吸收新的血液,张砚芳、陈月环、张荣华、潘忠仁相继进团,从此剧院充满活力。

七八个小伢子,天天在一起练功。氛围特别好,由王少舫、雪寒梅、王少梅教身段,总想把戏演好,增加剧院收入。她们的努力,为传播发展繁荣黄梅戏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调整,王少舫决定排提纲戏。提纲戏故事性强,观众喜欢看。在演《唐伯虎点秋香》时,观众人山人海,一场不行,两场;两场不行,三场……演员唱多了,嗓子哑了还要唱。紧接着,排《秦雪梅吊孝》连台本戏,观众看得是兴高采烈,许多人看了一场又一场,看了无数场后,过瘾了,才作罢。剧院为了配合中心工作,排了大量的现代戏《女儿的亲事》《小二黑结婚》《糖衣炮弹》《仇深似海》《贪官与恶霸》等。为了使剧院繁荣发展,王少舫等人迎难而上,他们不失时机地排练移植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红楼梦》,都由王少舫导演,彭玉兰也演了很多角色。她走上舞台,得到了锻炼。学到很多东西,她演戏积极性非常高。由王少舫、王少梅、雪寒梅无私地指导,彭玉兰也全身心投入,演了很多角色。

这里有一个插曲,潘璟琍是潘泽海的女儿,从小得到很好训练,她身段好,嗓子好,长得也好,她演的戏观众爱看,前台经理汪志中很喜欢她,总是围着潘璟琍转。当时,彭玉兰是个13岁的小姑娘,也需要别人的呵护,看到别人围着潘璟琍转,心里有点不舒服,有一天,又要演“三小《送香茶》”,彭玉兰心想,你们都说潘璟琍好,让她演吧,我不演啦。于是,回家装肚子疼,快开演了,汪志中见彭玉兰没来化妆,急了,跑到彭玉兰家,叫她化妆,她仍说肚子疼。汪志中好说歹说,彭玉兰小伢子的缠劲上来了,说:“要我演可以,你背我。”没办法,汪志中只好背起彭玉兰进化妆室。其实,彭玉兰、潘璟琍姐妹情深,1961年,潘璟琍受到冲击、围攻,彭玉兰总是冲上去为她解围。

1955年演出《春香传》,在芜湖、安庆彩排后,领导专家看了,觉得彭玉兰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

总之,少女时代,彭玉兰演了很多角色,都是由王少舫导演,《西厢记》《宝莲灯》《红楼梦》,彭玉兰都演主角。

因工作需要,王少舫调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罗爱文接手导演工作。他导演第一出戏是《天仙配》,彭玉兰演大姐。1957年,剧团到东北演出,历时10个月,一直演两个大戏,一个是《天仙配》,另一个《杨乃武与小白菜》,该剧由罗爱文和彭玉兰主演。

1956年,《泉边上的爱情》,潘忠仁、祖祥云、彭玉兰三人主演,获演员三等奖。1958年,在安庆地区汇演,彭玉兰主演《花烛之夜》,获演员二等奖。那时,评委把关严格,奖项含金量很高。

正当彭玉兰专心演戏之时,爱情也悄悄来到她身边。剧院里的几个小伙子爱上了可爱的彭玉兰,他们找各种机会,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一个小伙子递条子给彭玉兰,上写:“玉兰爱妹,你有爱情,就到皇家操场相会;如没爱情,就不要去。”见到这个纸条,彭玉兰还小,害怕极了,她撕掉纸条,跑到后台,叫管事的在水牌上写文字批评小伙子。

解放前夕,一个国民党教官,是个大学生,住在奉直会馆,经常碰见彭玉兰,被彭玉兰清新脱俗的气质所倾倒,频频到彭玉兰家献殷勤。玉兰妈见他有学问,对他有好感。于是,他天天到家纠缠。彭玉兰太小,急了,拿了一把刀拍在桌子上,吓得他再也不敢来了。彭玉兰把一门心思都放在黄梅戏上,不想做别的事情。但爱情还是来了,她经常与同剧院的小伙子丁紫臣在一起演戏,时间长了,他们俩就自然而然地相爱了。18岁,花季年龄,他们结婚了,1954年在安庆生下丁普生。丁普生也继承了父母亲的事业,在省团唱戏,非常优秀,现已退休。

彭玉兰4个儿子,长大后,都事业有成,非常孝顺。

1959年,组织上根据工作需要,把吕光群、彭玉兰等五人抽调到省黄梅戏剧团,配合省团演出。7月,调令到了安庆,要彭玉兰、丁紫臣调到省黄,最后,由于有事,彭玉兰没去,丁紫臣一个人来到省黄。1960年,到福建演出后,彭玉兰也到了合肥。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到上海华东观摩演出,胜利剧院抽调严凤英、刘俊云两个演员。民众剧院抽调王少舫、王少梅、张云风、潘璟琍、张荣华、饶庆云(当时7岁)、潘泽海、丁永泉、丁紫臣、彭玉兰、吴来宝等人来到上海,演出了《打猪草》《路遇》《柳树井》《新事新办》等剧,上海观众看了黄梅戏,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人山人海,争相观看。各大报纸争相报导演出盛况。陆洪非夫人、《风尘女画家》的作者林青先生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看了演出后,被黄梅戏吸引,要求调到安徽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1960年4月,彭玉兰从安庆走进合肥,正式加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这是个广阔的天空,任她自由翱翔。进省团的第一个戏是王少梅导演的古装小戏《挑菜》。马元龄、李枝平、彭玉兰演出。彭玉兰演嫂子。这个戏生活气息很浓,有很好的表现力。彭玉兰演这个戏很有生活,演起来如鱼得水,因此,反响强烈。演了几场下来,王少舫评价彭玉兰“很会刻画人物性格,表演到位,唱腔归功。”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一个剧目一个剧目地演出,每个剧目都很叫座。

彭玉兰在每个剧目中都担任主角,知名度逐渐提高。

天,有晴有阴;月,有圆有缺。“文革”中有人认为丁家有帮派,于是,就打倒姓丁的帮派。1969年,彭玉兰一家下放到舒城县舒茶公社劳动。广阔天地,练就一颗红心。彭玉兰毫不怨天尤人,她放开手脚,好好劳动,身体强壮了,眼睛也明亮了。

转眼到了1975年,彭玉兰一家回到合肥。这是戏曲大繁荣的年代,需要培养接班人,组织上将丁紫臣、彭玉兰安排在安徽省艺术学校任黄梅戏教师。丁紫臣担任黄梅班唱念和排练教师工作,彭玉兰担任黄梅戏排练教师和戏音班唱腔教师。在职期间带了75届黄梅班,培养了优秀的黄梅戏演员;还带了82届黄梅班等八个班。教出了马兰、袁玫、夏力宏、于红等有实力的演员,可谓桃李满天下。

1989年,彭玉兰怀着满腔热情,带着两个青年教师,排出了《鹊桥》选场,作为向建国40周年献礼节目,在安徽大戏院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高度赞誉。

彭玉兰老师一生都献给了黄梅戏,在安庆工作期间,演了《祥林嫂》中的祥林嫂,《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金黛莱》中的金黛莱,《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小白菜,《泉边上的爱情》中的洪小梅……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工作期间演出了《谢瑶环》中的谢瑶环,《春香传》中的春香,《罗帕记》中的店主姐,《打豆腐》中的小六妻,《补锅》中的刘大娘等。清一色的都是主角,为黄梅戏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艺术家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经历了很多磨难,能坚持演出黄梅戏实属不易。没有老艺术家的坚守,也就没有我们这一代黄梅戏的繁荣。描写黄梅戏前辈的人生历程,还有续篇吗?现在的街头巷尾、公园村镇天天高唱、围集演绎黄梅戏就是续篇;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编。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在舞台上千百次的演绎,终于将黄梅戏打磨成经典,让全国人民爱看、爱演、爱唱,他们将黄梅戏传承下来了,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抚掌,我们欢呼,我们高唱!

猜你喜欢

伢子安庆唱戏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简介
鱼殇
有限域上一类极小线性码的构造
函数搭台 导数唱戏——构造函数破解导数问题的三种策略
电学“搭台” 力学“唱戏”——两道异曲同工的力、电问题进阶式分析
姥爷的唱戏机
村庄
棉的骨头
姥爷的唱戏机
月亮鸡蛋